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作者:杨简(宋代)

勿学唐人李杜痴,作诗虽作古人诗。

世传李杜文章伯,问著关雎恐不知。

0

诗文译文

不要学习唐代的李白杜甫那般痴迷,

作诗虽然是古人所作的诗。

世人称李白杜甫为文学伯仲,

如果问起关于古代的《关雎》,恐怕不知道。

诗文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文学的思考和自省。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过分迷恋古代的诗人,而要有自己的风格和创造力。他认为自己写的诗虽然受到古人影响,但没有像李白和杜甫那样深入研究,所以不敢自称为文学的伯仲。同时,他也提醒后人,只重视李白和杜甫可能会忽视其他优秀的作品,如《关雎》这样的古代诗歌。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的反思和对后人学习古人的忠告。作者在诗中坦诚地表示自己的作品虽然有古人的影响,但并没有达到李白和杜甫的高度,因此不敢自称他们的伯仲。此外,他还指出只关注李白和杜甫的作品,会导致对其他优秀作品的忽视。整个明确,思想深刻,旨在提醒人们要有创新的精神,不拘泥于过去的成就,要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其他诗经

村居 其二

村居 其二,清代,多隆阿,

差觉强人意,门前过客稀。风和舒菜甲,雨小养苔衣。

山静云偏出,园荒草转肥。邻家呼午饭,野老荷锄归。

35

重阳领客以老杜旧日重阳日诗分韵凡宾主十八人得不字

重阳领客以老杜旧日重阳日诗分韵凡宾主十八人得不字,宋代,魏了翁,

天根敛秋阳,雨毕水归薮。胡为爽常度,白昼变昏黝。

农功将纳场,馀秉尚栖亩。昨朝告方社,卷去日中蔀。

羲和鞭六龙,为我作重九。云顽驱复来,浑未识臧不。

终然划劙之,金鎞发矇瞍。所忻阳德竞,吾岂为杯酒。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况今祠太宫,群公正奔走。

90

八月十三日渡海

八月十三日渡海,清代,陈曾寿,

飘飖江海身,南北随所缘。胡今尽室行,别恨翻牵连。

故人重我行,置酒酬诗篇。杂杳集旅舍,伴我共不眠。

侵晨犯宿雾,冲雨寒江壖。登舟不忍去,惜此俄顷延。

最念弱小弟,糊口委吏间。分寸不失步,世好无一缠。

寒暑不假息,后罢往必先。自为无母儿,万劫无人怜。

顾彼下船影,使我泪迸泉。四海复四海,行李叠股肩。

童稚恣欢呼,岸景移当前。申江百万户,倏忽迷空烟。

长风动地至,大波起轩然。房房深闭置,床床困拘挛。

排荡群足跛,轰轕众器掀。披衣起中夜,坚立据船舷。

如山度黑影,猛溅蛟龙涎。高桅插象纬,森若宝网悬。

三星及北斗,左右相周旋。扶摇挟噫气,肃杀盈大千。

万灵诉冤痌,帝所惊喧阗。东方漏微白,晃漾日影穿。

黝铁喷千花,金银忽相宣。炉镕不祥冶,腾踔颠坤乾。

荒荒忍终古,冥冥人世迁。记我初北征,奉母虱朝官。

袖手视陆沉,未衔寸木填。辛亥出国门,梦落西泠边。

晨昏不努力,遗恨存高阡。君亲已两负,性命仍苟全。

安知二十载,孤光回故躔。臣精实销亡,志事何有焉。

岂有尺寸报,酬兹沟壑年。赠行慰好语,予友情邈绵。

恐无南归意,诸弟语尤酸。起伏乱方寸,眼底轻波澜。

海水不尽地,我意真弥天。

41

冬夜园中独步

冬夜园中独步,近现代,邱登成,

丛脞闷怀久,寒宵困愈严。疏光射松竹,凉露上衣衫。

叶落非关病,愁深岂易芟。閒来步幽寂,聊以避嚣谗。

48

送王伯敭守虢挨

作者:苏轼(宋代)

送王伯敭守虢挨,宋代,苏轼,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渌水招行人。

行人掉臂不回首,争入崤函土囊口。

惟有使君千里来,欲饮三堂无事酒。

三堂本来一事无,日长睡起闻投壶。

床头砚石开云月,涧底松根劚雪腴。

山棚盗散人安寝,劝买耕牛发陈廪。

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14

拟古诗

拟古诗,南北朝,萧统,

窥红对镜敛双眉。含愁拭泪坐相思。念人一去许多时。

眼语笑靥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忆人不忍语。

衔恨独吞声。

79

丁督护歌六首 其二

丁督护歌六首 其二,南北朝,刘骏,

洛阳数千里,孟津流无极。辛苦戎马间,别易会难得。

17

横吹曲辞。出塞

作者:刘驾(唐代)

横吹曲辞。出塞,唐代,刘驾,

胡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中天有高阁,图画何时歇。坐恐塞上山,低于砂中骨。

30

邠守李中散取乡人谢事者三人绘像邠学号三友堂予己记之复徵诗

邠守李中散取乡人谢事者三人绘像邠学号三友堂予己记之复徵诗,宋代,张舜民,

出仕归来义两全,真从髫龀至华颠。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

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

28

送周守二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送周守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昔我移官皇恐滩,缄诗送公因阿连。转头梅事两飘忽,我亦解秩当返辕。

岂期邂逅客归舍,逢公政成朝日边。可无一语道离阔,顾待别后空阑干。

我闻袁人道路言,往者颇病吏道烦。袁人徯公以为治,如赤子待父母安。

问公治袁竟何如,宽不至弛严不残。不惟民绝催科瘢,吏亦不急惠文冠。

太平官府见今日,珥笔旧俗略不存。簿书期会足閒暇,江山风月忘游般。

作堂圃中视所尚,我所尊者房李韩。东西日月双跳丸,后人思公面孱颜。

人言循吏治无迹,有如春风被田园。试看一一发生意,从千百数何繇论。

淳熙圣人叹才难,得人之路无不殚。而于守令最注意,往往六察并郎官。

少公迩日与几政,仲氏力请得皖灊。公虽迟登玉笋班,持节其惠寡与鳏。

未知除书落何地,我家怀玉江东山。勿言形迹暂云远,在处孰非千万间。

61

西岩寺六题 其四 定心塔

西岩寺六题 其四 定心塔,宋代,郭祥正,

一塔倚云根,他山面面新。不须惊崄绝,自有定心人。

45

王升之绝句以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为韵因次其韵 其一

作者:刘跂(宋代)

王升之绝句以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为韵因次其韵 其一,宋代,刘跂,

端居得韵语,不作凉秋悲。快若弹丸转,知是王家诗。

99

景德寺斋罢游吴氏园

作者:洪朋(宋代)

景德寺斋罢游吴氏园,宋代,洪朋,

顾辟疆园北郭边,伊蒲放箸得盘桓。老松拔地三千尺,脩竹参天一万竿。

官寺馀基秋草乱,书堂新构暮云寒。南唐台榭无人识,依旧江声走急滩。

39

小园漫兴四首 其一

小园漫兴四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

小园雨过草离离,寂寞葵榴又一时。载酒客来閒问字,催租人去更吟诗。

一杯淡粥学僧供,三尺高床避鬼吹。百岁光阴行六十,世间何许凤凰池。

16

益州州学圣训堂

作者:何郯(宋代)

益州州学圣训堂,宋代,何郯,

益为藩捍西南隅,物众地大称名都。择守来颁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条教,便宜皆得行黥诛。群奸帖息不敢动,无复弄兵觊穿窬。

任威或谓一时事,立政恐非长世图。岂无达识究是否,重在改作徒嗟吁。

仲翁裔孙有伟度,敢决不以常文拘。当官勇欲除弊法,伊忧内恻仁心孚。

视人无异远方意,威刑惠政还相须。始时岁荒力赈救,坐使饿殍成完肤。

既而为俗思根本,其在立学陈师谟。大开儒庠务诲导,秀民耸慕纷来趋。

遂言讲署鸿生职,使演经传传诸徒。奏函一上闻法座,诏劄即日来谐俞。

诏云信汝辨治蜀,缓任威罚先文儒。公心感激侈上赐,刻在金石尊神谟。

覆之大厦榜美称,日久传者期无渝。邦人承风为盛事,观者填道来于于。

嗟嗟多士其听命,勿即邪径安夷涂。师无訾圣生率教,信尚姬孔尊唐虞。

施之乡党励雅俗,仁谊得以相持扶。汉皇初始盛文学,起自蜀国行中区。

本朝教化视三代,建元安可为齐驱。吾君训辞谕万里,义均盘诰兹宣敷。

吾守教本树一国,学成洙泗相涵濡。臣谋君从协大义,圣哲倡和真同符。

欲歌盛节示万古,才不迨志嗟其愚。

48

青山寺

作者:韩淲(宋代)

青山寺,宋代,韩淲,

扰扰纷纷满眼尘,可怜光景逐时新。数声啼鸟乱云暮,竹外一枝梅小春。

69

泛泛水中凫

泛泛水中凫,宋代,李昭玘,

泛泛水中凫,上下声相呼。徜徉信波浪,澡濯羞泥污。

晴洲漾蘋荇,雨岸眠菰蒲。饮啄亦自足,飞游谁我拘。

侯门大池籞,富屋夸庖厨。何惭久垂翅,未愿轻投躯。

虽非黄鹄举,幸与白鹭娱。逃烹笑穷雁,啄腐嗟饥乌。

三秋熟粱稻,万里开江湖。寄言泽中子,何用张罗□。

100

题婺州多福寺壁

题婺州多福寺壁,宋代,慕容彦逢,

我仆虽劳日未央,秋风行色稻花香。归心那解同元亮,官况由来似伟长。

24

杂兴十首 其五

作者:程俱(宋代)

杂兴十首 其五,宋代,程俱,

胡葵向晨照,日引一尺长。松栽四五年,擢干未出墙。

漙漙露方晞,借此颜色芳。各留一寸心,试待九月霜。

19

挽倪仲权处士

挽倪仲权处士,元代,丁鹤年,

维鄞有高士,乃居城北门。伯叔列茅土,弟昆罗搢绅。

先生视富贵,蔑若行空云。萧然坐一室,诗书日讨论。

忠信化闾里,孝友敦亲姻。用兹以殁世,人亡道弥尊。

我昔客东海,托交见天真。荦荦金石义,蔼蔼骨肉恩。

岂意隔生死,相思劳梦魂。尚怜灵凤毛,符彩备五珍。

每过话畴昔,相对泪沾巾。我悲匪儿女,所感在斯文。

6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