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山云际寺(一作游少华山甘露寺)

作者:张乔(唐代)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

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

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0

诗文译文

我游览了位于华山云际的寺庙(也有一说是甘露寺)。

这座寺庙位于少华山的中峰,秋高时节,众多景物都归于宁静。

这里的地势与秦塞相连,河水隔开了晋山微不足道的山势。

晚上,木蝉相应鸣叫,寒气中,大雁齐飞。

我情不自禁地留恋这些岩石,只恐怕再也无缘再来了。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华山上的寺庙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游览感受和离愁别绪。

诗中描述了寺庙所在的少华山中峰,描绘了秋高时节寺庙周围的景色恢宏壮丽。地处秦塞,与秦境毗连;河水分隔,与晋山相望。将华山与秦晋两地连结起来,形成了一种地理意象。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晚间的景象,木蝉的叫声与凉爽的天气相互呼应,也描绘了大雁飞翔的场景。这些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清凉的感觉,与华山的山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和华山的深深眷念之情,殷勤地将这些印象记在了岩石上,怕自己再也无法重回。

整首诗以清秀的山水和寺庙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象,诗人表达了他游览华山时的感受,以及对这片山川的思恋之情。诗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景色的沉浸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其他诗经

孙膑

作者:胡奎(明代)

孙膑,明代,胡奎,

孙膑古名将,庞涓俱学兵。刖足见齐使,始识田将军。

指麾辎车中,号令若风霆。引兵走大梁,遂解邯郸城。

救韩示怯战,减灶功乃成。马陵书大木,弩发如流星。

跛鳖信千里,刑馀安可轻。

37

拜墓发京柬张子鸣表弟 其二

作者:刘炳(明代)

拜墓发京柬张子鸣表弟 其二,明代,刘炳,

思亲不堪泣涕,匡时未有勋名。断机之训犹在,牵裾之恨几成。

25

赠越僧意书记

赠越僧意书记,宋代,吴惟信,

一衲冰霜二十年,不知妙用自谁传。心能转物方为佛,诗到名家亦是仙。

喜客稍宽沽酒禁,爱闲多结住山缘。今冬约我西湖上,同看梅花坐钓船。

13

送王逸

作者:王灼(宋代)

送王逸,宋代,王灼,

□□□□□,□□□□□。□□□□□,□□□□□。

□□□□□,□□□□□。□□□□□,□我离别胸。

文字子所负,腾踏会有逢。勿使豪迈气,衰飒随霜蓬。

或歌归去来,徒为白发翁。男儿富事业,高名配华嵩。

10

【双调】大德歌(六首)

【双调】大德歌(六首),元代,关汉卿,

粉墙低,景凄凄,正是那西厢月上时。会得琴中意,我是个香闺里钟子期。好教人暗想张君瑞,敢则是爱月夜眠迟。

绿杨堤,画船儿,正撞着一帆风赶上水。冯魁吃的醺醺醉,怎想着金山寺壁上诗。醒来不见多姝丽,冷清清空载月明归。

郑元和,受寂寞,道是你无钱怎奈何?哥哥家缘破,谁着你摇铜铃唱挽歌。因打亚仙门前过,恰便是司马泪痕多。

谢家村,赏芳春,疑怪他桃花冷笑人。着谁传芳信,强题诗也断魂。花阴下等待无人问,则听得黄犬吠柴门。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舟差。

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快活休张罗,想人生能几何?十分淡薄随缘过,得磨陀处且磨陀。

12

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

作者:苏轼(宋代)

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宋代,苏轼,

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80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其一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其一,宋代,欧阳修,

东州几日倦征轩,千骑骖驔白草原。雁入寒云惊晓角,鸡鸣苍海浴朝暾。

国恩未报身先老,客思无憀岁已昏。谁得平时为郡乐,自怜痟渴马文园。

47

作离合诗

作离合诗,南北朝,谢灵运,

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怀缱绻,口脉情亦伤。

剧哉归游客,处子忽相忘。

20

环翠堂二首为王审理 其二

作者:王翰(唐代)

环翠堂二首为王审理 其二,唐代,王翰,

华堂夙构玉为屏,故相当年识地灵。诸子凤毛成令器,双亲鹤发见遐龄。

门前秋水千寻碧,窗外寒山四面青。珍重贤王挥彩笔,流传百代播芳馨。

89

读陶公饮酒诗六首 其一

读陶公饮酒诗六首 其一,清代,全祖望,

道丧向千载,有志即已难。昔我亦不恶,忽忽成永叹。

问津遍六籍,弥缝无一完。还持此耿耿,以告诸少年。

51

雨夜三首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雨夜三首 其二,宋代,刘攽,

孟夏树木长,夜凉风雨时。明灯扫尘榻,散帙坐书帷。

旷野波涛合,中宵虎豹悲。形骸吾丧我,隐几向为谁。

95

明堂庆成五言二十韵

作者:韩琦(宋代)

明堂庆成五言二十韵,宋代,韩琦,

至矣君严父,其惟祀配天。明堂兹有法,路寝复申虔。

礼简刊前误,图新焕昔传。乾坤隆正位,辰火协高躔。

宗德停参侑,推尊独大圆。兼崇太极坐,并享总章筵。

节物丰秋后,斋精吉玄前。既祗真馆驾,遂洁閟宫牷。

泛洒轻尘失,涵濡惠泽先。直由诚意感,卒使祭无愆。

翌日回清跸,中宵俨邃延。一纯通肸蚃,五室敞蟺蜎。

和必流金石,馨非主豆笾。灵光烛窗户,飙驾触旄旃。

齐酌终三荐,神釐答万年。欢声摇海岳,瑞色变云烟。

馂已均庖贱,恩思被幅员。星鸡随敕竖,赦鹤下楼宣。

教不烦家至,民惟视德迁。普天知子道,斯匪化工然。

99

发隆兴后寄宋茂叔赵然道昆仲并属达后篇于待制侍郎二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发隆兴后寄宋茂叔赵然道昆仲并属达后篇于待制侍郎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连朝南浦亭,系此一叶舟。未去已欲动,既行奚复留。

篙撑尚依岸,风至忽打头。中宵渺无际,清晓浩莫收。

行止固有定,淹速宁与谋。我友邈难见,西山澹凝秋。

100

和张景纯初置馆中

作者:刘敞(宋代)

和张景纯初置馆中,宋代,刘敞,

张也湖海士,心与迹并真。语默或不常,时以为狂人。

蹉跎太仓史,奔走京华尘。颇如丧家狗,累累敝精神。

虽游公卿间,望绝要路津。感激自上书,生当致青云。

天光回日月,圣泽熙阳春。禁林给笔札,中府紬典坟。

群玉连帝居,东壁临北辰。飞腾怪清切,寓直怀珍群。

慷慨气益遒,咏歌思逾新。昔贤稽古力,利禄不足云。

登瀛以为荣,襆被宁厌频。君乃鸾凤姿,方当极逢辰。

岂若杨执戟,白头专校文。

58

对雪

作者:刘敞(宋代)

对雪,宋代,刘敞,

朔雪似迎春,霏霏散玉尘。稍看人迹绝,坐对物华新。

地暖消还疾,风高舞正频。郊扉聊自卧,误怪洛城人。

63

九日山

九日山,宋代,赵崇源,

九日登临老奈何,强将幽恨寄悲歌。疲攲巾帽愁风动,病著饥肠厌酒多。

东岭荒榛藏马鬣,西岩空榻锁蜂窠。独怜堂下千章木,跨历齐梁未改柯。

39

送叔父入川

送叔父入川,宋代,郭祥正,

霰雪满江海,破帆风易吹。从今孤鸟兴,不及共巢时。

谗谤宁须辨,神明岂易欺。峡山云木老,莫动故园悲。

78

夏公酉家藏老高村田乐教学图

夏公酉家藏老高村田乐教学图,宋代,郭祥正,

高生妙画世所知,君藏两幅尤瑰奇。春回老柳未全绿,和气盎盎微风吹。

负暄当案谁氏子,坐以训诂传童儿。麻鞋破穿十指露,纻衫短袖乌巾攲。

眼吻开张手捉笔,叱怒底事扬其威。两童分争迭相挽,彼二稚子傍观窥。

一童独卧守书卷,性习已见分醇醨。皤然老叟醉兀兀,二孙侧立犹扶持。

馀皆伶官杂村妓,插笛放鼓陈威仪。三犬奔来吠欲齧,二人惊顾方攒眉。

伶家有子少亦黠,两手据鞍驴载之。尊卑向背极精妙,精妙得以意思惟。

田翁丰年固取乐,又能教子勤书诗。德泽涵濡赋敛绝,致我鼓腹咸熙熙。

画工亦画太平事,谁欲扰之生乱离。高生高生,不独爱尔之妙笔,对此颇思三代时。

81

醉落魄

作者:管鉴(宋代)

醉落魄,宋代,管鉴,

碧云暮合。不教预赏中秋月。凉生楚观风初歇。山影沈沈,相对两奇绝。湘人怅望黄金节。只愁酒散仙舟发。凭谁为与姮娥说。明夜虽圆,空照人离别。

79

贻溪怀古十篇 其七 拟纶亭

作者:俞充(宋代)

贻溪怀古十篇 其七 拟纶亭,宋代,俞充,

大厦不可扶,诰命已云绝。老臣坐深林,有泪化为血。

拟成丝纶言,救世心独切。溪流今尚清,夜夜澄孤月。

3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