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西汉音乐家,生年不详。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喜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宫,称李夫人。后因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刘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宠幸,“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李夫人去世后,爱弛,太初年间,因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灭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
刘孺(485-543),南朝梁文学家。字孝稚,彭城(今徐州)人。宋司空忠昭公勔孙,齐太常刘悛子。生于齐武帝永明三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九年,年五十九岁。有文集二十卷,佚。今存诗二首并与何逊联句,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唐]广平(今安徽宿县)人。志廉子。官至少卿。善正、行、草书,习右军(王羲之)法,唐太宗甚爱其书。自任润州、湖州、筋骨渐备;任申、邵等州,体法又变。上元三年唐高宗撰唐明征君碑,即为正臣行书。金陵(今南京)亦有其书。字画殊有欧、虞遗风。《书断、东观余论、书史会要》个人作品。
唐济南人。与李世民幼时同学,为八体书。及世民即帝位,访宏所在,竟隐去。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婺州东阳上卢泉塘北人(又说浙江婺州兰溪垷坦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代大臣、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唐文宗时期两位宰相之一(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另一宰相为李训,擅长写文章,有著作《舒元舆集》等,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舒元舆曾作《牡丹赋》,时人认为写得好。后来唐文宗赏牡丹时,吟诵其中词句,为舒元舆落泪哀悼。
唐人,自号炙毂子。宪宗元和后诗人。有诗集及《炙毂子杂录注解》、《诗格》等。
寿涯禅师是北宋人,主要作品为《全宋词》。涯禅师北宋人,据《鹤林寺志》记载:「宋寿涯禅师,与胡武平(宿)、周茂叔交善。茂叔尤依寿涯,读书寺中,每师事之,尽得其传焉。其后二程之学本于茂叔,皆渊源于寿涯云。《鹤林寺志》将寿涯禅师列为高僧,又记载宋儒胡武平(宿)、周茂叔(敦颐)两人都曾在江苏润州鹤林寺读书,并以寿涯为师,以上所说足证寿涯禅师在学问与修行上都有一定的水平。
隆兴府进贤人。度宗朝进士。以宋将亡,不愿为官,归隐乡间授徒,四方来学者众。元初,侍御史程钜夫疏荐,不起。
泉州永春人,字致远。弱冠领乡荐。精星历,尝作浑天图、浑天仪。
李唐卿,字相之,号慎言居士,绍兴(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宝庆四明志》卷一○)。官集贤院修撰。事见《甬上宋元诗略》卷六。
邹惇礼,字和仲,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湖南北漕试第一,授宜春司法参军。有《北窗集》,已佚。事见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
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迁北上元都。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贱行,并赋诗相送。袁正真《宋旧宫人诗词》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
(?—1013)宋澶州卫南人。太宗时为天武指挥使。淳化间权知夏州,寻受诏提辖河东缘边城池、器甲、刍粮。累官至副都部署,屡破蕃兵。真宗大中祥符初,召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领登州防御使,出任邠宁环庆路副都部署兼知邠州。坐事改知怀州。有武略,所至颇著声绩。
彭正建,孝宗乾道中以诗名(《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卷一○)。
释本,住筠州(此据《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作瑞州)五峰净觉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石安民,生卒年待考。宋代官吏。字惠叔,广西桂林人。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象州判官,执法严明,决狱明恕。后分教廉、藤二州,提倡德教,文风大振。早年曾从沈晦、胡寅游,受知于张浚。能文善诗,博学多能,与其弟安行、安时并称\"三石\"。后知吉阳军,未赴而卒。著有《惠叔文集》。
康执权,字平仲(《四六谈麈》),开封(今属河南)人,寓居永嘉(《宋诗纪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为国子祭酒。二年(一一二八),兼权中书舍人,试给事中。三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奉祠。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上书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范某,失名。高宗建炎初曾避乱昆山东冈。事见《中吴纪闻》卷四。
明州鄞县人,字方叔。史浩长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累官礼部侍郎。浩在相位,弥大劝其引退,浩主和,弥大主战守,父子异议。卒谥献文。有《衍极朴语》。
建州崇安人,字子与,号进斋。通经史,尤精《易》。理宗景定间,与何基同以布衣召补迪功郎。添差建宁府教授,兼建安书院山长,撰经义以训式学士。
郭远,字先德(《宋诗拾遗》卷四)。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所居有池亭竹木之胜,命曰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自序其集。事见《南宋古迹考》卷下。 武衍诗,以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出家后遍参知识。初谒应庵,蒙印可。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山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七年,迁灵隐寺。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十三年卒,年九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金太原平晋人,字长源。为人跌宕不羁。工诗,雄健有法。举进士不第,一度为史馆书写。后为恒山公武仙行尚书省讲议官,又与仙不合,逃走被追获,被囚绝食死,年不满四十。
夔,一名一夔,字时佐,淳安人。生于宋季,尝从何潜斋游,究心义理之学。攻举子业,不利于有司。退隐富山之麓,扁其堂曰「绿猗」,授徒讲学其间,自号知非子,学者称富山先生。所著有《富山懒稿》。曾孙宗大编次,五世孙文杰刻之。明正统间,同邑周瑄为之序,谓其文词声容雅淡,不为体裁音节之所拘。
饶与龄(一五四三 — 一五九五),字道延,号宾印。大埔人。相长子。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曾试政都察院,以父母归侍二年而父卒,免服谒选,补中书舍人,才两月而病卒。有《新矶题咏》、《松林漫谈》、《谩笔稿》、《宝印诗草》,父子合刻诗文为《椿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秦用中(1446-1516),字择之,号豫斋。明无锡人。璠子。弘治十八年(1505)贡生。官安仁训导、泰顺教谕。工诗,攻古文。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相唱和,尤善边贡,才望重于一时。
(1379—1462)明江西泰和人,字行俭,号抑庵。永乐二年进士。选入翰林,读中秘书,寻入内阁,除修撰。历仕仁、宣二朝,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时有西王东王之说。英宗时拜吏部尚书,谏北征,不从。土木之变后,劝郕王(景帝)即位。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帝易太子时,署名有难色,强而后可,终以为憾事。夺门变后,乞休。有《抑庵集》。
(?—1565)明南京人,字清父,一作清甫,号丹泉,又号宝幢居士。究心禅理,高自位置,非胜流名僧,不与梯接。书法孙过庭、李怀琳,笔力遒劲,主张四分古法六分己意。山水师小米,自成一家。家藏宋元名笔甚夥。有《玉露堂稿》。
黄鼎臣,字尔调。永安人。文灿子。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新建知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徐玄吉,江阴人,流寓常熟,洪武初移归。
清浙江嘉善人,字翰周,一字缄三,自号小丹丘。柯崇朴弟。康熙十四年举人,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有才名。有《澄烟阁集》、《小丹丘客谭》。
吴震,字寿之,号瘦青,常熟人。诸生。少从孙原湘游,与名流相酬答,晚年依人而居,仍夷然吟咏。有《铜似轩诗》、《拜云阁乐府》等。
鹰扬(1866~1924),字希姜,号钓磻。清海山堡大嵙崁(今桃园县大溪镇)人。光绪间廪生。日治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任桃园厅参事、授佩绅章,明治三十二年(1899)任大溪街长,明治三十六年(1903)创设桃园轻便铁株式会社(今桃园客运)。曾参与大嵙崁公学校创校事宜,并集结大溪地方士绅六人,开垦南雅庄阿姆坪田地六十甲,以为该校资产。创校后,任教该校,亦颇热心地方事务。生平无诗集行世,作品散见《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采诗集》、《鸟松阁唱和集》等诗选报刊,兹据以辑录编校。
字思山,陕西武功人。官刑部员外郎。
(1618—1692后)明末清初直隶容城人,字七俨,号臞仙。孙奇逢子,孙博雅兄。明诸生。入清讲学。诗多俚语。有《得闲人集》。
(1734—1791)清宗室,字敬亭,号松堂。阿济格后裔。敦敏弟。曹雪芹知友,所著《四松堂集》为研究曹雪芹生平重要资料。另有《鹪鹩庵笔麈》。
李承汉,字古农,朝鲜人。
字留士,浙江桐乡人。贡生,官长兴县学训导。
何盛斯,字蓉生,中江人。道光戊子举人。有《柳汁吟舫诗草》。
(1761—1824)清浙江归安人,字署冰,号勿庵。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曾出典江西乡试,又提督江南学政,取文皆平正通达,一洗险怪芜杂之习。
钱家塈,字第五,嘉善人。康熙甲午举人,官随州知州,重宴鹿鸣。有《䑥居吟稿》。
(约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恭季,江苏长洲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工诗。为廪生。
安高发,字天柱,我素家元孙,清无锡人。书法二王,工篆刻,年仅28岁,著《寄闲草》。
郭书俊,字蓼庵,潍县人。举人,历官河东监掣同知。有《蓼庵诗存》。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词牌名 | 诗人合称 | 网站地图 | 诗经分类 | 名句分类
Copyright © 2025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