赋以鹤羽代银甲

作者:琴士(宋代)

峄阳孤桐鸣素丝,玉为轸兮金为徽。

四珍合就已奇绝,犹嫌指声未清彻。

负金翅管长且尖,剪成爪样鸾胶粘。

轻弦入手剩超越,却笑弹筝后银甲。

要知妙处岂在声,一抚一拍如渊明。

劝君会此不须话,世不宜真只宜假。

0

诗文译文

峄阳的孤独桐树发出了洁白的丝音,

琴的身躯像玉一样光洁,琴弦像金子一样亮丽。

四种珍贵的材料合而为一,已经构成了独特的奇绝之美,

然而,感觉还是觉得指尖划动的声音没有完全清晰响亮。

金属丝编织的琴弓长而尖锐,

形状像剪刀一样,胶粘着鸾鸟样的琴弓头。

手指轻触琴弦,已经超脱凡尘,

却嘲笑起弹筝后形如银甲一样的世俗装饰。

要真正理解琴的妙处并不仅仅在于声音,

一抚琴弓,一拍琴面才能渊源明晰。

劝告君子们,若能体会这一切,无需言语传诉,

这个世界并不看重真实,只看重假相。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琴为主题,描绘了一种琴声的美妙和琴音背后的道理。诗人通过描写琴弦和琴弓的材料,以及琴曲声音的表达,表达了琴曲之美的独特性和真实与假相的对比。

诗中提到“四珍合就”,指的是四种珍贵材料的合成,融合了琴的奇绝之美。然而,诗人仍然觉得指声不够清彻,其中蕴含着对完美琴音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金属丝编织的琴弓和琴弦的特点描述出来。琴弓长且尖锐,如同剪刀,琴弓头呈现鸾鸟样,用胶粘接而成。琴弦轻触之后,音色超脱凡尘,形如银甲,以此对比琴身的真实与琴弦的幻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琴曲之妙的理解。他认为琴曲之美并不仅仅在于声音,而是可以通过抚摸琴弓、拍击琴面来感受琴曲的源远流长。他告诫人们,不需要语言来解释琴声之美,世间并不注重真实,而更注重虚假的外观。

整首诗通过描写琴曲和琴音,表达了诗人对琴声之美的追求和对真实与虚假的思考。琴曲被赋予了超越凡尘的魅力,诗人以此映射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真实与幻象的对立。

其他诗经

送宽堂赴南外判宗

送宽堂赴南外判宗,宋代,释居简,

教欲明南国,无如小召公。埙篪后先奏,鲁卫古今同。

特操银潢远,清班玉笋空。洛阳潮雪外,脚脚是华风。

41

黎氏旌节荣奖

黎氏旌节荣奖,明代,霍与瑕,

寒少衣裳饥少粱,青春茹苦守空房。三千世界贞心在,半百年华悲恨长。

独鹤将雏窠朗月,慈乌傍母宿清霜。霜寒月冷秋风起,满院飘丹桂子香。

58

归自谣 其一

归自谣 其一,唐代,冯延巳,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99

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

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唐代,冯延巳,

金丝帐暖牙床稳,

怀香方寸。

轻颦轻笑,

汗珠微透,

柳沾花润。

云鬟斜坠,

春应未已,

不胜娇困。

半欹犀枕,

乱缠珠被,

转羞人问。

89

次曲江先寄太守刘宜翁五首 其一

次曲江先寄太守刘宜翁五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行彻淩江到曲江,史君才业世无双。前人俗政应除尽,盛赋新诗倒玉缸。

85

过故丞相吕汲公坟刹二首 其一

作者:苏籀(宋代)

过故丞相吕汲公坟刹二首 其一,宋代,苏籀,

元祐推谐弼,乾坤岂小康。曹参尚清净,萧傅性刚方。

报国无遗恨,兴邦举旧章。累年公议白,名与日星光。

44

寄巩仲至

作者:韩淲(宋代)

寄巩仲至,宋代,韩淲,

清言犹可诵君诗,落在人间一任之。霜后钱塘寒自觉,腊前闽粤煖还宜。

坐搔秃发苏残困,俯援长毫写旧思。二雅以还情义短,陇梅欲寄未开枝。

78

饯江东绣使庸斋赵玉堂二首

饯江东绣使庸斋赵玉堂二首,宋代,徐元杰,

天上玉堂辞宠荣,却持玉节按江城。

惟刑之恤民不悦,不怒而威吏胆惊。

有脚春来陶化日,无心云出雨苍生。

个中运量常提醒,元气循环昼夜行。

50

宝林院岩香阁

作者:李鼗(宋代)

宝林院岩香阁,宋代,李鼗,

花到清明际,随春渡虎溪。勾牵木芍药,流落古招提。

独喜孤芳在,何妨众草齐。定知妃子意,不解谪仙题。

58

偈颂十五首 其一

偈颂十五首 其一,宋代,释慧方,

圆伊三点未轻酬,句句无私即便休。点的锋芒徒拟议,明明端的不当头。

20

点绛唇·痛负花朝

点绛唇·痛负花朝,元代,元好问,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故园春早。红雨深芳草。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西归好。一尊倾倒。气去声与花枝恼。

83

过彭泽

过彭泽,明代,卢龙云,

一片孤城傍水涯,风涛日日涌江沙。折腰此地荒松菊,不为督邮也念家。

66

答李成白自秋浦寄怀时将适皖潜

答李成白自秋浦寄怀时将适皖潜,明代,卢龙云,

君家供奉昔曾游,词赋于今更并留。兴在九华依福地,梦回千里忆皇州。

诗因离合思同调,书免浮沉复致邮。闻道皖潜有佳处,固应移棹溯江流。

76

寄黄子

寄黄子,明代,释函可,

词赋髫年事,腰间三尺寒。铁函无限泪,独许老僧看。

89

题作么山居十首 其一

题作么山居十首 其一,明代,释函可,

筑室最高顶,山高云逾閒。回看予住处,犹觉在人间。

60

题扇寄邹东廓司成

题扇寄邹东廓司成,明代,湛若水,

东廓惟应更有西,兼愁南北规尘迷。廓清直到廓然处,一握清风老手题。

22

题画七首 其三

题画七首 其三,明代,湛若水,

盖有千寻木,千秋为栋梁。安得作大厦,尽庇尔多方。

11

□李文昭不遇

作者:张弼(明代)

□李文昭不遇,明代,张弼,

桃径参差曲到门,半湾流水欲成村。主人何处空诗案,花扑晴帘护暖云。

83

补牛尾八阕乐歌辞 其四 奋五谷

补牛尾八阕乐歌辞 其四 奋五谷,明代,张孟兼,

种之嘉,播乃畬。出而作,赵其镈。仓斯千,祝百年。

乃昭率育,乃游鼓腹。

21

同卫僚游虎丘

同卫僚游虎丘,明代,张元凯,

彻侯戎理暇,小队出城西。金勒材官鞚,银瓶健卒提。

云根堪试剑,兰叶亦然犀。为作军中乐,林莺不敢啼。

1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