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古诗

答何劭诗三首 其二

作者:张华(魏晋)

答何劭诗三首 其二,魏晋,张华,

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明暗信异姿,静躁亦殊形。

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虚恬窃所好,文学少所经。

忝荷既过任,白日已西倾。道长苦智短,责重困才轻。

周任有遗规,其言明且清。负乘为我戒,夕惕坐自惊。

是用感嘉贶,写心出中诚。发篇虽温丽,无乃违其情。

78

答何劭诗三首 其三

作者:张华(魏晋)

答何劭诗三首 其三,魏晋,张华,

驾言归外庭,放志永栖迟。相伴步园畴,春草郁郁滋。

荣观虽盈目,亲友莫与偕。悟物增隆思,结恋慕同侪。

援翰属新诗,永欢有馀怀。

7

答何劭诗三首 其一

作者:张华(魏晋)

答何劭诗三首 其一,魏晋,张华,

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

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

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

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

2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 其二

作者:葛洪(魏晋)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 其二,魏晋,葛洪,

玄圃遏北台,五城焕嵯峨。启彼无涯津,泛此织女河。

仰止升绛庭,下游月窟阿。顾盻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忽已不觉劳,岂悟少与多。抚璈命众女,咏歌发中和。

妙畅自然乐,为此玄云歌。韶尽至韵存,真音辞无邪。

90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 其一

作者:葛洪(魏晋)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 其一,魏晋,葛洪,

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

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

48

宴会诗

作者:陈琳(魏晋)

宴会诗,魏晋,陈琳,

凯风飘阴云。白日扬素晖。

良友招我游。高会宴中闱。

玄鹤浮清泉。绮树焕青蕤。

81

作者:陈琳(魏晋)

诗,魏晋,陈琳,

高会时不娱。覊客难为心。

殷怀从中发。悲感激清音。

投觞罢欢坐。逍遥步长林。

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惆怅忘旋反。歔欷涕沾襟。

90

晋凯歌二首 其一 命将出征歌

作者:张华(魏晋)

晋凯歌二首 其一 命将出征歌,魏晋,张华,

重华隆帝道,戎蛮或不宾。徐夷兴有周,鬼方亦违殷。

今在盛明世,寇虐动西垠。豺狼染牙爪,群生号穹旻。

元帅统方夏,出车抚凉秦。众贞必以律,臧否实在人。

威信加殊类,疏逖思自亲。单醪岂有味,挟纩感至仁。

武功尚止戈,七德美安民。远迹由斯举,永世无风尘。

7

晋凯歌二首 其二 劳还师歌

作者:张华(魏晋)

晋凯歌二首 其二 劳还师歌,魏晋,张华,

猃狁背天德,构乱扰邦畿。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

将士齐心旅,感义忘其私。积势如

66

王昭君辞

作者:石崇(魏晋)

王昭君辞,魏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

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

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

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

今为粪土英。

朝华不足欢。

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

7

楚妃叹

作者:石崇(魏晋)

楚妃叹,魏晋,石崇,

荡荡大楚。

跨土万里。

北据方城。

南接交趾。

西抚巴汉。

东被海涘。

五侯九伯。

是疆是理。

矫矫庄王。

渊渟岳峙。

冕旒垂精。

充纩塞耳。

韬光戢曜。

潜默恭己。

内委樊姬。

外任孙子。

猗猗樊姬。

体道履信。

既绌虞丘。

九女是进。

杜绝邪佞。

广启令胤。

割欢抑宠。

居之不吝。

不吝实难。

可谓知几。

化自近始。

着于闺闱。

光佐霸业。

迈德扬威。

羣后列辟。

式瞻洪规。

譬彼江海。

百川咸归。

万邦作歌。

身没名飞。

35

大雅吟

作者:石崇(魏晋)

大雅吟,魏晋,石崇,

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

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

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

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

庭有仪凤。

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

万国率从。

荡清吴会。

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

良史书功。

超越三代。

唐虞比踪。

55

还京诗

作者:石崇(魏晋)

还京诗,魏晋,石崇,

迅风翼华盖,飘遥若鸿飞。

70

思归引

作者:石崇(魏晋)

思归引,魏晋,石崇,

思归引。归河阳。假余翼鸿鹤高飞翔。经芒阜。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

清渠激。鱼彷徨。雁惊溯波群相将。终日周览乐无方。

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

85

赠欧阳建诗

作者:石崇(魏晋)

赠欧阳建诗,魏晋,石崇,

文藻譬春华。

飘飖若鸿飞。

14

答枣腆诗

作者:石崇(魏晋)

答枣腆诗,魏晋,石崇,

言念将别。

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

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

可以全生。

13

洗药池诗

作者:葛洪(魏晋)

洗药池诗,魏晋,葛洪,

洞阴泠泠,风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24

四非歌

作者:葛洪(魏晋)

四非歌,魏晋,葛洪,

晨登太霞宫,挹此八王兰。夕入玄元阙,采蕊掇琅玕。

濯足匏瓜河,织女立津盘。吐纳挹景云,味之当一餐。

紫微何济济,璚轮复朱丹。朝发汗漫府,暮宿勾陈垣。

去去道不同,且各体所安。二仪设犹存,奚疑亿万椿。

莫与世人说,行尸言此难。

79

上元夫人步玄之曲

作者:葛洪(魏晋)

上元夫人步玄之曲,魏晋,葛洪,

昔涉玄真道,腾步登太霞。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

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渌景清飙起,云盖映朱葩。

兰宫敞琳阙,碧空起璚沙。丹台结空构,炜炜生光华。

飞凤踶甍峙,烛龙倚委蛇。玉胎来绛芝,九色纷相挐。

挹景练仙骸,万劫方童牙。谁言寿有终,扶桑不为查。

25

女怨诗

女怨诗,魏晋,皇甫谧,

婚礼既定,婚礼临成。施衿结帨,三命丁宁。

87

生茨诗

作者:繁钦(魏晋)

生茨诗,魏晋,繁钦,

有茨生兰圃。

布叶翳芙蕖。

寄根膏壤隈。

春泽以养躯。

太阳曝真色。

翔风发其旉。

甘液润其中。

华实与气俱。

族类日夜滋。

被我中堂隅。

60

远戍劝戒诗

作者:繁钦(魏晋)

远戍劝戒诗,魏晋,繁钦,

肃将王事。

集此扬土。

凡我同盟。

既文既武。

郁郁桓桓。

有规有矩。

务在和光。

同尘共垢。

各竟其心。

为国蕃辅。

誾誾行行。

非法不语。

可否相济。

阙则云补。

37

七言诗

作者:繁钦(魏晋)

七言诗,魏晋,繁钦,

阴云起兮白雪飘。

7

杂诗

作者:繁钦(魏晋)

杂诗,魏晋,繁钦,

世俗有险易。

时运有盛衰。

老氏和其光。

蘧瑗贵可怀。

20

赠梅公明诗

作者:繁钦(魏晋)

赠梅公明诗,魏晋,繁钦,

瞻我北园。

有条者桑。

遘此春景。

既茂且长。

氤氲吐叶。

柔润有光。

黄条蔓衍。

青鸟来翔。

日月其迈。

时不可忘。

公子瞻旃。

勋名乃彰。

81

赠枣腆诗

作者:石崇(魏晋)

赠枣腆诗,魏晋,石崇,

久官无成绩。

栖迟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

悠悠思故乡。

恂恂二三贤。

身远屈龙光。

携手沂泗间。

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华。

谈话犹兰芳。

消忧以觞醴。

娱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

弓矢威边疆。

43

槐树诗

作者:繁钦(魏晋)

槐树诗,魏晋,繁钦,

嘉树吐翠叶。

列在双阙涯。

旑旎随风动。

柔色纷陆离。

72

答曹嘉诗

作者:石崇(魏晋)

答曹嘉诗,魏晋,石崇,

昔常接羽仪。

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

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

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

欵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

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

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

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

是以守至冲。

30

思归叹

作者:石崇(魏晋)

思归叹,魏晋,石崇,

登城隅兮临长江。

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

泽雉游凫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鴈征。

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

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

感彼岁暮兮怅自愍。

廓羁旅兮滞野都。

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

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

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

高歌凌云兮乐余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

释冕投绂兮希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

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36

咏怀诗五首 其二

作者:支遁(魏晋)

咏怀诗五首 其二,魏晋,支遁,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萧萧柱下迥,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涂。

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怅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

反鉴归澄漠,容与含道符。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

8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