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应记去年曾,六辔驰驱问固陵。
道路向来荒枳棘,堤封从昔错沟塍。
烟销列嶂秋光远,木落长淮霁色澄。
自笑壮心穷未已,欲言言大怕人憎。
皇华应记去年曾,
六辔驰驱问固陵。
道路向来荒枳棘,
堤封从昔错沟塍。
烟销列嶂秋光远,
木落长淮霁色澄。
自笑壮心穷未已,
欲言言大怕人憎。
这首诗以回应张进彦的来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自嘲。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借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前两句写道:“皇华应记去年曾,六辔驰驱问固陵。”皇华指的是皇帝的华服,这里用来指代昔日的荣耀和辉煌。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想象自己穿着华服,驾驭着马车,问询着固陵的事物,展现了对昔日荣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道:“道路向来荒枳棘,堤封从昔错沟塍。”通过描绘道路荒凉、枳棘丛生和堤坝被错置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现实境况的失望和不满。这种描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他的壮志未能实现,前路艰辛。
诗的后半部分写道:“烟销列嶂秋光远,木落长淮霁色澄。”这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时光流转,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烟销列嶂,秋光遥远,木落后的长淮河霁色清澈,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相呼应。
最后两句诗写道:“自笑壮心穷未已,欲言言大怕人憎。”诗人自嘲地笑自己的壮志未能实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有很多话要说,但又害怕被人厌恶和拒绝。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增加了整首诗的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借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人的内心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孤独和迷茫。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赠温县尹 其一,明代,林弼,
双溪水绕新县绿,溪上桑麻春雨足。鸡犬不惊牛犊閒,野人笑语喧溪屋。
县有贤尹温如玉,知我民情谙土俗。阳春布泽百里均,不问深山与穷谷。
木樨无瘴烽无烟,公馆潇洒如神仙。松边拄笏看山色,竹外援琴听涧泉。
黄童白叟思借贤,鼓舞春风又三年。会稽未羡昼锦旋,玉麟金虎看腰悬。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宋代,苏轼,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泸州乱,宋代,陆游,
高寺坡前火照天,南定楼下血成川;从事横尸太守死,处处巷陌森戈鋋。
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岂知痈疽溃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
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
即今死者端为谁?姓名至死无人知!
画鹤,元代,虞集,
薛公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通泉县壁久微茫,故物都非况城郭?长鸣阔步貌闲暇,解写高情亦奇作。
田中芝草日应长,石上松花晚犹落。
赤壁江深孤月小,白云野迥秋霄薄。
群帝相从绛节朝,八公许制黄金药。
误婴尘网迹易迷,移召中洲梦如昨。
借悬素壁忆真侣,忽有微风动林壑。
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萧台绝栖泊。
谒白帝庙,宋代,张俞,
孤山扞江口,上有白帝祠。
横视天下险,万流皆俯窥。
古殿锁神物,悲风出阴帷。
天昏瓦栋折,狐鼠亦生威。
优巫日鼓舞,鬼怪生奔驰。
雷霆卷蛟窟,雹火烧松枝。
入户精鬼动,有如阴兵随。
吁哉汉盗乱,海内遂崩离。
赤龙始潜跃,逐鹿过秦时。
公孙奋神剑,定蜀图安危。
陇坻开北户,荆门启东陲。
长驱百万众,日斗天下师。
群豪插羽翼,与汉争雄雌。
两帝不并立,兴亡良可悲。
天运虽有在,圣贤岂无为。
昭皇揽英杰,袭轨奄垂基。
风云共浩荡,千古余寒碑。
威神竟不没,万里震南夷。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题之韵作二首时彦博归及常山 其一,宋代,赵蕃,
郊原莽莽吹黄埃,馀暑已去若复来。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
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
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
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
无罪言,宋代,赵汝绩,
哀哀民何辜,遭此凶歉厄。
初闻数米炊,次复并日食。
草根掘欲尽,木皮屑不给。
疲老就枯僵,少壮作捐瘠。
千百存什一,乌喙仍菜色。
朝忧夕恐惧,不得见新麦。
城市逐末徒,奔走困贵籴。
剥床遂及肤,近半死于疫。
吾皇素仁惠,一念轸饥溺。
发粟通有无,宽逋已徵索。
郡县乏宣化,鞭扑庭下赤。
贪官猴而冠,健吏虎而翼。
天灾偶参会,人意莫致诘。
淮楚困烽尘,荆蜀毙锋镝。
湘潭烦调戌,洪赣事供亿。
昔闻憔内地,可以称乐国。
岂料一年饥,狼狈如此极。
公卿饱舆台,王侯罗第宅。
私财足苞苴,公帑罄符籍。
匪难活民命,何以寿国脉。
子牟心徒劳,之武壮自惜。
安得扣九关,玉阶面咫尺。
天地本至仁,君臣愿一德。
贤人斯在位,能者各效职。
太守务循良,监司去姑息。
智则谋朝野,勇则卫疆场。
自然风雨时,自然稼穑植。
自然至和生,自然元气实。
何忧乎驩兜,何畏乎强敌。
勿罪狂斐言,斯言定金石。
东平府文庙规模颇壮其中亦有儒生十数然无一,宋代,罗公升,
当年邹鲁地,弦诵久无声。
刀笔迂颜闵,章缝羡甲兵。
谷陵朝暮改,日月古今明。
岁晚高皇帝,犹难至两生。
偈颂二十一首 其十四,宋代,释普宁,
破砂盆,漏灯盏。死偷心,灭正眼。近之则愈远,亲之则愈疏。
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全明全暗,双放双收。番复看来,当甚热大。
是则也是,只如进前叉手。
题刘居士江楼,宋代,曾致尧,
刘八江楼雅,诗家不易言。
春风花对岸,夜月水当轩。
帘捲青山入,窗开白浪翻。
画来须妙手,梦去亦清魂。
吟称云初满,登宜雪正繁。
鱼龙惯灯火,鸥鹭识琴樽。
波动簷摇影,潮回砌露痕。
势雄邻碧落,景好怕黄昏。
未许凡踪到,宁教俗态存。
主人凭槛处,寥廓共谁论。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