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何妨架屋重,规模不与俗人同。
君看万象森罗处,岂有织毫碍太空。
这首诗词以虞使君的客室为主题,通过对客室的描绘,表达了对虞使君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赞美之情。诗词以朴素的语言展示了虞使君的客室规模之大,超越了寻常人居的局限。屋下又架起一座屋子,规模之宏大令人惊叹。诗人以此来象征虞使君的才华和胸怀,他的智慧和见识超越了寻常人的局限,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洞察力。
诗词的后两句更深入地表达了虞使君客室的非凡之处。诗人称客室为“万象森罗处”,意味着这个地方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奇妙的景象。这里的规模和景观不受任何细微之事的限制,织毫般的琐碎事物不会妨碍到这个广阔的空间。这种描绘显示了虞使君超然的境界和超越尘世的智慧,他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去洞察世界和人生,不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
整首诗词通过对虞使君客室的描述,寄托了对虞使君高贵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赞美之情。虞使君的客室超越凡俗,规模宏大,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洞察力。诗词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把虞使君的聪明才智与超然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神光灿,元代,丘处机,
悲欢绝念,视听忘怀,从初号曰希夷。不晓根源,刚强说是谈非。
百般拈花摘叶,谩徒劳、使尽心机。这些事,算人人易悟,个个难依。
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上士无争,只要返朴除疑。
冥冥放开四大,把尘劳、一旦纷飞。认得后,管教贤、拍手笑归。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其四,宋代,杨万里,
曲江与临武,彼此昔相望。一岭大如砺,谁云隔寻丈。
离合非人力,此事要天相。升沈亦偶然,岂问优与脏。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叠石(此石韩给事所遗),唐代,李德裕,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状。鳞次冠烟霞,蝉联叠波浪。
今来碧梧下,迥出秋潭上。岁晚苔藓滋,怀贤益惆怅。
游云盖寺,宋代,郭祥正,
名山寺多占,此寺山尤名。妙云镇弥覆,层层结缦缨。
日光昼微开,灿射黄金城。木老枝叶简,水长音韵清。
五峰如绀莲,中有楼殿横。是必龙华宫,禅禅悟无生。
一灯破群暗,众灯迭相明。纷空素葩坠,悲晚孤猿惊。
予方困邅途,寓宿骨已轻。愿言永栖此,读尽宝藏经。
顾盼适所适,了绝物外营。马秣仆亦饭,奈何催北征。
向舜毕秘校席上赠黄州法曹杜孟坚即君懿职方之孙也,宋代,郭祥正,
青天无云日华满,小妓楼中吹玉管。卷帘不信夜霜寒,熏兰酌桂肌肤暖。
黄州之客最少年,醉来口角倾词源。惊龙掣电绕沧海,沙场阵马成功旋。
殿赐新袍织春草,水溢双瞳犀插脑。壮图伫结明主知,带束黄金应未老。
宣城忆拜乃翁时,幕中珠履皆雄奇。至今名姓记僧壁,当年已识麒麟儿。
嗟予老人日零落,两鬓衰蓬眼生瘼。寸心犹欲慕夷齐,险路无缘攀卫霍。
邂逅桐乡逢故人,槐槽泻酿追阳春。形容若画凌烟阁,第一江南寻隐沦。
春怀 其四,宋代,汪莘,
神游何边方,梦到迷处所。论世非秦汉,辨地岂吴楚。
碧桃翳阳林,翠霞荫清渚。鹍鸡鸣花间,鸾鹤将俦侣。
中有古玉堂,日月光相贮。似是重瞳君,左右列二女。
我时再拜兴,帝复相尔汝。蘧然形已开,不得竟所语。
和滕子济考古图,宋代,程俱,
我生百无味,忘怀欲捐书。翛然谢糟粕,傲睨万物初。
平生蠹鱼间,习气未尽袪。朝来览千古,似历仙公壶。
权舆自四目,雨粟号灵魖。天球周序陈,科斗鲁壁馀。
切玉有至理,范金足良模。彭亨屹汉鼎,璀璨罗商瑚。
初疑鸟遗迹,忽若龟负图。典刑尚可见,聊用举一隅。
翻思杨子云,语默与道俱。岂无载酒人,相对时轩渠。
奇字决鱼鲁,微言折甄舒。譬彼学耕稼,当从老长沮。
滕侯饱今古,禀秀连青徐。三年考聚讼,坐判墨与儒。
入眼烂珩玦,搜奇到黄虞。端令宇宙中,俯仰纵所如。
我欲发其秘,联诗惭贯珠。何殊穰田祝,豚蹄操酒盂。
雪后杨礼部邀宴用谢宣城韵分得浊字,明代,祝允明,
季冬雪始降,佳气通岁朔。君子良燕会,时哲总延擢。
揖逊粲宾礼,登奏鬯嘉乐。兰薰互沾袭,松颜齐卓荦。
遐览万物昭,无复见黟浊。微言共一契,所寄在绵邈。
帝京篇,明代,卢龙云,
皇家首善枕居庸,山河孕毓环青葱。绣户朱门通十道,龙楼凤阁严九重。
簪缨漏待鹓鸾簉,戟卫营连虎豹雄。贵倖轩车流似水,豪游衣马气如虹。
玉帛群方俱萃止,赆琛无远不同风。昔时天子日临御,将相安危深眷注。
宵衣咫尺近重瞳,便殿从容亲谠语。自从回禄稍为灾,将作频烦忧爰处。
两宫虽幸觏重新,三殿才闻工乍举。大内深居静有常,天上人间渺莫睹。
迩来况复多妖氛,去年暑雨溢城闉。至今食玉兼炊桂,在处釜鱼与甑尘。
闾阎生理日消索,今昔人心异笑嚬。主计帷中难借箸,司马门前惧脱巾。
庙算由来因圣主,国是兼之藉大臣。坐看调燮先宁迩,四海同归万历春。
短歌与一二僚佐登城楼作,明代,张元凯,
吴钩锈涩不能鸣,匣中隐隐青苔生。高天九月霜华白,草木黄落夫差城。
夫差城中谁作苦,摧眉折腰在行伍。父书徒读亦何为,投笔十年无比数。
藏活曾栖广柳车,沉酣屡谪西曹簿。男儿肮脏安足叹,世上纷纷鼠变虎。
卫青亦是主家奴,须臾功成享茅土。出无知己仕无媒,不如将身隐屠沽。
丈夫空自羡雄飞,今日登临对落晖。满目山川非异国,仲宣何事泪沾衣。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