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迁苍岫补林空,菱荇通船万镜中。
黄白花明如绣出,蜻蜓犹爱蓼成丛。
第一首
绵迁苍岫补林空,
菱荇通船万镜中。
黄白花明如绣出,
蜻蜓犹爱蓼成丛。
第二首
鸬鹚独立傍晴岸,
一片红蓼暖苍苍。
西湖南浦千山绿,
渡口东风万木香。
《行次下渚湖二首》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下渚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讴歌。
这首诗以下渚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泊的景色和自然生态,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首诗,以苍翠的山峦和湖水中的菱荇为描写对象。苍翠的山岭像是一片无垠的绿色,填满了整个湖面,而菱荇则生长在湖水中,通向远方的船只在万千的水面倒影中穿行。黄白色的花朵在湖中如绣出般绽放,吸引了飞舞的蜻蜓围绕着生长在湖中的蓼草。
第二首诗,描绘了鸬鹚独自站在晴朗的岸边,红蓼花盛开的一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西湖南浦的山峦青翠欲滴,渡口吹来的东风充满了芳香,万木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下渚湖的美景之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景。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质朴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使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仙吕】赏花时 长江风送客,元代,马致远,
长江风送客
冯客苏卿先配成,愁杀风流双县令。扑簌簌泪如倾,凄凉愁损,相伴着短檠灯。
【幺】愁恨厌厌魂梦惊,两处相思一样情。风送片帆轻,天涯隐隐,船去似驭云行。
【赚煞】碧波清,江天静,既解缆如何住程?灭烛掀帘风越紧,转回头又到山城。过沙汀,烟水澄澄,千里洪波良夜永。蛾眉月明,恰才风定,猛抬头观见豫章城。
孤馆雨留人
鞍马区区山路遥,月暗星稀天欲晓,云气布荒郊。前途店少,仅此避风雹。
【幺】客舍骎骎过几朝,雨哨纱窗魂欲消。离故国路途遥。柴门静悄,无意饮香醪。
【赚煞】听林间,寒鸦噪,野店江村未晓。风刮得关山叶乱飘,料前村冷落渔樵。闷无聊,心内如烧,昏惨惨孤灯不住挑。浓云渐消,月明斜照,送清香梅绽灞陵桥。
掬水月在手
古镜当天秋正磨,玉露瀼瀼寒渐多,星斗灿银河。泉澄潦尽,仙桂影婆娑。
【幺】不觉楼头二鼓过,慢撒金莲鸣玉珂。离香阁近花科,丫环唤我,渴睡也去来呵。
【赚煞】紧相催,闲笃磨,快道与茶茶嬷嬷。宝鉴妆奁准备着,就这月华明乘兴梳裹,喜无那,非是咱风魔,伸玉指盆池内蘸绿波。刚绰起半撮,小梅香也歇和,分明掌上见嫦娥。
弄花香满衣
丽日迟迟帘影筛,燕子来时花正开。闲绣阁冷妆台,兜鞋信步,后园里遣闷怀。
【幺】万紫千红娇弄色,娇态难禁风力摆。时乱点尘埃,见秋千挂起,芳草上层阶。
【赚煞】猛观绝,宜簪带,行不顾香泥绿苔。晓露未晞移绣鞋,爱寻香频把身挨。喜盈腮,折得向怀揣,就手内游蜂斗争采,不离人左侧。风流可爱,贴春衫又引得个粉蝶儿来。
画鱼,元代,何景福,
粉垣皎皎雪不如,道人为我开天奇。长杠运入霹雳手,墨池飞出龙门姿。
云烟郁律出半堵,下有汹涌波涛随。锦鳞队队晃光彩,扬鳍掉尾噞喁吹。
相忘似识湖海阔,肯与虾蟹相娱嬉。由来至理与神会,泼剌健鬣直欲飞。
嗟予久缩钓鳌手,卒见欲理长竿丝。僧钟繇,任公子。
不须点龙晴,不须投犗饵。禹门春浪拍天流,只要雷公助烧尾。
题朱泽民小景并诗后,明代,吴宽,
睢阳画癖不可医,睢阳作画真画师。
岂惟长绢善挥洒,只此短纸谁能为。
野旷天寒气萧爽,人坐茅亭绝尘想。
阶前旧雨客不来,天末晴云心独往。
青山滴滴青于苔,平地忽见芙蓉开。
秋声似向耳边起,石上乔松若个栽。
意长要在无多笔,余墨淋漓缀唐律。
诗中有画画中诗,百年再见王摩诘。
送姜用贞赴南京刑部因怀项文祥,明代,吴宽,
南去分司画省郎,行行因得奉高堂。已如毛义为人子,早向宗元识吏商。
春草讼庭稀狱案,碧山官舍有书床。项斯别后年华改,为谢无诗远寄将。
仲儿起文以壬午仲夏补博士弟子员率尔志喜兼用为勖果有寸长当有徵于斯言也凡三十韵,明代,张元凯,
武功开代邸,薄禄寄吴城。乃乏强弧力,而多柔翰情。
生儿怜汝慧,教子愧余伧。仲也当如仲,卿还自用卿。
经才明大戴,文未准西京。白面初求试,青衿乍剪成。
籍通秦博士,员备鲁诸生。缝掖欣从事,加冠顾美名。
喜真如捧檄,望已愈招旌。木铎宣王训,韦编课士程。
五车何必泛,一艺转须精。尔雅宜循式,偏奇莫惮更。
便堪高第置,徐与计偕行。班曷为投笔,终安用请缨。
泮流方涣涣,莪渐以菁菁。章句昔云鄙,贤科今最荣。
鸿恩蒙累叶,燕寝梦延英。八口将谁哺,三年待尔鸣。
寒门当极否,衰运敢图亨。积草庭难过,编蓬户半倾。
董帷宁昼下,孙案亦宵征。不讳言干禄,差强务耦耕。
养雏犹枳棘,舐犊尚柴荆。未信眉偏白,还看角且骍。
傥来焉有意,非分肯徒营。愿岂过三鼎,人将老一铛。
丈夫多激烈,志士绝肥轻。敝帚藏而父,遗簪畀汝兄。
兄期修世业,弟勉振家声。莫谓吾潦倒,斯言可莅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