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才卿出守嘉定

十年谁遣不宁侯,麇奔鸟散十七州。

余州蹙蹙能几许,史君今作载酒游。

诸公饮儁已濡首,眼前百事不挂口。

震风凌雨揭却屋,左蟹右杯犹在手。

史君千骑行清秋,岂为杯酒馋涎流。

绸缪牖户既云晚,梦魂不到花绕楼。

乖逢聚散古来有,而我此时持此酒。

河梁竚立不知还,插颔青丝半成叟。

0

诗文译文

十年谁遣不宁侯,

麇奔鸟散十七州。

余州蹙蹙能几许,

史君今作载酒游。

诸公饮儁已濡首,

眼前百事不挂口。

震风凌雨揭却屋,

左蟹右杯犹在手。

史君千骑行清秋,

岂为杯酒馋涎流。

绸缪牖户既云晚,

梦魂不到花绕楼。

乖逢聚散古来有,

而我此时持此酒。

河梁竚立不知还,

插颔青丝半成叟。

诗文简析

《送高才卿出守嘉定》是宋代魏了翁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送别高才卿出任嘉定守令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高才卿出任嘉定守令为背景,情感中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人首先提到了十年来谁不曾离开故乡,来到他们鹿鸣苑相聚,又分散到十七个州。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高才卿前途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送别场景,以及离别后诗人自己的心境。诗人描述了余州的景象,令人感到压抑和不安。他将高才卿比作历史上的名臣,现在却只能带着酒壶四处游荡。诗人提到的\"史君\"是指高才卿的字,也可以理解为高才卿的称号。诗人感慨地说,曾经的友人已经成为了饮酒的痴迷者,不再顾及眼前百事。尽管风雨凌乱,屋子都要被掀起,他仍然左手拿着螃蟹,右手持着酒杯,似乎毫不在乎。

诗人接着提到高才卿骑着千匹良马,行进在清爽的秋天,但他并不是为了追求酒杯中的美酒,而是为了尽快完成官职,回到家乡。然而,诗人担心高才卿的归期,因为夜已经深了,梦魂无法到达美丽的花团锦簇的楼阁。聚散离合在古代就是常有的事情,但此时此刻,诗人却举起酒杯,心情矛盾。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自己,他站在河梁上,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归,他的青丝已经半白,已经到了中年的年纪。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诗人自身的心境,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高才卿的境遇与诗人自己的心情,展现了人事无常、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送别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友情和离别的主题,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自己的思念之情。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触动力,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其他诗经

无逸用前韵见谢复次韵三首

作者:傅察(宋代)

无逸用前韵见谢复次韵三首,宋代,傅察,

鹏飞初不碍蒿蓬,自拟归休慕仲翁。

况有仙姿标洞府,泠然御寇已乘风。

70

由上海乘轮船至九江,复雇渔船至安庆,作诗纪行五首 其四

由上海乘轮船至九江,复雇渔船至安庆,作诗纪行五首 其四,清代,华蘅芳,

大将声威压九州,数年力扼虎狼喉。天心毕竟存中国,地势从来居上游。

夹岸旌旗俱楚垒,蔽江舟楫抵吴头。何时扫却搀枪气,不放长星犯女牛。

11

建安王彦真善墨竹道遇新宁林彦时写岁寒烟雨为别索余就题其上

作者:王恭(明代)

建安王彦真善墨竹道遇新宁林彦时写岁寒烟雨为别索余就题其上,明代,王恭,

黄鹤久为别,苍茫云海涯。青鸾尔何来,婉娈湘山期。

烟雨变丛色,虚心独华滋。于焉脱节劲,岂逐春华萎。

二十五清弦,一弦一悽其。鸾惊复分去,鹤怨仍伤离。

纵使鸾鹤悲,终归集瑶池。梧树秋不实,天霜落寒威。

谁能慰孤凤,日夕恒苦饥。缄情寄幽梦,忆君苍筤枝。

36

玉京秋 自题“种瓜小影”

玉京秋 自题“种瓜小影”,清代,贺双卿,

眉半敛。春红已全褪,旧愁还欠。画中瘦影,羞人难闪。

新病三分未醒,淡胭脂、空费轻染。凉生夜,月华如洗,素娥无玷。

翠袖啼痕堪验。海棠边、曾沾万点。怪近来,寻常梳裹,酸咸都厌。

粉汗凝香,蘸碧水、罗帕时揩冰簟。有谁念。原是花神暂贬。

41

满江红 其四 钟伟韬邀泛画溪赋赠

作者:吴绮(清代)

满江红 其四 钟伟韬邀泛画溪赋赠,清代,吴绮,

丁鹤重游,恰正遇、水曹诗客。更相携、斜阳溪上,鹭鸥分席。

十里轻烟桃叶舫,一桥凉雨梅花笛。只钱郎、宅畔数江峰,依然碧。

庾公扇,谢公屐。追胜赏,俱陈迹。念金门待漏,不堪重忆。

春树暮云还惜别,高山流水谁相识。倘长安、亲旧问狂夫,添吟癖。

9

四言诗 其六

作者:嵇康(魏晋)

四言诗 其六,魏晋,嵇康,

猗猗兰蔼,殖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馥馥蕙芳,顺风而宣。

将御椒房,吐薰龙轩。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7

鹧鸪天·清颍尊前酒满衣

鹧鸪天·清颍尊前酒满衣,宋代,晏几道,

清颍尊前酒满衣,

十年风月旧相知。

凭谁细话当时事,

肠断山长水远时。

金凤阙,玉龙墀,

看君来换锦袍时。

姮娥已有殷勤约,

留着蟾宫第一枝。

100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一,宋代,赵蕃,

忆昔重湖北,逢人问处州。寄书宁尽达,觅使苦无由。

风月无离阔,山川自阻修。那知远游棹,又傍昔年洲。

20

集禧斋宫雨后

作者:刘敞(宋代)

集禧斋宫雨后,宋代,刘敞,

雨馀风露似清秋,灯烛愔愔十二楼。高枕江湖时独往,卷帘河汉正西流。

人间浪逐颠冥客,物外初知汗漫游。拂露却趋青阁路,蓬莱回顾五云浮。

15

秋夜见月

作者:刘敞(宋代)

秋夜见月,宋代,刘敞,

微风送雨江南去,凉月衔云海上来。暑气顿除秋暗入,忽疑浮汉弄昭回。

81

还毡行

作者:王迈(宋代)

还毡行,宋代,王迈,

老屋数十椽,下湿上又破。无端野狐精,昏夜入为盗。

窃我三重毡,目之为奇货。持以献朱门,曰此堪媚灶。

自余失此物,志意不少挫。苦节凌岁寒,羞颜薄时好。

命义守大闲,潜深仍伏澳。客从北方来,特以吉语告。

旧物将见还,前甑元不堕。余笑与客言,的有此说么。

孔光坐广堂,当局已昏耄。余尝对天仗,正色数渠过。

其心不能容,未免含疾媢。石显在宫闱,威福弄幽奥。

余又疏击之,见面定渠唾。其术方盛行,及此必图报。

客乃宽余心,少安谨勿躁。圣主赦宿愆,仁恩等天帱。

昭相爱善类,德量如海大。谗者害莫成,匪伊毡自到。

未几符其言,客喜相问劳。劝客勿为喜,我且为时悼。

米石三十千,杭人死饥饿。敌寨七百里,淮人共斩剉。

窖雪飞无留,融风扇炎燥。潮汐来无时,民庐陷泥涝。

旱魃肆陆梁,妖禽辄鸣噪。殒星光射人,雨雹威尤暴。

地轴疑翻腾,乾文讶颠倒。昔余出硬语,万死敢一冒。

廷臣诮云狂,相国嫌愈傲。不幸期年间,前言多践蹈。

今居山泽中,日向苍穹祷。一愿雨旸时,田畴足粳

29

题鹤林丈室用俞紫薇韵

作者:施枢(宋代)

题鹤林丈室用俞紫薇韵,宋代,施枢,

物我相忘付八还,偶来琼舘扣霞关。

玉峰自有三生约,尘世真同一梦间。

华表风清丹顶去,缑山月冷碧笙闲。

当知象外机无息,肯羡黄金系九环。

35

作者:施枢(宋代)

雪,宋代,施枢,

只消顷刻便漫漫,人亦求窥造化难。

柳外情知非絮落,梅边误作有花看。

朱门合席持杯暖,紫塞分屯坐甲寒。

慨想英雄当此际,肯分事业与袁安。

2

登古囊山辟友岩和瓢所居士之作因寄黄八粲

作者:王称(明代)

登古囊山辟友岩和瓢所居士之作因寄黄八粲,明代,王称,

何处秋吟觅远公,苍苔古道石林东。月生双树闻虚籁,香绕诸天见化宫。

万法已超言说外,此身多在别离中。明朝更写三生偈,去约忘机海上翁。

98

社日无酒戏作

作者:韩淲(宋代)

社日无酒戏作,宋代,韩淲,

世事纷纷不拟知,纵聋何必苦医治。旁观未会醒然意,更道为猪无太痴。

52

偈颂七十六首 其六十七

偈颂七十六首 其六十七,宋代,释师观,

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因甚不出手,免见扬家丑。

61

寒食姑苏道中

作者:谢翱(宋代)

寒食姑苏道中,宋代,谢翱,

频年感烟草,荒冢几人耕。吴楚逢寒食,山村见独行。

天阴月不死,江晚汐徐生。到海征帆影,悠悠识此情。

58

喜李彦深过聊城

喜李彦深过聊城,元代,元好问,

围城十月鬼为邻,异县相逢白发新。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是北归人。

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

29

次韵宾之游海印寺

作者:谢铎(明代)

次韵宾之游海印寺,明代,谢铎,

海子桥边路入塍,桔槔亭外石悬藤。马头碧水如迎客,郭里青山亦占僧。

问旧未须惊世改,倦游空自忆吾曾。天台雁宕平生兴,却怪年来总未能。

87

读王进士下第时所拟宫词六十首为赋四绝 其四

读王进士下第时所拟宫词六十首为赋四绝 其四,明代,卢龙云,

兽炭初红夜未阑,宫中行乐尚承欢。拥炉漫酌羊羔满,暗忆人间有岁寒。

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