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堂开,仙姿秀、金枝玉叶。
亲曾映、尧阶三月,蓂舒六荚。
荣侍早随台辅鼎,长生已镂天潢牒。
自当年、苹藻俪勋门,能循法。
掌中贵,双珠握。
慈训笃,家传学。
信陶亲珪母,要还相业。
最好鳌头攀盛事,只今鹤发承殊渥。
任年年、王母献蟠桃,金书帖。
萱草堂开,仙姿秀、金枝玉叶。
亲曾映、尧阶三月,蓂舒六荚。
荣侍早随台辅鼎,长生已镂天潢牒。
自当年、苹藻俪勋门,能循法。
掌中贵,双珠握。
慈训笃,家传学。
信陶亲珪母,要还相业。
最好鳌头攀盛事,只今鹤发承殊渥。
任年年、王母献蟠桃,金书帖。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诗中提到了一个名为\"萱草堂\"的地方,那里的景色美丽,就像仙境一样。诗人描述了金枝玉叶般的美丽景物,以及在三月时曾经映照在尧阶上的景象。诗中还提到了蓂荚盛开的景象,形容了繁荣和富饶。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人物,如荣侍、台辅鼎等,暗示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和荣耀。诗人还提到了长生和天潢牒,这些词语可能指代了神仙和仙界的存在。
诗中还提到了苹藻俪勋门,这可能指的是一个高贵的家族。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家族能够遵循传统法则的赞赏。诗中还提到了掌中贵和双珠握,这可能指的是家族的权力和财富。
诗中还提到了慈训笃和家传学,这表明这个家族注重教育和家风。诗人还提到了陶亲珪母,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她的信仰和行为对家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鳌头攀盛事的渴望,这可能指的是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成就。诗人还提到了鹤发承殊渥,这可能指的是年老后依然享有特殊待遇和荣耀。诗人还提到了王母献蟠桃和金书帖,这可能指的是神仙的赐福和荣誉。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小梅花,近现代,姚鹓雏,
宫车陌。王侯宅,长安城乌尽头白。彩云收。露盘秋。
芙蓉小苑,浩荡入边愁。桥陵松柏悲风雨。银榜千门污尘土。
击圆鼙。舞铜鞮。凝碧池前,豪竹复哀丝。
南八指。雎阳齿。壮士车中半生死。佩钤韬。弭蝉貂。
烽明野阔,一战覆陈陶。弯弓突骑今何有。专阃论功印如斗。
布威灵。动欢声。凤阁鸾台,簪笔颂河清。
【双调】新水令,元代,商衟,
彩云声断紫鸾箫,夜深沉绣帏中冷落。愁转增,不相饶。粉悴烟憔,云鬓乱倦梳掠。
【乔牌儿】自从他去了,无一日不口店道。眼皮儿不住了梭梭跳,料应他作念着。
【雁儿落】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懒将烟粉施,羞对菱花照。
【挂玉钩】这些时针线慵拈懒绣作,愁闷的人颠倒。想着燕尔新婚那一宵,怎下得把奴抛调。意似痴,肌如削。只望他步步相随,谁承望拆散鸾交!
【乱柳叶】为他、为他曾把香烧,怎下的将咱、将咱抛调。惨可可曾对神明道,也不索,和他、和他叫。紧交,誓约,天开眼自然报。
【太平令】骂你个短命簿情才料,小可的无福怎生难消。想着咱月下星前期约,受了些无打算凄凉烦恼。我呵,你想着,记着,梦着,又被这雨打纱窗惊觉。
【豆叶黄】不觉的地北天南,抵多少水远山遥。一个粉脸儿,他身上何曾忘却。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断送了愁人,多多少少。
【七兄弟】懊恼,这宵,受煎熬,被凄凉一弄儿相刮躁。画檐间铁马儿晚风敲,纱窗外促织儿频频叫。
【梅花酒】孤帏儿静悄悄,烛灭烟消,枕剩衾薄。扑簌簌泪点抛,急煎煎眼难交。睡不着,更那堪雨潇潇!
【收江南】淅零零和泪上芭蕉,孤眠独枕最难熬。绛绡裙褪小蛮腰,急煎煎瘦了,相思满腹对谁学?
【尾】急煎煎每夜伤怀抱,扑簌簌泪点腮边落。唱道是废寝忘飧,玉减香消。小院深沉,孤帏里静悄。瘦影儿紧相随,一盏孤灯照。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
十二月二十一日雪中早朝,宋代,刘敞,
海风水群飞,中夜满城雪。闻鸡倒衣起,犹谓庭下月。
出门望天地,高下同莹洁。念非汗漫期,驱马正迷辙。
我本江湖人,云端想华阙。今来恍自失,旅唱空愁绝。
秋景 疏雨滴梧桐,宋代,刘辰翁,
疏雨兼长夜,巴山信未通。寥寥深院落,滴滴在梧桐。
泪与檐相续,听如漏未终。寒飘金井上,愁入碧阶空。
楚水孤蓬暝,吴宫落叶红。霖铃南内晓,今古此声中。
江城梅花引 其一 辛巳洪都上元,宋代,刘辰翁,
几年城中无看灯。夜三更。月空明。野庙残梅,村鼓自春声。
长笑儿童忙踏舞,何曾见,宣德棚,不夜城。
去年今年又伤心。去年晴。去年曾。不似今年,闲坐处、却不曾行。
忆去年人、弹烛泪纵横。想见西窗窗下月,窗下月,是无情,是有情。
入夜闻声疑风雨大作不敢睡,明代,王履,
松底踏碎月,过清寒不支。
窈哉石房深,矮榻聊自宜。
大声忽怒涛,拉此窗与扉。
初疑雷雨交,挟以群龙飞。
又疑度朔辈,夜半窟宅移。
苏磴傥霡霂,那识吾是谁。
止持三日粮,有计安能施。
辗转不可当,两目无合时。
所赖窗纸明,未受烟雾欺。
久之声渐吞,喜报幽田知。
魄妖方拟过,壁隙光陆离。
起视东风端,日色已满枝。
布袜青行缠,尚可迂阔为。
趣饭谢主人,厄陈闻仲尼。
七日枵腹坐,更有谁能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