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既强名,会亦妄立。
一火无知,打棚杂剧。
百样乔妆诳世人,千般怪语瞒天日。
若是本色行家,不打这般鼓笛。
画影图形转弗堪,丛林千古成狼籍。
不狼籍,留与仁禅遮破壁。
禅宗声名早已扬名,禅会也无端地频繁召开。
无知之人如同一团火焰,烧毁了庙宇,演出了荒唐剧。
百般伪装欺骗了世人,千般怪谈蒙蔽了白昼。
如果真正懂得禅理的行家,不会敲击这样的鼓笛。
绘画和影像转瞬即逝,千年的林泽成了一片狼藉。
不要让这片狼藉留给仁禅遮掩着的破壁。
《跋禅会图》通过对禅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虚妄和世俗欺骗的批判。诗中提到禅宗的声名早已传扬,禅会却频繁而毫无根据地召开,显示了禅宗的虚妄和妄自尊大。诗人用\"一团火焰\"比喻无知之人,他们烧毁了庙宇,演出了荒唐剧,暗示了禅会的荒谬和虚假。
诗中还描述了禅会中的伪装和欺骗。禅会中的人以百般伪装欺骗世人,以千般怪谈蒙蔽白昼。这种伪装和谎言掩盖了真正的禅理,让人们迷失在虚幻的世界中。诗人呼吁真正懂得禅理的行家不要参与这种虚假的活动。
诗词最后提到绘画和影像,形象地表达了它们的转瞬即逝。千年过去,曾经繁华的林泽成了一片狼藉,这是对禅宗虚妄的一种象征性的揭示。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禅宗的批判和警示,他不希望这种虚妄和欺骗留给仁禅遮掩着的破壁。这是对禅宗迷失本质和违背禅宗初衷的警示,呼吁禅宗回归正道。
《跋禅会图》以犀利的批判态度揭示了禅宗虚妄和世俗欺骗,提醒人们要警惕虚假的外表和蒙蔽的言辞,追求真正的禅宗精神。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会的描绘,以及对禅宗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现状的忧虑和对禅宗本质的追寻。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习仪 异典也,明代,王慎中,
芝坛敛浮景,休气郁招清。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
麓台司农浅绛山水帧,清代,王拯,
长松攫立龙腾霄,枫榈百卉迷烟梢。大山小山峘霍交,熊罴生蹲虎豹豪。
伊谁卜筑青山坳,茅亭磴侧行探樵。山根曲折烟江遥,江行欲上青天高。
横江幽绝来轻舠,前山落日方归潮。司农水墨传家法,腕底层云起飘忽。
千回万叠给皴刷,积翠浮空来合沓。晚来赋色尤神异,淡赭萧然见山骨。
苍润雄深世有无,古人不见谁痴迂。我家山水真蓬壶,黄埃钝迹游天都。
西峰一角青满湖,空斋雪壁神相娱。谁言仰屋沈忧地,犹有瀛洲方丈图。
恒山,清代,刘石龄,
宝符玄玉奠兹麓,有神上下扶乾坤。曲阳飞石就禋祀,虞舜不到恒山边。
兹语荒怪谁所纪,翠砥屃奰空磨镌。磁窑两岸尺绝壁,南有细径缘秋烟。
崖回水立三百丈,巨石怒落随奔泉。几年于此垒云栈,排空石窦鬼手穿。
馀材蠡啮插山腹,欲落藤蔓相钩牵。平生未尝识剑阁,或谓蜀道险亦然。
崱屴万仞试初步,飞仙岩阁中霄悬。虎风一噫土囊口,犍牛飘坠轻乌鸢。
浑浑云雾起林际,乖龙鳞尾方蜿蜒。紫芝翳翳隐幽峪,黄榆飒飒飞晴天。
中有仙人系驴树,下根离析枝相连。寒涛万壑起松杪,翠雪散落山亭前。
夕阳晚霞足幽眺,丹灶夜光然通玄。野人颇有济胜具,度越峻岭如登仙。
俯视群山尽臣庶,太白巨丽差随肩。茫茫一气辨龙塞,橐驼万队成蚁旋。
丈夫宁能死章句,有名须勒狼胥巅。此心未遂身老大,投足岩岫差安便。
遍游五岳自兹始,俟昏嫁毕当何年。
【双调】新水令 春恨,元代,刘庭信,
枕痕一线印香腮,蹙春山两弯眉黛。整金钗舒玉笋,出绣户下瑶阶。穿着对
窄窄弓鞋,刚行出绣帘外。
【驻马听】寂寂瑶阶,春日阑珊景物乖。困人天色,不堪梳洗傍妆台。梨花
寂寞玉容衰,海常零落胭脂败。自裁划,今春更比前春煞。
【乔牌儿】指尖儿弹破腮,泪珠儿镇长在。自从他去了恹恹害,这病便重如
山深似海。
【雁儿落】懒插这鸳鸯交颈钗,羞系这合欢带。慵把这鸾凰锦褥铺,愁
将这翡翠鲛绡盖。
【得胜令】灵鹊儿噪庭槐,车马过长街。准备着月下星前拜,安排着春衫和
泪揩。打叠起愁怀,怕不待宁心耐,闷晶月难捱,我则怕青春不再来。
【滴滴金】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失惊打怪,莫不是薄幸可憎才?
我一会家腹热肠荒,心忙意急。行出门外,空着我便立遍苍苔。
【折桂令】将一块望夫石雾锁云霾,到如今燕侣莺俦,枉惹的蝶笑蜂猜。几
时能够单凤成双、锦鸳作对、鱼水和谐?盼佳期今春左侧,海棠开不见他回来。
想俺那多才,柳陌花街,莫不是谢馆秦楼?多应在走马章台!
【尾声】来时节吃我一会闲顿摔,我可便不比其他性格。那其间信人搬弄的
耳朵儿来揪,把俺那薄幸的娇才面皮上掴。
车螯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车螯肉之弱,恃壳保厥身。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堙。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漘。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宋代,杨亿,
步辇下明光,鸣鞘出未央。属车多载酒,夹道竞焚香。
云管飘梅吹,蜺旌错鸟章。从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
玉辂天行健,金壶昼漏长。光风汎兰蕙,仙雾拂旂常。
宿雨收林薄,晨曦艳屋梁。闾阎空里巷,旄罕隘康庄。
托乘奉珍使,先驱执戟郎。从桥初转毂,凭轼见垂裳。
暂驻时龙驭,前临戏马场。由来讲武事,所以服遐荒。
电影流机石,鸦群发大黄。千钧宁觉重,七札岂曾妨。
卒勇如虓虎,人观若堵墙。腰鞬晋元帅,扈跸汉诸王。
聊用誇胡客,还闻詟鬼方。回舆百里囿,锡宴九霞觞。
射以驺虞节,歌为白雪倡。仙山鲸海上,御苑斗城旁。
周镐欢麀鹿,虞韶集凤凰。瑶池春水渌,犹误濯沧浪。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