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桴颐浩元无策,进跸丰公妙达权。
宁死老身终不去,太皇此语可回天。
乘坐小船,担忧重重,无法找到出路,
进入封建官府,见到了权谋的奇妙和技巧。
宁愿以死相抗,也不愿意退缩,
这番话若能传达给皇帝,或许可以改变天下之局。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孤独而愤怒的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激愤。诗人以个人的遭遇和感受,抒发出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权力斗争的绝望。他坦然面对困境,宁愿面对死亡,也不愿妥协退缩。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能够引起皇帝的关注,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而愤怒的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权力斗争的绝望。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反复的对比和对立,展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乘坐小船,象征着他在茫茫社会中的孤独和迷茫;担忧重重,象征着他对社会现实的焦虑和困扰。进入封建官府,他看到了权谋的妙道和技巧,这让他对社会的黑暗和虚伪感到绝望。然而,他并不愿意妥协退缩,宁愿以死相抗,这体现了他对正义和自由的坚守和追求。最后,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传达给皇帝,希望通过皇帝的关注和改革,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权力斗争的绝望。它展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和坚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性,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太古师弹琴示道辅,宋代,沈辽,
我卧南山正如梦,朝来欲过左史洞。阳羡羽人惠相访,三尺焦桐行自从。
山上赤日烈如火,洞里石泉凝作冻。挥手一奏离骚曲,促轸重作高山弄。
岩下隐隐白云生,松风泠泠幽鸟哢。谁识襄阳魏夫子,缁衣远来自崤雍。
身出重围战不死,振翼江南若孤凤。数日相从甘淡薄,不与人间同倥偬。
夫子能知琴中趣,不叱老夫无世用。三人出洞日已斜,青山茫茫烟瞢瞢。
离亭燕 偶忆,清代,徐釚,
记得鸦鬟初剪。娇晕额黄低浅。叠枕添香薰翠被,曾把鲛绡偷染。
悄悄怕防闲,早被鹦哥听见。
桂子樱桃呼遍。谁锁东风庭院。憔悴章台杨柳色,此际绿阴浓满。
懊恼是西陵,牵惹离亭飞燕。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其八,宋代,陆游,
畏首复畏尾,吾身其馀几。虽云食不足,健决岂不伟。
蓬窗对亲旧,情话来亹亹。何以永今朝,沽酒刺圈豨。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 其一,宋代,苏颂,
早陪鹓鹭侍丹闱,旋见夔龙陟近司。西阁屡观新诏草,东曹犹记旧文移。
半途霄壤成分异,几岁江湖役梦思。席面故人皆显重,可怜颜尉独厖眉。
送释存游苕川兼怀子昂学士,宋代,陈深,
吴与山水邦,杳蔼云气萃。
罔痤抱萦迦,溪流演清驶。
逍遥烟中客,缥渺云际寺。
振锡赴幽寻,揽袂接遐契。
是时秋正中,旷朝天宇齐。
明日射神珠,光彩难自独。
渔歌和遗音,茶经毫幽事。
欲从烟屐游,苦为尘鞅紫。
缅怀金坡英,归来云壑媚。
采采白蘋花,因风为遥奇。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宋代,吴光,
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
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芳蘅被长薄,修篁映素漪。
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
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
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眷彼湘竹吟,踌躇有馀悲。
雁湖先生揆初在旦某以家藏唐画炽盛光如来像一轴祝先生寿稽首说偈云,宋代,程公许,
十方世界香水海,如微尘数无边亿。诸佛各以本誓愿,遍坐道场作饶益。
稽首两足炽盛光,具有广大神通力。刚风其上罗诸天,日月星宿与梵释。
手持宫殿充妙供,雨香花云作严饰。慈悲为车众宝聚,载以万行波罗蜜。
周游三界一弹指,善行何曾有辙迹。我曾礼足持秘咒,宝绘偶得唐人笔。
素缣一幅几断烂,丹青惨澹古颜色。巍巍趺坐宝莲台,冠佩环趋星拱极。
未论画手入何品,成坏难以有相诘。龙天守护敢不戒,一会灵山俨如昔。
恭惟雁湖老尊宿,佛地位人人不识。偶年与世作依怙,意倦还归弄泉石。
愿持画本祝修龄,往与净名分半席。刀兵之劫遍大地,三界同聚一火宅。
要须开士运悲心,立大津梁拯群溺。岂同小乘专利己,块守空山缚禅寂。
金轮慈光耀今古,愿与我公占寿籍。向来摩顶经授记,坚拂许令亲入室。
夜深急雪欲齐腰,不室岩前好消息。
读陶渊明集,宋代,慕容彦逢,
晋末何所似,波心跃长鲸。生民畏扰攘,蹙頞视欃枪。
渊明当此时,弃爵务躬耕。葛巾漉家酎,杯乾壶再倾。
恢然聊寄傲,无心事将迎。眼底不足语,笔下漫摅情。
襟怀有佳趣,落纸字字清。有如碎寒冰,贮之琉璃罃。
又如湛秋水,含兹霜月明。秀气如可掬,妙理不可名。
辞中有馀意,此致尤更精。班豪诚可厌,曹侈无足评。
斯文孰比拟,诵之清风生。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 其二,明代,李攀龙,
使君春兴满绨袍,綵笔青山对浊醪。望去天回双阙迥,坐来云尽一峰高。
蛟龙出入常风雨,鸿鹄拚飞自羽毛。愧我淹留逢楚客,攀援桂树咏离骚。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