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佛眼觑不得,祖师提不起。

石裂崖崩,掀翻到底。

不风流处更风流,也是波斯入闹市。

0

诗文译文

佛眼觑不得,祖师提不起。

石裂崖崩,掀翻到底。

不风流处更风流,也是波斯入闹市。

诗文简析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是宋代释崇岳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哲理和禅意的画面。

诗文赏析

佛眼觑不得,祖师提不起。

石裂崖崩,掀翻到底。

不风流处更风流,也是波斯入闹市。

这首诗词的十分深邃,蕴含着禅宗的智慧。首句\"佛眼觑不得,祖师提不起\"暗喻佛法的境界超越凡俗,是禅宗强调超越世俗欲望的思想体现。接着的\"石裂崖崩,掀翻到底\"描绘了一种剧烈而激动的景象,表达了对世界的颠覆和超越。最后一句\"不风流处更风流,也是波斯入闹市\"则通过对风流和闹市的对比,强调了禅宗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传达了禅宗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首先,诗中通过对佛眼和祖师的描述,表现了佛法的高深和智慧的无法捉摸。作者以诗词的形式传递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其次,\"石裂崖崩,掀翻到底\"的描绘给人一种震撼和颠覆的感觉,暗示了禅宗修行的一种境界突破,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超越。最后,\"不风流处更风流,也是波斯入闹市\"的对比呈现了禅宗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强调了禅宗修行者在尘世中保持超然和洞悉的智慧。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将禅宗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对佛法、世俗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内心境界的追求。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让人们感受到禅宗的独特魅力和禅修的深远意义。

其他诗经

少林寺遇性上人

少林寺遇性上人,明代,欧大任,

蓟丘君始返,岭外我来寻。偶以一时至,同为出世心。

闭关知面壁,住岳可抽簪。颇笑东方朔,金门竟陆沉。

95

【双调】寿阳曲 胡来得赛,

【双调】寿阳曲 胡来得赛,,元代,未知作者,

胡来得赛,热莽得极,明明的抱着虎睡。恼翻小姐挝了面皮,见丈人来怎生

回避?

全无思娘意,却有爱女心,不似您鲁秋胡忒恁。见个采桑妇人与了一锭金,

你见那姓白的牡丹使甚?

酒醒后离书舍,沉醉也上钓舟,捧金钟把月娥等候。广寒宫玉蟾捞不在手,

水晶宫却和龙斗。

逢着的咽,撞着的撑,不似您秀才每水性。问娉婷谒浆到十数升,干相思变

做了渴证。

祆庙内,盼艳治。不觉的怪风火烈。把才郎沈腰烧了半截,谁似你做得来特

热?一个诸般韵,一个百事通,小书生玉人情重。彭三更烛灭黑洞洞,你道是不

曾时说梦。

一个单身汉,一个寡妇人,夜深沉洞房随顺。放入来你却守定门,这言语好

难准信。

诳楚霸,成汉业,鸾举禄尽衣艳。一把火焚烧得烟焰烈,楚重瞳待你不热?

金钗坠,云髻斜,歌舞罢彩云消灭。今宵酒醒何处也?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离恨,心受苦,知他是几时完聚?泪点儿多如秋夜雨,烦恼似孝今起序。

羞花貌,闭月容,恰相逢使人心动。娇的的可人风韵种,也消得俺惜花人团

弄。

装呵欠把长吁来应,推眼疼把珠泪掩,佯咳嗽口儿里作念。将他讳名儿再三

不住的店,思量煞小卿也双渐。

杯擎玉,泪阁珠,心间事尽情儿倾诉。似梨花一枝春带雨,怕东君俨然辜负。

帏屏靠,珊枕欹,泪和愁酿成春睡。绣帘不教高挂起,怕莺花笑人憔悴。

陶元亮,楚大夫,醉和醒怎生做一处?恰似杜鹃和鹧鸪,行不得却道不如归

去。江天暮雪

彤云布,瑞雪飘,爱垂钓老翁堪笑。子猷冻将回去了,寒江怎生独钓?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未歇,响萧萧满川红叶。细听来那些儿情最切?小如萤一灯茅舍。妓刘春景

留春住,春怎留?燕莺啼落风时候。听道去也真个愁,想着那暖温温要人消

受。妓张五儿

本儿五,利五张,不比那贩茶船纸糊的屏障。得他来买纸风月乡,爱的是脸

儿红那些模样。比妓

桃千树,梅一株,是东君特留心处。无商量满天风共雨,怎教惜花人遮护?

闲花草,临路开,娇滴滴可人怜爱。几番要移来庭院栽,恐出墙性儿不改。

70

【仙吕】八声甘州 天涯羁旅,

【仙吕】八声甘州 天涯羁旅,,元代,石子章,

天涯羁旅,记断肠南陌,回首西楼。许多时节,冷落了酒令诗筹。腰围似沈不耐春,鬓发如潘那更秋。无语细沉吟,心绪悠悠。

【混江龙】十年往事,也曾一梦到扬州。黄金买笑,红锦缠头。跨凤吹箫三岛客,抱琴携剑五陵游。风流,罗帏画烛,彩扇银钩。

【六幺遍】为他迤逗,咱撋就,更两情厮爱,同病相忧。前时唧口留,今番抹飏,急料子心肠天生透。追求,没诚实谁道不自由!

【元和令】外头花木瓜,里面铁豌豆。横琴弹彻凤凰声,两厌难上手。当初说尽海山盟,一星星不应口。

【赚尾】洛阳花,宜城酒,那说与狂朋怪友。水远山长憔悴也,满青衫两泪交流。唱道事到如今,收了孛篮罢了斗,那些儿自羞。二年三岁,不承望空溜溜了会眼儿休。

97

渝江登陆

作者:杨慎(明代)

渝江登陆,明代,杨慎,

来往舟如屋,相随一月期。

登途不忍去,翻似别家时。

77

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今日晴无风,散步适其宜。

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

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野僧何处来,成此一段奇。

51

止水周郎先后眼疾戏赠

止水周郎先后眼疾戏赠,近现代,刘峻,

按拍周郎识指纤,放歌陈子未长髯。碧窗常恨山如剑,红帕何妨目有帘。

阮籍对谈宁许白,刘祯平视得无嫌。从今便可焚书砚,好作江头比翼鹣。

89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唐代,李德裕,

磬管歌大吕,冕裘旅天神。烧萧辟阊阖,祈谷为蒸人。

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

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仁寿信非远,群生方在钧。

13

五郊乐章。舒和

作者:魏徵(唐代)

五郊乐章。舒和,唐代,魏徵,

千里温风飘降羽,十枝炎景媵朱干。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

87

次韵和张屯田新年六十九

作者:刘攽(宋代)

次韵和张屯田新年六十九,宋代,刘攽,

春风数尽九,节物都非旧。幕府省文书,阶除减奔走。

慵怜啼鸟唤,老藉高花诱。前林通杖屦,小榭勤箕帚。

喜逢张公子,七十健少有。解吟长韵诗,不避盈樽酒。

囷仓年谷实,邻里均石斗。樊圃畦陇成,馀力到花柳。

长为子孙主,击壤欢百口。

23

春景 诗人命属花

春景 诗人命属花,宋代,刘辰翁,

红落胭脂井,香埋绛缕纱。诗人工掞藻,吾命属渠花。

心呕犹堪思,山颓尚念赊。吟残锦官里,醉倒玉皇家。

愈愿偿春酒,郊迷择婿车。江头颠欲死,已办鬓生华。

29

林德九国录作冰玉寮来索赋因寄五字

作者:韩淲(宋代)

林德九国录作冰玉寮来索赋因寄五字,宋代,韩淲,

仇池苏仙语,发挥我孤山。孤山有何佳,林逋庐其间。

风高气化远,庸贩亦班班。是荣人爵欤,百世不可攀。

沉冥惬幽性,道胜无戚颜。至今西湖西,眇弥尚沧湾。

谁夫仕吴京,敛焉心肯閒。吟讽彼一诗,静视触与蛮。

斋房如僧寮,热客自尘寰。出处贵君子,安时谅非艰。

97

过草衣寺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过草衣寺 其二,宋代,韩淲,

覆雨翻云转手间,阴晴都付与秋山。老年心绪偏宜醉,长日工夫只为閒。

100

寄王干

作者:韩淲(宋代)

寄王干,宋代,韩淲,

闽粤榕青蕉子红,年光当付酒杯中。推愁顾此欢无策,作兴从渠醉有功。

犴狱赞台居上幕,藩方连帅近元戎。雨岩风雪应回首,我老穷山更忆公。

44

横碧轩

作者:韩淲(宋代)

横碧轩,宋代,韩淲,

文清来此地,留下横碧轩。寂寂今无主,空山起夕烟。

88

赠俞司户

作者:韩淲(宋代)

赠俞司户,宋代,韩淲,

春风苑路百花枝,犹记青袍上第时。喜事为君尝把酒,交情虽我亦哦诗。

传砻梅畔看新筑,鹫岭松间觅旧题。别后相逢乃如此,人生难得是襟期。

57

文耀阁 其二

文耀阁 其二,宋代,程公许,

宴罢瑶池趣驾归,海风飘冷六铢衣。霞舒雾捲知何处,五色毫端借发挥。

41

细林山

作者:凌岩(宋代)

细林山,宋代,凌岩,

四峰孤耸郁苍苍,新构僧庐傍野塘。林下雨晴春昼暖,松花薰得白云香。

1

思贤阁图予真愧而成咏

作者:宋祁(宋代)

思贤阁图予真愧而成咏,宋代,宋祁,

忝中二千石,罢去辄图真。揆予本完士,蚤蒙善养仁。

执笏班华位,飞绥侍邃宸。如何金紫服,乃裹丘壑身。

西南一面重,朅来驾朱轮。牵拙岁再期,初无德在民。

形象安足纪,崖略聊自陈。质陋眸子瞭,志泰眉宇伸。

谁谓彼其子,而传阿堵神。爵里三十八,赫赫多名臣。

瞻前谢前哲,垂后惭后人。

44

送府史窦彦立迁调奉元

送府史窦彦立迁调奉元,元代,蒲道源,

蔼蔼府中英,夫谁可屈指。窦君长安人,众论共推美。

气和更敏才,志锐方壮齿。留胸无芥蒂,出语有纲纪。

一朝过我辞,试问其所以。庙堂新立法,为吏互迁徙。

简书迫程期,信宿不容止。门当道途旁,所幸还乡里。

闻之心惘然,别绪纷莫理。一杯送归鞯,一言赠吾子。

人生重名节,不义深可耻。青云路虽高,欲致由践履。

去去宜勉旃,好音行洗耳。

25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七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七,明代,文徵明,

开喜秾纤落更幽,树头何用胜溪头。有时细数坐来久,尽日贪看忘却愁。

惹草萦沙风冉冉,伤春恨别水悠悠。不堪旧病仍中酒,疏雨浓烟锁画楼。

7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