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春日晴。
柳眼青,黄莺鸣。
郁郁葱葱生瑞气,世上老人天上星。
释迦赞叹,弥勒证明,蟠桃仙果笑中呈。
林下衲僧将何酬献,手中千古一枝藤。
《偈颂三十四首》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春风轻柔、阳光明媚的日子。柳树新叶嫩绿,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大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好像带着吉祥的气息。世间的老人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佛陀释迦牟尼称赞、赞叹,弥勒菩萨证明了佛法的真理,而蟠桃和仙果则是欢笑中展现的祥瑞之物。在林中,衲僧拿着一根藤条,将它献给了什么人或事物呢?这根藤条代表了千古流传的智慧和修行的精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之情。春风、阳光、柳树和黄莺都是春天的象征,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活力。郁郁葱葱的景象则象征着繁荣和希望,伴随着老人们的智慧和光芒闪耀。佛陀的赞叹和弥勒菩萨的证明,则暗示着佛法的伟大和普世价值。而蟠桃和仙果则代表了幸福和吉祥之意。最后一句中的衲僧和藤条,象征着智慧和修行的传承,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智慧的敬仰和推崇。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佛法智慧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生命、智慧和修行的崇敬与向往。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意象,配以佛教的符号,形成了富有禅意的意境。读者在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美丽,同时也可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的追求以及修行的价值。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越调】小桃红 湖上和刘时,元代,张可久,
湖上和刘时中二首
一声娇燕绿杨枝,满眼寻芳事。塔影雷峰水边寺,夕阳时,画船无数围花市。三弦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粉团儿。
棹歌惊起锦鸳鸯,开宴新亭上。诗有新题酒无量,醉何妨?长吟笑倚阑干望。西湖夜凉,吴姬低唱,画舫宿荷香。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七,近现代,刘雄,
明镜无端失旧容,狂歌痛饮未惺忪。相思岂铸人间错,为道不期尘外踪。
难识痴心伤屡屡,空成绮语叠重重。莫因惆怅减餐食,犹得清宵梦里逢。
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老竹自老竹至鹅口复回老竹由乾溪上入浦口汎舟以归得诗十首 其九,宋代,赵蕃,
晚日微风坠镜平,中流直下縠纹生。烟云点缀多新态,鸥鸟逢迎殆宿盟。
聚落近于边境接,村墟亦有戍楼横。虽然王化初无外,接畛农桑畔不争。
补到难,宋代,郭祥正,
到乎难哉,碧落之洞天。上有岚壁之瑶局,下有澄溪之碧澜。
碧澜之下,寸寸秋色。目窥之而可量,手搴之而莫得。
窦容光而练飞,岩渍阴而乳滴。如长人,如巨蛇,如翔龙,如镆铘,如倒植之莲,如已剖之瓜,如触邪之獬豸,如蚀月之虾蟆。
或断而卧,或起而立,或欲斗而抟,或惊顾而呀。若斯石也,吁可怪耶。
何诡绝之异观,尝置之于幽遐。到乎难哉,长萝美秀,瘦木竦直。
香撄寒而自媚,名概询而鲜识。烟霏霏而引素,云悠悠而奋翼。
亟模似其变态,已灭然而无迹。崩澌远响,罄落瑟续。
聆之愈深,咏之不足。欲幽栖而忘返,尚徘徊而眷禄。
彼宁待乎世人,盖有要于仙躅。到乎难哉,信夫到之难也。
匪到之难,知乐此以为难。知乐此矣,能久处之又为难。
余故补到难以题篇些。
投献省主李奉世密学,宋代,郭祥正,
祖朝相国之真孙,轩轩冠盖宜高门。拔身州掾入政府,议论挺特穷根源。
颜渊必用孔丘铸,自此声名闻至尊。熙宁神化迈前古,屡诏驰车外循抚。
大河之北淮之壖,民起疵瘝勇歌舞。枢庭进直腰横金,君臣道合同一心。
货泉交汇指诸掌,老吏缩手随规箴。如公之才世希有,突兀千丈辉乔林。
徐冠貂蝉坐廊庙,重见成王得周召。泰山镂牒天垂休,却笑鸿濛首频掉。
贱生流落何可言,四十栖迟埋冗员。涸鳞怅望一杯水,安用西江浩渺之波澜。
愿公吐和气,稍回岩谷春。养成尺寸木,为公车下轮。
他年青史上,报德岂无人。
午日赵钤辖同坐溪旁望灵山云气次韵,宋代,韩淲,
尘俗自尘俗,幽奇自幽奇。竞渡殊污人,正尔无所之。
城隅白云堆,涌出灵山诗。不可磨灭者,天欲铸伟辞。
是大有佳趣,岂问庾元规。举扇勿障风,吾与子同归。
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宋代,戴栩,
鸿濛何物转胶轕,春风万里来阊阖。佳哉可爱不可名,协气穰穰如响答。
去年浙水皆春波,今年鄞江春最多。桃源洞口一披拂,花胎柳骨含天和。
散作油云三日雨,田家喜气充环堵。藜肠得米停春雷,共向清流浸粳稌。
粳稌可种麦可耘,今年上瑞应十分。不知化工费多少,化工不自书其勋。
归来阊阖门四敞,更展经纶九天上。坐令八极一春台,物物大钧融溥畅。
君不见古往今来春复春,春风岁岁长如新。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