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子范以予铭其父墓持锦物相饷尽归之姑留洮

大费家声星斗垂,乃翁名迹世人知。

平生于此辞无愧,不减东京有道碑。

0

诗文赏析

费子范以予铭其父墓持锦物相饷尽归之姑留洮州绿石研一作诗谢之
《费子范以予铭其父墓持锦物相饷尽归之姑留洮》晁公溯拼音读音参考

晁公溯

其他诗经

廿一日夜坐忆亡儿 其二

作者:顾清(明代)

廿一日夜坐忆亡儿 其二,明代,顾清,

视不成形举目存,青灯一盏近黄昏。彭殇竟是谁分出,妄使瞿昙欲断恩。

2

佛光炤公首依于梁渚今往下竺参北峰印禅师二

佛光炤公首依于梁渚今往下竺参北峰印禅师二,宋代,释文礼,

拣境分明妙药方,馀之分别更须忘。

晚风吹落残红片,休向枝头觅旧香。

58

朝阳三章

作者:袁甫(宋代)

朝阳三章,宋代,袁甫,

日之出矣,于彼扶桑。

凤之鸣矣,于彼高冈。

匪高刚鸣,朝阳之光。

君子如凤,爱此朝阳。

纯德孔明,闻于四方。

33

林下偶坐

作者:曹义(明代)

林下偶坐,明代,曹义,

相逢应是澹忘机,坐憩松阴傍钓矶。说尽人间多少事,不知谁是更谁非。

43

圩丁词十解 其一

圩丁词十解 其一,宋代,杨万里,

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仗儿郎筑作圩。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

97

语州县诸公敏 其一

语州县诸公敏 其一,唐代,陈元光,

总角趋朝对,雄飞出禁城。人才当翊国,世赏可辞荣。

怜厥神童子,寻为壮友生。南方承父镇,北阙列儒名。

移孝为忠吉,由奢入俭宁。长安瞻日月,岭海肃风霆。

败事诚因酒,增高必自陵。尊老须养老,使士要推诚。

寅协无他式,清勤慎不矜。

22

范真传

作者:鲍溶(唐代)

范真传,唐代,鲍溶,

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万金酬一顾,可惜十千钱。

75

玉父赋倦壳轩韵得壳字

作者:洪朋(宋代)

玉父赋倦壳轩韵得壳字,宋代,洪朋,

今弟岩壑姿,问道困南朔。归来敞蜗牛,真成倦龟壳。

曲肱梧桐影,日夜洞庭乐。谁何艺根本,岁久栖鸑鷟。

静言人间世,变化如风雹。笑语尊俎同,兹理要商榷。

时不与人游,安燕正当学。

42

三德院

作者:岑硕(宋代)

三德院,宋代,岑硕,

齐朝立兰若,曾废会昌初。佛法灭不得,僧徒还此居。

无碑传古昔,有树老扶疏。门外涤尘水,寒光浸太虚。

82

次范元长韵兼简郑有功博士

作者:韩驹(宋代)

次范元长韵兼简郑有功博士,宋代,韩驹,

少年饶舌类丰干,老似鸣蝉不耐寒。无复酒杯同设席,几思斋钵共开单。

便从此去真差易,未有生涯良独难。樗散郑公官益冷,雪中何以继朝餐。

51

里社

里社,宋代,柴元彪,

涤灶炮牲献腯肥,一户滴酹纸钱飞。

提壶挈馌分肴酒,村北村南祭社归。

97

送池阳张倅奉祠归清江二首

作者:袁甫(宋代)

送池阳张倅奉祠归清江二首,宋代,袁甫,

题舆名满大江东,忽忆家山合皂中。

孤棹赋归犹带雪,深衣养浩直摩空。

从教风月分多少,独抱春秋究始终。

籍堤近来知叛否,只君不负紫阳翁。

9

元夕留城外

作者:袁甫(宋代)

元夕留城外,宋代,袁甫,

三市香尘隘绮罗,游人无奈月明何。

吾侬分得宽间外,地阔天高得月多。

60

秋日杂兴 其五

秋日杂兴 其五,宋代,敖陶孙,

昨日尚絺绤,今日便衾帟。在公不关白,故故出不测。

乡来三丈热,变灭在倏忽。蓬根爽然醒,凉意满巾帻。

团扇岂办此,羞涩谢陋质。不必待秋来,理宜长弃掷。

46

琵琶亭二首 其二

琵琶亭二首 其二,宋代,萧立之,

鲁男子事无人记,此地琵琶更结亭。独倚阑干成一笑,晚风低雁著寒汀。

65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三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三,元代,元好问,

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想得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

32

出京

出京,元代,元好问,

巫峡归云底处寻,高城渺渺暮烟沈。春风不剪垂杨断,系尽行人北望心。

84

望崧少二首 其二

望崧少二首 其二,元代,元好问,

饮鹤池边万木稠,养龙崖上五峰秋。藤垂绝壁云添润,涧落哀湍雪共流。

田父占年惊玉旆,诗仙留迹叹昆丘。西风落日山阳道,空对红尘忆旧游。

86

赠济古舟

赠济古舟,元代,丁鹤年,

久留句践国,同寓给孤园。聊发溪头笑,何殊石上魂。

卧云秋对榻,敲月夜过门。愿奉三乘法,常依两足尊。

93

题江亭柳色图

题江亭柳色图,元代,丁鹤年,

昔年酾酒地,江汉一茅亭。同会人何在?东风柳又青。

62
古文诗经

诗经标签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