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吹箫词牌名古诗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 本意

贵主亭台,真妃环佩,月中凤吹悠悠。占人间天上,两处风流。

一自彩鸾齐跨,双携手、玉宇琼楼。咸阳树,宫娥怅望,仙驭难留。

回眸。人民都换,望渭水秦川,顿惹閒愁。叹重关百二,废苑成秋。

千载鲍鱼孙子,沙邱路、大药难求。逌然啸,青天碧海,夜夜清讴。

30

凤凰台上忆吹箫 汤阴城外十里,丝杨夹堤互引,额以柳廊名极竛隽,词以纪之

淇水潺湲,爵台馺遝,中原泼火年光。渐汤阴城下,陈迹荒凉。

一带丝杨蘸马,晴漪皱、宛转长廊。萦人处,轻阴轻暝,窨就鹅黄。

思量。添些蝉韵,便一襟秋思,那让吾乡。记离离水驿,小小虫娘。

白苧新裁春雪,凭肩处、柳外贪凉。中年也,情随飞絮,一样微茫。

84

凤凰台上忆吹箫

润逼琴丝,腻匀笺粉,困人终日廉纤。似春眠未觉,宿醉相兼。

一种无聊心绪,谁还理、旧素新缣。愁来也,王肌生粟,悄觉寒严。

鳒鳒。何曾比目,向百尺竿头,断送枯鲇。想当初崖蜜,知为谁甜。

挑取罗巾袖口,将往字、细啮重挦。拚狼藉,墨痕清泪,小印红铃。

65

凤凰台上忆吹箫

白昼高眠,清琴慵理,闲官道力初成。任东华人笑,大隐狂名。

侥幸词流云集,许陪坐、裙屐纵横。看花去,哀歌弦罢,策蹇春城。

连旬。朝回醉也,纵病后伤多,酒又沾唇。对杜陵句里,万点愁人。

惹使鲁阳戈在,挽红日、重作青春。江才尽,抽思骋妍,甘避诸宾。

85

凤凰台上忆吹箫 月

作者:俞彦(明代)

璧影欹悬,冰轮初就,凄清乍人帘钩。想桂宫帝子,甚处空浮。

望断青天碧海,今夜里、多在琼楼。微飔动,露华凝玉,雾縠生秋。

悠悠。几多恨也,千百种心窝,一霎眉头。向素娥遥诉,私忖还休。

应道关卿何事。偏相望、泪逐莲筹。枉教您,孤眠到今,不解人愁。

52

凤凰台上忆吹箫 愁

经雨斜阳,压云西岭,冉冉欲堕还浮。渐谯楼三点,唤起千愁。

与醉平分此夜,猛地里、醉去难留。纱窗上,微风撼醒,揩拭双眸。

悠悠。殢人住也,千百处攒心,几处堪休。似粘天衰草,贩浪残舟。

悔杀太平风景,等閒过、抛掷东流。寻思遍,何年向人,觅换眉头。

97

凤凰台上忆吹箫 忆旧

楚塞天遥,漓江雨冷,烟云湿透征衣。指数峰残雪,候雁先归。

堪叹生生死死,今生事、莫遣心违。家山里,一枝栖稳,碧草春肥。

依依。旧家枝叶,梦不到岘山,风雪霏微。念镜中霜鬓,人老渔矶。

指点棠梨春雨,犹应化、白蝶双飞。孤飞也,寒烟幂䍥,镫火荆扉。

58

凤凰台上忆吹箫 玉扇吟题词,笛楼从叔命赋

钿委金蝉,钗分紫燕,广寒月缺谁修。奈吹箫人杳,凤去秦楼。

惆怅遗珍宛在,湘奁启、片玉空留。还知否,万梅花下,笛韵歌喉。

鸳帱。定情扇小,记障面初逢,袖底香柔。甚蕖荷娟好,偏折双头。

愁煞江天易暮,魂断处、暗雨伤秋。幽怀冷,海棠谢了,泪债难酬。

14

凤凰台上忆吹箫 樊慈花室叶织卿夫人遗卷

碧月无声,银河有影,佩环飞去瑶天。料彩鸾、人世住不多年。

几幅淡螺残墨,空剩下、香冷云笺。君知否,从来好梦,只合如烟。

仙仙。九张机下,闻说道、秋星曾坠凉筵。奈玉虹桥卸,鹊也难填。

便是荀郎情厚,怎禁得、泪泻红铅。东风峭,琅然一声,吹断琴弦。

19

凤凰台上忆吹箫 梦中送别

柳外烟迷,花梢日暮,画堂酒意阑珊。听一声去也,瘦损朱颜。

寸寸柔肠千断,携素手、密赠双环。离情苦,几番欲诉,先揾罗衫。

羞看。水边白鹭,一对对闲游,红蓼花滩。恨西风吹急,远送征帆。

望断天涯不见,难回首、背倚雕栏。从今后,相逢何处,依旧巫山。

49

凤凰台上忆吹箫四首 其一

两小曾逢,三生私订,当年早逗情芽。记玲珑窗户,宛转纹纱。

有分琉璃匣畔,同心绾、斗叶拈花。何应便,轻孤鸾镜,却驾钿车。

堪磋。意中人远,想天寒翠袖,金屋徒夸。叹依依别梦,知向谁家?

休恨寻春较晚,伤心处、不在天涯。难忘是,春山眉抚,香若才华。

80

凤凰台上忆吹箫四首 其二

钗影横金,眉痕却月,千年犹剩余春。宛洛波踪迹,星月前身。

好是风流端正,停匀处、细认双文。曾经赚,诗篇纪事,狂杀元稹。

情人。春风省识,想断红双脸,端合消魂。仗丹青妙手,勾出行云。

只我凄凉江馆,花茵畔、默坐伤神。遗徽在,画图才展,便唤真真。

43

凤凰台上忆吹箫四首 其三

莺唤清游,蝶萦新梦,秦淮春事堪怜。恰江东才子,初驻吟鞯。

剩有南朝芳草,斜阳外、依旧芊芊。伤心处,临春结绮,都付荒烟。

嫣然。搓酥滴粉,把双声叠犯,谱向尊前。算休推兰畹,那让屯田。

只我年来憔悴,新词句、不上银笺。应输与、风流任昉,孤韵么弦。

5

凤凰台上忆吹箫四首 其四

连理交枝,双鹣比翼,无端忽堕微霜。叹冰心玉映,名重帷房。

第一人间模范,推柔令、欢奉尊嫜。还赢得,亭前琼树,茁秀含芳。

明妆。自然俨雅,想旧时王谢,结佩鸣珰。只青天碧海,此恨茫茫。

我亦年来憔悴,看遗挂、一样神伤。相怜处,春花秋月,共尔沾裳。

93

凤凰台上忆吹箫 和漱玉词

灵凤当雏,名花值蕊,思量往事回头。记帘垂犀押,镜挂珊钩。

人似鹣鹣白鹢,行坐里、爱玩无休。谁能负,春风浅夜,明月新秋。

悠悠。光阴荏苒,纵长绳百尺,逝景难留。看新来华发,旧日朱楼。

宛宛前欢堪觅,屏山畔、薄醉回眸。临风立,斜阳如昔,独照清愁。

87

凤凰台上忆吹箫

犹未高飞,蓦教分颈,北山其奈张罗。念韩郎安在,忍负前歌。

肠断登台眺望,拚一霎、珠卸风荷。精灵聚,双鸳并宿,连理交柯。

如何。恁情薄也,看败节偷生,自古偏多。笑息妫无语,泪眼空波。

况是龙兴亡国,巢换凤酬答声和。青陵后,重闻坠楼,金谷香娥。

38

凤凰台上忆吹箫 送江阴高少参舜穆

作者:夏言(明代)

天末凉风,蒹葭秋水,归人独上兰舟。正长空雨霁,残暑全收。

遥想澄江如练,碧山堂、水竹深幽。堪乘兴,观澜小阁,曲枕书楼。

难留。冥鸿天远,厌长安尘土,不似沧洲。有大观亭子,海阔云浮。

惟念故人千里,同明月、相望夷犹。知音少,如公有几,大雅风流。

18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张炎(宋代)

味凄然。以其号孤篷,嘱余赋之。

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

53

凤凰台上忆吹箫 感怀

怨蕴离骚,人怀楚泽,先朝事误纵横。对新亭挥泪,消息堪惊。

依旧天涯烽火,疆场未肯早休兵。江山肚、古今一辙,供给纷争。

苍生。频年憔悴,到处是哀鸿,一片商声。叹渔樵歌断,怅望升平。

人世红尘如梦,所争者、半是虚名。试问英雄多少,千古谁荣。

41

凤凰台上忆吹箫 题唐陶山刺史鬓丝禅榻图

一片灵机,三生慧业,竹炉烟袅微茫。柳外残红数点,飞上禅床。

大好文章经济,多半寄、茶韵花香。放衙早,避它热恼,乐此清凉。

江乡太湖飘渺,喜官还似佛,鬓为民苍。更手植、夭桃万树,管领春光。

燕寝风恬昼静,蒲团坐、心孕清香。听松下,沸泉细谱宫商。

78

凤凰台上忆吹箫 题瘗花图

芳草粘天,垂杨醮水,声声啼鴃催春。把玉人惊觉,镜里眉颦。

昨夜红窗风雨,知多少、堕溷飘茵。相怜甚,花真侬命,侬是花身。

纷纷。扫来还满,将红袖轻兜,不放沾尘。向水边林下,筑个花坟。

让与莺儿燕子,寒食候、好替招魂。湖山背,何人听来,悄揾啼痕。

18

凤凰台上忆吹箫 九日

憔悴黄花,萧森绿鬓,近来怕上曾楼。正关河迢递,菊径香浮。

回首天涯人在,多少恨、一寸眉头。丹枫冷,茱萸寂寞,雁字横秋。

凝眸。黄昏到也,又疏风疏雨,画角城头。念故园松竹,秋老田畴。

摇落江潭疏影,登临处、目尽东流。江南梦,霜天素月,供我离愁。

28

凤凰台上忆吹箫

蝉柳池塘,娇莺帘幕,晚来霁景收烟。甚离颜花谢,愁绪丝缠。

检点鸳鸯绣被,香烬冷、生怕孤眠。凭阑见,别来明月,头上三圆。

中天。夜深飞去,须直到天涯,吹堕伊前。奈天涯消息,依旧茫然。

打起沙头宿雁,分付与、一寸红笺。红笺叠,沉吟路遥,雁也难传。

33

凤凰台上忆吹箫 闺情

暖水池塘,轻云台榭,一年韶景开头。见草生庭砌,初茁如钩。

多少蜂狂蝶闹,空触起、往事无休。从今记、伤春意味,胜似悲秋。

相将。二分春色,还却向花阴,密处句留。任差池双燕,暗绕西楼。

知否楼头人倦,红紫艳、怕展双眸。双眸远,漫天飞絮,怎比侬愁。

18

凤凰台上忆吹箫 赋凤仙花

菊婢标名,凤仙题品,纷纷随处成丛。甚玉钗浑小,宝髻微松。

依旧花分五彩,毗陵画、总付良工。谁为伴,鸡冠染紫,雁阵来红。

玲珑。英英秀质,多想是花神,剪綵铺茸。却易分高下,难辨雌雄。

疑把守宫同捣,端可爱、深染春葱。开还谢,从风乱飘,好上梧桐。

15

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雨连夕,对瓶中杏花作。

作者:苏穆(清代)

几度东风,潇潇吹雨,作成春意阑珊。惜瘦影、无端憔悴,处处凭栏。

谁道红消翠障,一枝正、画阁间闲。休重问、恨在别离,情在辛酸。

呢喃。乍归社燕,又絮语、雕梁似话前欢。要留取、芸窗长伴,几案清妍。

除是调脂弄粉,风神别、著手都难。伴今夕、偏嗅片片香残。

65

凤凰台上忆吹箫 题徐芍兰五月落梅图

花径尘封,苔枝玉瘦,东风啼遍红鹃。有芳魂缥缈,来吊春妍。

听彻江城细雨,心酸透、有泪无言。难留住、香消粉褪,薄命如烟。

凄然。美人去远,便梦到罗浮,蝶也无缘。只萧条纸帐,依约当年。

添尽相思一缕,凭栏处、处处生怜。还痴想,佩环来也,月下灯前。

6

凤凰台上忆吹箫 白莲,忆素姊同两弟作

玉骨亭亭,香痕淡淡,朦胧月照湖边。有倩妆仙子,瘦影堪怜。

含泪盈盈不语,空房里、凉露珠圆。更难解,个侬情绪,雪藕丝牵。

凄然。飞琼已去,算冰雪聪明,早误婵娟。恨罡风吹散,命薄如烟。

犹记花开姊妹,缠绵煞、心素频传。到今后,搴芳人至,不住心酸。

31

凤凰台上忆吹箫 海行夜起

海色明楼,天风催晓,隔灯新月如杯。甚欲眠还起,思与肠回。

无数涛声拍枕,人世事、流水潆洄。休惆怅,秋光负尽,尚有春来。

低徊抚今念往,曾出塞投荒,百不能才。揽镜朱颜在,堪掣风雷。

依旧江山南渡,歌舞地、金粉成堆。横流急,狂澜砥柱,舍我谁哉。

32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雨夜无寐

更不成眠,何曾是醉,夜残独自彷徨。甚万千尘影,三两灯光。

风际瓶花吹冷,映不冷、羁客心肠。声声雨,催教恨迸,赚得人狂。

相望一江咫尺,嗟浩淼烟波,中有沧桑。剩酒痕如水,鬓角添霜。

未信蛾眉负我,遮莫是、我误文章。凄凉绝,魂儿梦儿,没个商量。

4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