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临武雷令

作者:张栻(宋代)

诏举循良吏,时资抚字功。

人情平易看,治道古今同。

绿野新耕盛,潢池旧羽空。

便应君课最,名姓御屏中。

0

诗文译文

送行给临武雷令,

皇帝命令选拔优秀官吏,

他在时局中展现了治理的才能。

他的为人平易近人,

治国之道古今通用。

绿野上新耕的庄稼茂盛,

潢池中的鸟羽已飞空。

他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朝廷的官员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诗文简析

《送临武雷令》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送行的方式,表达了对临武雷令的赞赏和美好祝愿。

诗文赏析

《送临武雷令》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临武雷令的欣赏和赞颂。诗中描述了临武雷令在时局中展现出的卓越治理才能,以及他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作者通过对治国之道的思考,强调了其古今通用的普适性。诗中描绘了绿野上新耕的庄稼茂盛和潢池中的鸟羽已飞空,这些景象暗示着社会的繁荣和官员履职的重要性。最后,作者认为临武雷令是最适合这一职位的人选,并在官员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临武雷令的赞美,并展示了作者对治理才能和为人处世的重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赋予临武雷令的重要性和荣誉感。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时期对于优秀官员的期望和对治理能力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向往。

张栻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

其他诗经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明代,黄圣年,

河阳车骑散重阴,羽猎声华在上林。望阙几年沧海使,出关今见白云心。

梅花江国行频见,春色龙池到已深。揽袂莫须三叠曲,垂裳方御五弦琴。

38

出雁门关屈赵二生相送至此有赋 其一

出雁门关屈赵二生相送至此有赋 其一,清代,顾炎武,

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云横秦塞白,水入代都流。

烽火传西极,琴樽聚北州。登高欣有赋,今见屈千牛。

95

骏仲小三哥调选言还并寄巽伯上舍

作者:韩淲(宋代)

骏仲小三哥调选言还并寄巽伯上舍,宋代,韩淲,

丽泽之风又一传,可堪诸老久沉泉。逢人尽道能尊事,逐物那知不变迁。

邦邑祠堂应自若,朝家恤典为谁然。相思相见还相别,难弟难兄更著鞭。

93

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

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宋代,韩元吉,

登临自古骚人事。惨忄栗天涯意。金华峰顶做重阳。月地千寻风里、万枝香。
相君携客相应记。几处容狂醉。双溪明月乱山青。飞梦时时犹在、最高亭。

91

【中吕】粉蝶儿 集曲名题秋

【中吕】粉蝶儿 集曲名题秋,元代,王仲元,

集曲名题秋怨

双雁儿声悲,景潇潇楚江秋意,胜阳关刮地风吹。满庭芳,梧桐树,全蕉叶坠。庆东原金菊香滴滴金堆,那更醉西湖干荷叶失翠。

【醉春风】我一半儿情感玉花秋,一半儿忆王孙归塞北。我这应天长久不断怨别离,对秋风怨忆,忆。折倒的风流体沤赢,红衫儿宽褪,翠裙腰难系。

【迎仙客】都不念娘娇望远行,忘了初相见在武陵溪。骂玉郎有上梢没末尾,瘦削了柳丝玉芙蓉花面皮。这翠眉儿挛刺,捱这等相思会。

【红绣鞋】上小楼凭阑人立,青山口日上平西。子听得乔木檀鹊踏枝叫声疾,莫不倘秀才馀音至?夜行船阮郎归,原来是牧羊关乌夜啼。

【石榴花】常记得赏花时节看花回,上京马醉扶扫,归来窗半月儿低,真个醉矣。柳青娘虞美人扶只,困腾腾上马娇无力,步步娇弄影儿行迟。似凤鸾交配答双鸳鸯对,人都道端正好夫妻。

【斗鹌鹑】不误这万年欢娱,翻做了荆湘怨忆。把一个玉翼婵娟,闪在瑶台月底。想留逍遥乐事迷,今日呆古朵白憾。子落得初问口长吁,哭皇天泪滴。

【普天乐】空闲了愿成双,鸳鸯儿被。搅筝琶断毁,碧玉箫尘迷。四块玉簪折,一锭银瓶坠。叹姻缘节节高天际,这淹证候越随煞愁的。想两相思病体,把红芍药枉吃,有圣药五难医。

【尾】我每夜伴穿窗月影低,好也啰你可快活三不归,空教人立苍苔红绣鞋儿湿,可怕不恋一别的赚煞你。

集曲名题情

金盏儿里倦饮香醪,盼到那赏花时甚实曾欢笑,别人都喜春来唯我心焦。出得那庆东园,离亭宴,暗伤怀抱。贪看那喜游蜂蝶恋花梢,想起贺新郎不知消耗。

【醉春风】何日愿成双,几时能够端正好?只除是忆王孙合小桃红。怎消得这恼,恼,恼。直吃得沉醉东风,武陵溪畔,后庭花落。

【迎仙客】樱桃股点终唇,杨柳般翠裙腰。红绣鞋轻移莲步小,柳眉颦一半儿娇。端的有络丝娘的妖娆,似一朵红芍药。

【红绣鞋】上平西看看日落,念奴娇梦断魂劳。鹊踏枝黄昏里哨遍林梢,双雁儿呀呀叫。牧羊关外野猿号,怨别离难睡着。

【石榴花】绿窗人去闷难煞,哭皇天和泪洒芭蕉。人月圆最好,愁杀我也凤友鸾交。两相思真病难医疗,只除倘秀才赴蓝桥。

【斗鸽药】想起那拨不断恩情,元和令下梢。上马娇郎君,看花回最好。归塞北恩情恨未消,呆古朵怎放脱了?石榴花裙儿,绵答絮睡着。

【普天乐】卖花声,还惊觉。把一朵雪里梅,生扭的粉碎烟焦。骂玉郎,伤怀抱,几时捱得金鸡叫。凭闲人恨杀才敲,一枝花瘦了。穿窗月底,虞美人难熬。

【尾】醉扶归入画堂,轻移步步娇。阮郎归一去无音耗,空踏遍台前寄生草。

道情

引的是白鹿玄鹤,向云水乡那答儿不到?药篮儿肩上斜挑,上云梯,穿石凳,猛然凝眺。不觉地老天高,正宜咱孟嘉落帽。

【醉春风】玉露润菊花肥,金风催梧叶老。黄花红叶满秋山,此景畅是好、好、好。野水横侨,淡烟衰草,晚峰残照。

【迎仙客】见一座小道庵,盖的来一个茅,舍俗出家远市朝。俺那里水烟深,山势高,四壁周遭,不许些红尘到。

【红绣鞋】亲奉得师父指教,向篱边去打勤劳,摘藤花挑竹笋采茶苗。补云衣翻槲叶,明石洞爇松膏,这的是仙家活计了。

【满庭芳】您道是为官是好,光阴断送,催逼了些宰相臣僚。细思量君起早时臣起早,俺也曾子细评跋。譬似去丹墀内穿靴着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环绦?标写在凌烟阁,便做到太师太傅太保,难免折腰

劳。。\'

【耍孩儿】俺那里香风不动松花老、比您那帝辇京师较好。每日看神仙神女住仙庄,俺吃的是仙酒仙桃。俺那里风花雪月人长久,春夏秋冬草不雕。观着星曜,清闲落魄,快活逍遥。

【二】俺争将紫府游,斗把天帝创,辂车凤辇知多少。三更月底銮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每日价神仙闹。屯合月窟,塞满天桥。

【三】月华明甚底唤一宵?日光辉甚的唤朝?俺住的是长明不夜通明阁,眼观白日神仙景,甚的是钟送黄昏鸡报晓?时把瑶琴操。兽炉袅袅,沉醉醄醄。

【尾】竹林寺举无俺弟兄,桃源洞有俺故交。待教你寻真误入蓬莱岛,把你浊骨凡胎替换了。

29

戏赠道旋

戏赠道旋,近现代,程坚甫,

奔仆风尘未废诗,吟成多在息肩时。边韶腹有经书在,寄语途人莫相皮。

48

虫鸣

虫鸣,宋代,欧阳修,

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

阴气入墙壁,百虫皆夜鸣。

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

时节忽已换,壮心空自惊。

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

39

山中冬思二首 其二

作者:鲍溶(唐代)

山中冬思二首 其二,唐代,鲍溶,

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

46

和殷衙推春霖即事

和殷衙推春霖即事,唐代,李咸用,

东风吹暖雨,润下不能休。古道云横白,移时客共愁。
绿沈莎似藻,红泛叶为舟。忽起江湖兴,疑邻畎浍流。
此时无胜会,何处滞奇游。阵急如酣战,点粗成乱沤。
竹因添洒落,松得长飕飗。花惨闲庭晚,兰深曲径幽。
丝牵汀鸟足,线挂岳猿头。天地昏同醉,寰区浩欲浮。
柳眉低带泣,蒲剑锐初抽。石燕翻空重,虫罗缀滴稠。
荷倾蛟泪尽,岩拆电鞭收。岂直望尧喜,却怀微禹忧。
树滋堪采菌,矶没懒垂钩。腥觉闻龙气,寒宜拥豹裘。
名膏那作沴,思稔必通侯。蚌鹬徒喧竞,笙歌罢献酬。
山川藏秀媚,草木逞调柔。极目非吾意,行吟独下楼。

86

寄书

作者:刘敞(宋代)

寄书,宋代,刘敞,

区脱逢归驿,作书凭寄声。那知梦识路,先入大梁城。

8

初雁

作者:刘敞(宋代)

初雁,宋代,刘敞,

翩翩南飞雁,契阔万里道。朔雪常逼秋,知几谅宜早。

敌兵盛西北,弓矢断飞鸟。侧翅锋镝间,悲鸣触怀抱。

往时商山翁,自放亦忘老。避地吾所师,相望戒轻矫。

29

瓜,宋代,赵汝绩,

冰泉浸绿玉,霜刃破黄金。

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69

环锦亭 其一

环锦亭 其一,宋代,赵汝谈,

与子乡邻信有年,故王遗事到今传。爽鸠邑改风烟在,散骑园分水竹偏。

高架插书供夜读,满堂成綵敌春妍。相如可是区区者,戏笔题桥亦偶然。

43

次韵元舆言怀

次韵元舆言怀,宋代,郭祥正,

与君交臂每忘忧,用即三公尚黑头。美化流行非乳虎,新诗老重似雎鸠。

箧中玑贝方论价,江上田园未足求。信道斲轮真妙手,只惭缧绁玷英游。

66

酬耿天骘见寄

酬耿天骘见寄,宋代,郭祥正,

追维平昔游,十几丧六七。与君虽尚在,踸踔各衰疾。

功名无几何,岁月忽已失。伻来辱新诗,欲和久阁笔。

文章老愈精,光彩烂星日。市门果神仙,参军真俊逸。

又如窥沙漠,铁骑万馀匹。一战孰与当,百胜得深术。

有过惧不闻,愚恶志所嫉。言归洁其身,天命能自诘。

知音我愈寡,深谷讵敢出。相望止一江,高议容接膝。

请观商山皓,宁终守蓬荜。众人拉其华,君子俟其实。

定当卜邻去,携手藏于密。

32

散花词 其一

作者:赵佶(宋代)

散花词 其一,宋代,赵佶,

绛节徘徊引,天花散漫飞。高真无染著,片片不沾衣。

37

挽刘明国

挽刘明国,宋代,刘辰翁,

浮邱成一梦,如此哭斯人。宇宙真如醉,风霆若有神。

涅槃空万劫,悬解总微尘。有子承千载,堂堂麟笔新。

21

水调歌头(和石_·寿汤守)

作者:韩淲(宋代)

水调歌头(和石_·寿汤守),宋代,韩淲,

玉水灵山地,燕寝亦书功。邦人耆老,诞弥佳节以词通。尔岂知吾恺悌,我乃因君谈笑,祝寿酒杯同。箫鼓少人会,歌舞为谁容。
观坐客,惊野老,笔如风。个般酬唱,诏回应上玉华东。多少家传经济,留与孙谋持守,出处信何穷。唤起千年调,分付一车公。

22

上南豅春伯家雨后绝溪小酌酒肆

作者:韩淲(宋代)

上南豅春伯家雨后绝溪小酌酒肆,宋代,韩淲,

行转山腰唤小舟,更寻荒店酒家游。一溪雨后滩声急,小醉虚檐翠竹秋。

97

跋大人论配享书稿

跋大人论配享书稿,宋代,杨长孺,

覆羹真得皂囊书,锦水元来胜石渠。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

7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