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未醒如冻蝇,蜡梅先折能宁馨。
江梅既开瘦欲绝,蜡梅吐香方未歇。
几思觅句摅襟期,嫌如蔬筍伤肝脾。
君诗与花辱俱见,却悔临渊只痴羡。
君因此花诗再题,过读快若垢得篦。
从渠见者不著目,亦胜长安纷市鬻。
江梅还未苏醒,像是被冻住的苍蝇,
蜡梅先开放,散发出宁馨的芬芳。
江梅已经绽放,显得瘦弱得近乎病态,
蜡梅散发出香气,却未曾停歇。
我多次思索着寻找句子,期待能够表达内心的追求,
像是对待蔬菜和筍子的嫌弃伤害了我的肝脾。
你的诗和这朵花一样,无论辱骂或赞美都能体现,
却后悔站在深渊边只是愚昧地羡慕。
你因为这朵花再次题诗,
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如同除去污垢的梳子。
即便从渠道中看到,也不会引起注意,
却胜过长安繁华市场的炒卖。
与
这首诗描述了江梅和蜡梅两种不同的花朵,以及作者对这些花朵的感受和思考。江梅还未苏醒,像是被冻住的苍蝇,而蜡梅则先开放,散发出香气。江梅已经开放,但因寒冷而显得瘦弱,而蜡梅则香气四溢,仍然绽放着芬芳。作者思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又担忧自己的言辞是否会伤害到这些花朵,就像嫌弃蔬菜和筍子一样,对自己的内心产生冲击。
作者将诗与花相联系,认为诗与花一样,能够体现赞美和辱骂,但他却后悔自己只是停留在对花的羡慕之中,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和创作。因此,他决定再次以这朵花为题材,写出让人快乐如同除去污垢的梳子一样的诗作。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诗作的期望。即使作品只是通过某种渠道让人看到,也不会引起太多注意,但作者认为这样的情况仍然胜过在繁华市场中被炒卖。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追求内心真实表达的态度,而不是追逐外在的名利。整首诗以花朵为载体,通过描写花朵的状态与自身《谢答严用韵送绿萼梅》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绘江梅和蜡梅两种花朵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诗作的思考和对花的赞美之情。
江梅还未苏醒,犹如冻住的苍蝇,而蜡梅却先开放,带来宁馨的香气。江梅虽已绽放,却显得瘦弱近乎衰败,而蜡梅却散发出芬芳,香气不曾停歇。作者思索着如何寻找恰当的词句,以表达内心的追求,但又担忧过于挑剔会伤害到花朵,就像对待蔬菜和筍子一样,担忧会损伤自己的肝脾。
作者认为你的诗与这些花朵一样,既能受到赞誉,也可能受到责难,但作者却后悔自己只是愚昧地羡慕站在深渊边。因此,作者决定再次以这朵花为题材,写出让人愉悦,犹如梳子除去污垢般畅快的诗作。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诗作的期许。即使作品只是从某个渠道传播出去,也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作者认为这样的情况仍胜过在繁华市场上被过度宣传。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追求内心真实表达的态度,而不是追逐外界的名利。
整首诗通过对江梅和蜡梅的对比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诗作和创作态度的思考。同时,通过与花朵的联系,诗人展示了对花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纯粹、真实表达的追求。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宋代,苏轼,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绝禄以来衣食愈不继小儿力图之殊未有涯予谓不若痛节用尔示以此诗,宋代,陆游,
处世吾伤拙,营生汝亦疏。如谋道边舍,似信枕中书。
瓮牖居疑泰,藜羹食敢馀。晏婴元学墨,勿负此心初。
候夜行师七唱 其六,唐代,陈元光,
戍楼西北请泉山,十载干戈暑又寒。红锦飘来枫树醉,黄金废尽菊花残。
故园橙橘小春闹,圣席圆汤冬至闲。剑戟百磨岩石裂,骅骝群饮泽泉乾。
雪花散杂梅花媚,白水前为墨水餐。河腹冰坚防虏骑,边陲雨涷弊征鞍。
水窗向北因风寒,密垒开东得月看。迭起寒鸡犹未唱,铜壶先滴五更阑。
菊花枕,宋代,刘敞,
鲜鲜秋菊花,粲粲黄金钱。采掇时苦晚,弃遗情所怜。
道人教为枕,示可以延年。早昧摄生术,恐为多病缠。
又从省俗事,视听苦不便。往往发昏愦,未知所除蠲。
但使寐无觉,不谓药可痊。今者诚有遇,秘之慎其传。
愈风得难老,高卧齐古贤。作诗叙终始,物薄戒轻捐。
寄杨纬,宋代,苏洵,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夏五园亭对雨漫成六首 其二,宋代,俞德邻,
从来工瑟莫吹竽,赤米黄齑尽自娱。种柳藏鸦怜哺母,葺巢护燕待将雏。
荆榛少剪但除道,瓜芋多栽莫问区。金马玉堂元有分,青铜惭愧白髭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