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空木落,秋清露寒。
释迦卤莽,达磨湏顸。
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烂醉夕阳残。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
山中的树木落光了,秋天的清风中带着寒露。
释迦卤莽,达磨湏顸。
释迦牟尼传授的教义灵秀深远,达摩祖师的身世坎坷。
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烂醉夕阳残。
只有陶渊明这样的人,从东边篱笆采来黄色的菊花,沉醉在夕阳余晖中。
是描绘了秋天山中的景象,通过对比表达了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的伟大和不凡,以及陶渊明这位文人墨客沉醉在秋天的美丽中的情感。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
山中的树木落光了,秋天的清风中带着寒露。
释迦卤莽,达磨湏顸。
释迦牟尼传授的教义灵秀深远,达摩祖师的身世坎坷。
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烂醉夕阳残。
只有陶渊明这样的人,从东边篱笆采来黄色的菊花,沉醉在夕阳余晖中。
是描绘了秋天山中的景象,通过对比表达了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的伟大和不凡,以及陶渊明这位文人墨客沉醉在秋天的美丽中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豪杰人物的赞美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文人墨客的敬佩。山空木落、秋清露寒的描写充满了秋天的萧索之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释迦卤莽、达磨湏顸的描绘则突出了他们的伟大和不易。最后,以陶渊明烂醉夕阳残为结尾,展现了文人墨客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快乐和自我安慰的精神状态。整首诗词景观交融,情意并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物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钱江归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钱塘江,十里无顽壤。斗然怒潮来,激岸成滉瀁。
波势倏低昂,帆影随俯仰。蛟涎溅衣湿,鹢舟荡人晃。
峡危疑五丁,石削强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
境险禽鸟稀,气盛鱼龙养。乾坤渺一身,陡觉心神畅。
碧血认孤坟,千秋结遐想。历历平江堡,昔年资保障。
犀军射潮迹,灭没劳揣象。夕阳崦嵫下,皓月海门上。
沿洄溯前川,渔歌厉清响。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四 空翠堂,元代,陈樵,
蕉叶茙葵照槛明,山光入室雨初晴。平分天上无边色,送尽江南未了青。
息石长年依砌活,茯苓无种入阶生。亭西昨日林霏重,采药归来露满庭。
【双调】庆东原 泊罗阳驿砧,元代,赵善庆,
泊罗阳驿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胡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晚春杂兴
烟中寺,柳外楼,乱随风雪絮飘晴昼。游人陌头,残红树头,流水溪头。百六楚风酸,三月吴姬瘦。
奉教和王达善学士梅花四咏 其四 梅格,唐代,王翰,
皓彩名香总入神,世间俗眼久迷真。靓妆可比惟西子,艳态相看是北人。
篱菊也贪彭泽酒,海棠终污马嵬尘。古来知己林和靖,别作孤山一样春。
演兴四首。闵岭中,唐代,元结,
□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彼岭中兮何有,
有天含之玉峰。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
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彼猛毒兮曹聚,
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彼妖精兮变怪,必假见于风雨。常闪闪而伺人,
又如何兮不苦。欲仗仁兮托信,将径往兮不难。
久懹懹以ck惋,却迟回而永叹。惧大灵兮不知,
以予心为永惟。若不可乎遂已,吾终保夫直方。
则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
刺棘竹以为殳。得猛烈之材,获与之而并驱。
且舂刺乎恶毒,又引射夫妖怪。尽群类兮使无,
令善仁兮不害。然后采梫榕以驾深,
收枞橞兮梯险。跻予身之飘飘,承予步之eY々。
入岭中而登玉峰,极閟绝而求翠茸。将吾寿兮随所从,
思未得兮马如龙。独翳蔽于山颠,久低回而愠瘀。
空仰讼于上玄,彼至精兮必应。宁古有而今无,
将与身而皆亡。岂言之而已乎。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唐代,苏颋,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得萧山书言吏民颇相信又言湘湖之奇及生子名湘戏作此诗,宋代,刘敞,
吾家千里驹,气与齿俱壮。去年射策雄东堂,今年调官在越上。
指挥小吏遣簿书,笑语不废才有馀。清酒肥鱼宴宾客,时时骑马临湘湖。
湖波无风百里平,人道官心如此清。居民爱尹氏为字,令尹生儿湖作名。
家家祝君多男子,越中更有馀山水。
丁使君和昌父诗朱卿亦有句次韵呈之,宋代,韩淲,
节物推迁还献岁,纷纷如看雾中花。春盘又见菜纤手,腊酒已倾饧胶牙。
山野寄吟宁漫与,禁林有和实惊嗟。韦苏州集多酬唱,亦有州民钓客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