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谌陋宗。
昔遘嘉惠。
申以婚姻。
着以累世。
义等休戚。
好同兴废。
孰云匪谐。
如乐之契。
伊谌陋宗。
昔遘嘉惠。
申以婚姻。
着以累世。
义等休戚。
好同兴废。
孰云匪谐。
如乐之契。
这首诗是卢谌写给刘琨的第三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刘琨的赞赏和敬意。诗人称呼自己为伊谌,谦称自己的家族陋宗,意思是自己出身低微。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刘琨的相识,称赞刘琨的善行和美德。诗人提到他们曾经通过婚姻联姻,使两个家族连续了几代。他们在义理上相互扶持,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他们心意相通,共同追求国家的兴旺与衰败,互相支持。诗人认为这种关系是无比和谐的,就像音乐中的和谐旋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琨的敬佩和赞赏之情。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自称伊谌,并自谦家族出身低微,突出了刘琨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干。诗人通过提及婚姻联姻,强调了两个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强调了他们在道义和情感上的互相扶持。诗人以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基础,认为他们的关系是和谐共振的,就像乐曲中的契合一样。整首诗字正腔圆、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情感纽带的颂扬,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情感诗风。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友谊和家族关系的看重,以及对刘琨高尚品德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乐曲的比喻,将友谊的珍贵和美好传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次韵大资节使薛公见贻二首 其一,宋代,葛胜仲,
黑头自致已三旌,暂寄江湖适性情。五总龟游钦学富,九皋鹤立见神清。
西雍宁累飞章荐,东閤频蒙倒屣迎。方幸台躔照苕霅,以兹投劾未能轻。
忠徐倡诗,元代,张翼,
西神峨峨,睢孽蔓乘,兵涂氓膏,国武乏兴。唶尔尸素营贿朋,城弗典守妖狐凌。
彼章缝之徒,冠伦魁能,蒲伏詟服,倒授太阿傔以承。
天廓不白暑雨冰,纲常沦隳,线绝罔凭。胡为优徐倡,冶容倚市矜。
鬕妖驱之俾侑乐,頩玉肆詈无陵竞。噤讴褫舞馀,怒鬟植鬅鬙。
铅为钢,刃划膺,载营霸,灼上升,顾守臣钜儒,汗恧衔愧死莫惩。
二仪磅礴忠义气,犹出下里孰可仍。桓桓执夷徒,乃反经沟塍。
尔倡丹衷烛日月,易粉黛,誉声绳绳。污渎流,回清澄。
烛影摇红 又用张材甫韵,宋代,张玉娘,
梅雪乍融,单于吹彻寒犹浅。夜从灯下剪春幡,笑罢椒盘宴。
云母屏开帘卷。放嫦娥、广寒宫苑。星移银汉。月满花衢,绕城弦管。
□□□□,谯楼一任更筹换。锦霞银树玉桥联,谁道蓬山远。
可是紫箫声断。漫懊恨、春宵苦短。不堪回首,照□芙蕖,断肠鸿雁。
拟古十九首 其十三,宋代,朱晞颜,
驱车上东门,倏与故人俱。故人何为者,祖帐光路隅。
白发紫缕巾,赤马黄金涂。名声迈朝列,事业光璠玙。
一朝乞骸退,何异敝屣如。人生贵知止,莫作壁上枯。
感君语亹亹,不记行区区。路远日已夕,且莫驱吾车。
吕成公,宋代,岳珂,
治粹于隆古,元凯之懿,根于笃诚。世泽未倾,英髦代兴。
非不卓荦,绝乎径庭。而斯道之正,独未有以韦平之家,而继孟荀之鸣者。
岂天心之昌我朝,固得其人而后行耶。儒服独立,出于簪缨。
百圣微言,阐我金籯。使万世而下,洙泗有所系,伊濂有所承。
正传未坠而迄续,绝学将晦而复明。所谓派徐历许,沿申溯荣。
篑覆基峙,源澄流清。殆匪一日之积,偶然而生。至于道以身立,忠以死争。
斡泰否之机,开剥复之萌。其昆弟刚毅之操,家庭讲贯之精,又何其集义之不馁,而为人之难能也。
我读五帖,言言典型。文史潘吴,诗书邵程。望群贤于忠谠,验本体于宽平。
则虽小而见诸简牍之接物,亦奚以异于埙篪之同声。
晻若前陈,如龟之明。仁远德輶,欲举曷胜。于戏二难,古谁与京。
倡与和与,展也其成。
闵山,宋代,蒋堂,
东南亘群山,形气或断续。
兹山穷崭绝,孤峙越之腹。
郁苍瞰城闉,胜秀为民福。
所宜禁樵苏,主者在严肃。
不知平昔时,谁氏来班录。
私疱计薪爨,无时伐良木。
官膳利货财,弥年翦修竹。
忽忽事斧斤,丁丁响川谷。
万叶坏密由于,千竿倒寒玉。
轮囷无完枝,檀乐鲜遗族。
戕贼殊未厌,峰峦翠将秃。
鹤侣怨且惊,云容惨以恶。
非唯挫生意,抑乃伤雅俗。
王者有仁恩,行苇亦沾沐。
嗟嗟若人者,忍不思化育。
今予剖信符,于慈憩丹轂。
谓山岂无灵,胡为人所黩。
呼吏对泉石,申禁护林麓。
庶几养尧英,勿使罹残酷。
来者贤使君,斯言愿为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