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鸱矣彼何求,天下愿识韩荆州。心倾义投神便往,万古不废江河流。
张侯崛起西南裔,览辉振翮风云际。钩陈苍凉阊阖闭,排阍直谒蓬莱帝。
豸冠峨峨不动绅,挺身遂作兰台宾。窃愤辛裾谓淟涊,誓与朱槛争嶙峋。
巳看騕袅狭道路,复讶雕鹗卑风尘。霜飞维扬海月苦,阳行沮洳汾花春。
还朝衮衣换日月,立仗正色揩星辰。行步既工马从瘦,谏草每就鸡将晨。
馀力犹驰翰墨圃,先秦两汉文心苦。壮志真趫剑阁铭,幽怀缅拟归田赋。
拖珠响玉岂不足,腼面徒餐竟何补。及时愿作朝阳凤,不然退与渔樵伍。
予也纶竿孟诸客,心本无他众莫白。李白世人欲杀之,苏轼能诗遭贬斥。
雷剑虽埋光在天,卞玉未剖终为石。垂老重逢四海清,虚名幸免诸公掷。
思君欲追嵇吕驾,赠言辄践回由迹。有田负郭不饿死,且自射猎芒砀泽。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宋代,苏轼,
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唐代,李德裕,
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惟公执珪璧,誓与身俱沉。
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东郡,凄然怀所钦。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
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诗偈 其一○三,唐代,庞蕴,
大唐三百六十州,我暂放閒乘兴游。瞬息之间知事尽,若论入理更深幽。
共外知识呷清水,总是妄想无骨头。却归东西山道去,不舍因缘骑牯牛。
后望青山平似掌,前瞻汉水水东流。试问西域那提子,遗法慇勤无所求。
自入大海归火宅,不觉乘空失却牛。有人见我归东土,我本元居西海头。
来去自然无障碍,出入生死有何忧。
以喜闻过墨赠吾婿郑纯父玸,宋代,王迈,
西蜀游文昌,赠我墨两个。墨上署嘉名,名曰喜闻过。
过失人谁无,刚褊柔易愞。众人巧自文,君子喜人告。
予性失之刚,所患在急躁。未尝不佩韦,因循及老大。
不能如师德,受人对面唾。至使巧宦徒,目为背时货。
子性失之柔,鲜有特立操。嗜欲微萌芽,左右纷投好。
不能如乖崖,按剑警坐卧。中心欠所主,恐似风摇纛。
乃翁匹前修,德行圭中瑁。承家合有人,前猷宜久蹈。
贤母慈且严,熊胆亲调和。养志最为难,家声出堂奥。
吾女正抱疴,朝夕烦拊劳。要相敬如宾,毋纵欲长傲。
女亦尝闻诗,绿衣戒颠倒。候其疾之瘳,蘋蘩能采芼。
内行傥不愆,事业当远到。贤者后必昌,积善天所报。
持墨为子箴,进德谨勿惰。墨卿子良师,莫被渠看破。
尹子潜送蕨,宋代,韩淲,
老来为腹不为目,薄饭盘蔬亦云足。成年准拟薇蕨甜,那计人间有粱肉。
二月三月春已深,灵山土肥皆去寻。长茎短刺挂萝檐,出市不直三数金。
随流扬波净挼洗,芼以姜盐付铛耳。生柴带叶旋抽添,糟莩旷沈时染指。
晨光破甑炊浮浮,稻香菜软吾何忧。人可以食鲜知味,请听以气专致柔。
草阁玩水图,明代,祝允明,
濠上有川叹,沧洲多海怀。伊我江湖姿,浩荡中渊回。
寻秘右洞庭,飞衿左蓬莱。瑚琲探富获,存之无轻开。
扬波万古源,荡潏塞视埃。谁能写小笔,聊意亦可谐。
仁智在户限,寄言亦悠哉。临咏志一启,得者亦可推。
黄汾窈如湮,安问傅岩才。
金台别梦,明代,吴希贤,
仙舟今去吴江东,吴江之水何溶溶。美人远隔芙蓉浦,伐木歌残春思慵。
秋台夜静月如水,纸帐梅花情万里。梦魂幻作蝴蝶飞,飞过瀛洲疾如驶。
瀛洲深处风景饶,美人相见还相招。开樽共话十年事,客窗风雨声潇潇。
好怀未罄忽惊觉,景阳钟动邻鸡叫。揽衣推枕起徬徨,满地花阴残月照。
赠别张舜俞,明代,王祎,
东南夥租赋,富庶称三吴。吴田苦卑下,浩渺平江湖。
菑害动连岁,官府仍徵需。纡馀脂膏地,坐见民力枯。
维时都水司,职任在开疏。朝家重民命,务使疲瘠苏。
选官皆名卿,兴利多良图。张君实令器,家世习文儒。
三载为列掾,岂惟承簿书。定膺赞画间,利泽能施敷。
春风二三月,行李赴皇都。谓将谒天官,序绩待新除。
驱车指河朔,还涉徐济墟。洪河久为患,黔黎几成鱼。
比闻用群议,极力事防虞。兵民十数万,官吏千百俱。
累月始就绪,国费宁无虚。虽云幸平复,焉知久何如。
水利子所习,识见元非迂。馀策须上献,庶以禆庙谟。
鄙人处畎亩,夙昔怀区区。世故属可叹,赠言匪勤渠。
送李佥宪之京次原寄石阡得士韵,明代,祁顺,
圣主尊亲诏八荒,宪臣朝贺自炎方。三边政肃群豺遁,万里秋高一鹗翔。
表献御筵天咫尺,身依仙禁日辉光。炉烟两袖携来满,散作人间雨露香。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