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觐虞(谢玉岑)出生于常州书香望族谢家,他的祖父谢祖芳,父和民国海上艺坛名家 亲谢仁湛,伯父谢仁卿,皆工诗善文,有着浓厚的经学古文底子。谢玉岑本是谢泳之子,因伯父谢仁无子嗣,而过继于伯父。谢玉岑十四岁跟随常州名宿、前清进士钱名山学习经史,成为名山老人的寄园弟子。因其仪容俊朗、才华横溢深受名山老人的赏识,于是把长女钱素 许配给他。谢玉岑曾执教于温州十中,与同校任教的夏承焘(著名词人)交谊甚厚,后又执教于上海南洋中学、爱群女中和上海商学院。在上海执教期间,与张大千、张善孖、汤定之、谢公展、符铁年、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结成“九社”。特别是他与张大千、张善 兄弟诗词书画相联,常常是张氏兄弟作画,他赋诗,在当时文坛传为佳话。谢玉岑又与贺天健、郑曼青等人组成“蜜蜂画社”、又加入“寒之友”、“秋英会”诸会,谢玉岑的学问、书画为当时同道所称颂,名噪一时,即所谓“海内名公大夫,无不知江东有谢玉岑矣。”只是可惜天妒英才,中年早逝,于1935年因病逝于常州。葬于常州市东郊政成桥东老松坟,好友张大千题其墓碑为“江南词人谢玉岑之墓”。今碑已佚,仅存墓址。著有《孤鸾词》、《白菡萏香室词》。
谢家可谓书画世家,其弟谢稚柳为名重于世的书画鉴赏家、书画家。其三妹谢月眉为民国时期的花鸟画家,谢月眉善花卉、翎毛,画风清丽,为当时海上画坛闺秀中的翘楚。
先兄觐虞字玉岑,先父柳湖公长子也。先伯父仁卿公无子,以兄嗣。吾家代有文学,详见家集。兄早慧,父远游,家书至,先王父养田公必令兄朗诵于侧,不讹一字,时才八岁耳。故甚为王父所爱怜。逊清光绪丁未,王父殁后四年,父及伯父一岁中又先后殁。时兄年十三,累遭大故,哀毁骨立。又两岁,火焚其居,累世所藏图书金石文房之属荡焉无存,家以中落。赖先王母、吾伯母及吾母之抚养得以成立。王母,钱名山先生姑也。兄稍长即令游名山先生门,先生逊清名进士,光绪末弃官自京师归,讲学寄园,从游者众。兄及门,三年尽通经史,为文章下笔瑰异,篆分书追秦汉,不同凡近。名山先生甚奇之,妻以长女,即吾嫂素蕖夫人也。吾家无恒产,生计惟兄是赖。癸亥秋,兄南游永嘉。受浙江第十中学聘,讲授文学。弟子数百人,翕然悦服。尽识永嘉瑞安文学之士,唱酬甚乐。暇日登谢客岩,拜康乐公之墓。永之人以兄之文采,庶几追踪康乐,叹为盛事。 [1]
居永嘉一年,念王母年高,不敢远游,应王培孙先生聘,来海上主讲南洋中学文学。培孙先生雅重兄,馆之甚久,然兄年弱不宜教职,多疾疢,医者数以为言。戊辰冬,以友人招,任职财政部苏浙皖区统税局,后又兼国立上海商学院文书主任事。兄素好学,自入世途,益自惕励,公余则披阅文史,随手摘录成帙,临池或至深夜不倦。自是学大进,声誉日起。尤以书法及倚声,知名当世。海内名士多倾盖与交。前辈如归安朱强村、华阳林山腴、番禺叶遐庵、金山高吹万、吴江金松岑,皆盛称其才,结忘年交焉。然兄丰于才而啬于遇,多病不胜医药,尝患咯血,久之乃愈。少本旷达,不善治生。然天性纯厚,事亲孝而友于弟妹。既长,自审仰事俯蓄之重,业业不敢自豫。自奔走衣食以来,十余年未尝小休。由是体益弱,每岁必数病,既不获休养,病亦不能尽去,则力疾事事,终年不废药石。甫壮而元气已衰。独居深念,索然恒有忧思。然兄仪容俊朗,清言对客,终日不倦;或议论风起,庄谐间作,一语既出,四坐为之倾倒。不知者以放达许兄,未尝知其忧之深也。壬申春,嫂免身得女不育且病,病日急。时倭贼犯沪,道阻,兄间关归里,疾已不可为。自此神伤不解,痛悼之情一寄于词,置号别曰孤鸾。画友为写《菱溪图》及《天长地久图》,兄为哀辞五千言书其上。
去岁甲戌五月,王母殁,兄哀甚。体益衰……清明后形日枯槁,延至三月十八夜十时,竟别双慈弃弟妹而长逝矣,年止三十七,呜呼痛哉!病中足不逾阈,气弱不能多语,然尺牍酬答如平时,书法矫捷无一毫衰病态。弥留亦无所痛苦,且始终不自以为不治。惟日索朋好书画为乐,求之且多急,则又若自知不起,欲多见故人手迹以当永诀也。噩耗所至,识与不识,莫不痛惜,故归来吊者皆陨涕。兄于书如有宿慧,幼时涉笔即茂密恣肆。初学小篆分隶,法度既备,进而为大篆及三代金石文字,凡鼎彝尊罍戈瞿量度碑碣瓦砖以及殷虚甲骨文、流沙坠简之属,靡不致力。故其书气局闳博,不名一家。近岁喜作晋人行草,俊朗如其人。又以书法写松梅山水,名手多叹勿如,以为在雪个、穆倩之间。词自幼即喜为之,及居沪上,与强村老人游,时从探讨,取径益高。然为多作,悼亡后始屡为之。其精诣之作,誉之者谓出入两宋。然兄常自病其词颇类清人,思力学焉,困于病不果。于诗自以为非其长,然所作近体短章颇为人所传诵,以为清丽似渔洋,沉俊似定庵云。早岁治骈体文极工,气机流畅,近简斋;后宗六朝,取法徐庾,然用情思太剧,体气不胜,壮岁屏不复为。兄既无年,终其身复困于病,不能备志于学,所诣未能尽其才之十一。使兄生长华腴,不以衣食劳其形,不以疾病短其气,优游文史,怡情翰墨,适其性之所适,以养其生,则其天年岂止于此,而其学之成就亦必有什百倍于此者。天既与之以才,乃靳其遇与年,使不获竟其所诣。天之生才果何心哉!果何心哉!兄平生所作,多不存稿。近者同学至友将为征集其全,付刊以行世焉。稚少不更事,不足以知兄之生平,率次其行谊如右,敬求当世文章道德之士,俯念先兄才命竟止于斯,锡以铭诔,以光泉壤,感且不朽。稚敢不九顿首以谢!期服弟谢稚柳泪述。”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词牌名 | 诗人合称 | 网站地图 | 诗经分类 | 名句分类
Copyright © 2025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