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吾泛其观,中吾固其守。
拳拳宝所重,世或轻敝帚。
厩马我所师,家鸡谁得有。
此心如此用,烦君订是否。
赠臧文仲四首
始吾泛其观,
中吾固其守。
拳拳宝所重,
世或轻敝帚。
厩马我所师,
家鸡谁得有。
此心如此用,
烦君订是否。
诗词的
《赠臧文仲四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臧文仲的赠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陈造对朋友臧文仲的思念和赞赏。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曾经与臧文仲一起游览过风景名胜,体验过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接着,作者表达了对臧文仲坚守初心的敬佩,认为他珍视的东西是宝贵的,而世俗之物可能被轻视或忽略。
诗中出现的\"厩马\"和\"家鸡\"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臧文仲的比喻。作者说自己从臧文仲身上学到了养马的技巧,而臧文仲也有自己的专长(养鸡),这里既表达了臧文仲的多才多艺,也体现了作者对他的敬重和倾慕。
最后两句\"此心如此用,烦君订是否\",表达了作者对臧文仲的期望和询问。作者认为自己的心意如此,希望臧文仲能够考虑接受这份情谊,以此来确认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否真挚持久。
整体上,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臧文仲之间的友情与情谊,展示了作者对臧文仲的赞赏和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的描摹,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真挚和珍贵的理解,以及对臧文仲品质和才能的赞赏。同时,诗词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坚守和期待,希望臧文仲能够珍惜这份情谊。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拟郭元振宝剑篇,近现代,陈湋,
君不见壮士之气禦赤天,黄蛇入土一千年。星镡鳞铗苔藓缠,夜深光焰烛龙泉。
龙泉龙泉知我者,岂能雌伏风尘下。压倒蛮奴葛党刀,助成猿父林于把。
海水荡荡扶桑冥,飓风激射蛟鼍腥。阳侯莫扫瘴云黑,洞庭谁铲君山青。
剑兮耿介倚天外,石为砺兮江作带。提出鱼肠白帝惊,洗将鹿耳红毛界。
土花锈涩埋蒯缑,热血淬作鹈膏流。天阴鬼唱声啾啾,安排手掷仇人头。
宣清 秋闺月夜,清代,董元恺,
皎洁当秋夜,正金波乍挹,冰壶初濯。看平铺鸳瓦琉璃,渐照到玉人绰约。
露冷霓裳,风清环佩,幽辉如握。光欲滴,漏将阑,孤睡何曾便著。
恰似人间,青天碧海,反窃姮娥药。奈楚簟凉多,越罗衾薄。
一点梦魂难托。待不思量,问今宵、怎生拚却。
昨日绝湖颇危追赋二诗 其二,宋代,赵蕃,
鄱之为险旧知名,盗夺渔侵恃以成。波静宴安犹几席,风来汹涌甚戈兵。
欲知舟楫洄沿趣,都在溪山表里清。明日馀干又维缆,诵诗还是忆长城。
水调歌头 清明严濑,宋代,韩淲,
今古钓台下,行客系扁舟。扁舟何以,云山千叠亦东游。
我欲停桡一醉,与写平生幽愤,横管更清讴。小上客星阁,短鬓独搔头。
风乍起,烟未敛,雨初收。一年花事,数声鶗鴂欲春休。
吊古怀贤情味,只有浮名如故,谁复识羊裘。赖得玄英隐,相望此溪流。
池口昭明太子钓矶蜀僧住山相邀访古和壁间韵,宋代,程公许,
系船池口汎滥游,老禅邀我半日留。岸莎堤柳度窈窕,初暑忽送风雨秋。
萧郎钓台三间屋,万顷烟波媚幽独。长令千载好事人,贪为淮山流远目。
芊芊蔓草迷长竿,台城直作平野宽。那知万古文选理,不尽词源八节滩。
英魂远逝招不得,谪仙小杜底处觅。插天崷崒九芙蓉,试与凭高閒物色。
挽少司寇葛两溪公二首 其一,明代,卢宁,
兰台曾奏弼违书,直气英声众不如。此日有舟藏夜壑,当时解印赋閒居。
尚方请剑朱槐令,棘寺祥刑汉尉于。麟趾祇馀继簪绂,向人犹自悼輀车。
北游诗十八首 其六 涉河,明代,张元凯,
大河合淮泗,奔波若倾倒。一瞬下千里,风帆疾于鸟。
我行逆其流,尺寸竟昏晓。丈夫托蓬根,世事茹茶蓼。
穷途已倦游,况复苦秋潦。揽挈黑貂寒,西风吹人老。
送李九华之潮阳 其二,明代,岑徵,
寒气厉昏旦,屯云结崇丘。悲风振林薄,巢鸟鸣啾啾。
之子远于役,长川戒方舟。故人感仳离,置酒临江楼。
念别语款曲,临觞忘献酬。夕阴敛枉渚,宿莽寒中洲。
往路难久淹,去去情弥留。匏瓜系墐户,黄鹄摩天游。
修途广以邈,嘉会不可谋。焉得从江水,从之向东流。
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明代,梁元柱,
出关身便谪神仙,别院逢君小洞天。作赋自知惭锦绣,閒居原是拥嫏嬛。
当窗雨沫琅函润,扑席花明绮槛鲜。况有珀光传玉碗,夜深一话已重元。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