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鹧鸪天,宋代,朱敦儒,

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75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其他诗经

龙冈漫兴五首 其五

龙冈漫兴五首 其五,明代,王守仁,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76

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

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宋代,杨万里,

忆昔乾道游璧水,君为秀孝侬博士。

逮今嘉泰归青原,侬为州民君剌史。

人生离合风中云,白发相逢有几人。

与君相逢又相别,不待折柳眉先颦。

如君岂弟民父母,春风风人夏雨雨。

忽然一夜飞秋霜,惊杀鴈骛兼豺狼。

政声无翼到天上,玉皇诏君登庙廊。

郎星卿月小借路,金华玉堂即高步。

中与贤关育凤麟,向来未有秉鸿钧。

秪今丞相破荒了,第一衣钵当传君。

51

题画

作者:安磐(明代)

题画,明代,安磐,

百里同云雪满蓬,冥冥那复计西东。

轻舟不畏邪溪水,向晓南风暮北风。

75

寄颍上王晋斋令长

寄颍上王晋斋令长,清代,孙起栋,

我有故人潞河涘,不见紫芝历三纪。俟河之清寿几何,川原浩浩沈双鲤。

昨来倏遇城南杜,名父之子来古戍。为讯东床王会稽,覼缕粗得知其故。

栖枳鸾凤亦不辞,身骑土牛又何迟。将毋誓墓如羲之,贪冒苟进非所期。

祥符相握天下砥,东南民力叹竭矣。一命爱物必有济,矧乃郎官宰百里。

六一翁与玉局翁,聚星禁体雪花中。廿年清颍落君手,知余赋笔声摩空。

我来卅载坠苦海,桐根半死嗟犹在。埋愁无地鬓毛空,惟有恒河性未改。

却忆玉堂金马客,回翔久绊王乔舄。念我虚吟绛蜡红,祇今未许乌头白。

我有敝帚千金赏,欲付梓人劳怅望。有大力者负之趋,得不飞书去颍上。

此生归路转茫然,狐豹丘山绝可怜。何日与君赋泛颍,相将轰醉西湖边。

85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作者:宋绶(宋代)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宋代,宋绶,

六阙表门荣,华林地气灵。

乌衣王氏族,玉树谢家庭。

邹鲁多亟犬,荀陈更聚星。

怡神虚室白,讲学夜灯青。

篇籍巾箱满,弦歌里巷听。

兰堂时合宴,槐市正谈经。

丹井通仙穴,西山接翠屏。

烟萝皆胜概,何日扣岩扃。

79

高唐赋

作者:宋玉(先秦)

高唐赋,先秦,宋玉,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巑,裖陈皑皑。磐石险峻,倾崎崖。巌岖参差,纵横相追。陬互横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积,重叠增益。状若砾柱,杂巫山下;仰视山巅,肃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视峥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动,无故自恐。賁育之断,不能为勇。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纵纵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上至观侧,地盖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秋兰茝蕙,江离载青。青荃射干,揭车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鴡鸝黄,正冥楚鸠。秭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上成郁林,公乐聚榖。进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毕。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合谐。紬大絃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于是调讴,令人惏悽,胁息曾。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涉莽莽,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蹄足灑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云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39

山阴陈鹤有七载之别抱痾既瘥来顾草堂惠我绮箑古篇赋此以荅一首

山阴陈鹤有七载之别抱痾既瘥来顾草堂惠我绮箑古篇赋此以荅一首,明代,黄省曾,

越柳昔悲折,吴樽今喜开。扇遗灵月至,诗惠凤珠来。

黄鹄将心换,丹砂夺鬓回。相逢七年外,文酒各频催。

57

菊花

作者:徐积(宋代)

菊花,宋代,徐积,

为汝花中开最孤,诗翁何惜屡提壶。却应有意酬青眼,浑似倾心向白须。

击铜钵时吟更好,掷金钱后醉相娱。杨妃只有黄裙在,且问风霜留得无。

51

送人之金陵

作者:善住(元代)

送人之金陵,元代,善住,

歌罢阳关酒一杯,扁舟欲上更徘徊。舒王旧院为僧寺,后主遗宫化劫灰。

北固山头春雨过,西津渡口暮潮回。心间在处堪为客,遮莫天涯杜宇催。

62

春雪呈张仲谋

春雪呈张仲谋,宋代,黄庭坚,

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

梦阑半枕听飘瓦,晓起高堂看入帘。

剩与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檐。

万金一醉张公子,莫道街头酒价添。

28

杜鹃花

作者:徐渭(明代)

杜鹃花,明代,徐渭,

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

正色争炎日,重台沓绛笺。春风几开落,遗恨自年年。

39

山上树

山上树,唐代,于武陵,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69

河桥楼赋得群公夜宴

河桥楼赋得群公夜宴,唐代,谭用之,

芙蓉帘幕扇秋红,蛮府新郎夜宴同。满座马融吹笛月,

一楼张翰过江风。杯黏紫酒金螺重,谈转凋珰玉麈空。

深荷良宵慰憔悴,德星池馆在江东。

46

贫女曲

贫女曲,宋代,陈舜俞,

贫女四十无人问,不傅铅华水梳鬓。

非关颜色不如人,不肯出门羞失身。

零落床头旧机杼,池水沤麻还织布。

布成不卖市中儿,金刀剪雪自裁衣。

8

登虎丘山

作者:贡奎(元代)

登虎丘山,元代,贡奎,

古士雅巾屦,具舟约芳游。朝晴出西郭,午凉登虎丘。

松径度遥岭,历此层级修。当时吴王剑,硎光裂岩幽。

平甸眺万顷,閒瞻烟树稠。颇闻山僧贤,飞锡下林陬。

独遗方丈室,于焉集清流。一簟可平生,岂惜半日留。

煮茗试泉冽,焚香延宿篝。疏雨催晚归,溪波散浮沤。

57

庐山五笑 陆先生

作者:杨杰(宋代)

庐山五笑 陆先生,宋代,杨杰,

我笑陆简寂,修真脱世埃。九霄一飞去,重入旧山来。

19

抵流河驿等驿前高阁

抵流河驿等驿前高阁,清代,顾宗泰,

崚阁俯清州,凭栏极远眸。云迷三淀水,日落九河流。

独倚晴空外,真宜最上头。振衣风浩荡,长啸兴偏遒。

85

藕池阻风寄同行抚牧裘驾

作者:王周(宋代)

藕池阻风寄同行抚牧裘驾,宋代,王周,

船樯相望荆江中,岸薦汀树烟濛濛。

路间隄缺水如箭,未知何日生南风。

67

饮吴山人

饮吴山人,明代,张煌言,

柴门巷口硕人宽,尽日相寻河朔欢。说剑不妨烦脱辖,悬壶何必学投竿!

主贤高拥乌皮几,客醉同弹紫箨冠。佳兴迩来真半减,为君一笑谱幽兰。

73

九日即事和陈秋涛年兄

九日即事和陈秋涛年兄,明代,何吾驺,

九日餐英忆故山,美人新句破愁颜。上尊屡逐韶光老,好景偏输白昼闲。

杯底月华时自照,鬓边秋色不堪删。几年枫叶芦花梦,醉倚东篱酒浪殷。

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