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故人废宅二首

作者:方干(唐代)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闲花旧识犹含笑,

怪石无情更不言。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

寒莎野树入荒庭,风雨萧萧不掩扃。旧径已知无孟竹,

前溪应不浸荀星。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

薄暮停车更凄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36

诗文译文

举目凄凉入破门,

看着这废墟门户凄凉无比,

鲛人一饭尚知恩。

即使是传说中的鲛人,还知道感恩地回报一份饭食的恩情。

闲花旧识犹含笑,

轻盈的野花似乎依然含笑迎人,

怪石无情更不言。

不规则形状的怪石却无私无情地不说一句话。

樵叟和巢伐桃李,

砍柴的老人和筑巢的鸟儿,都在这残破的废宅中操作他们的行动。

牧童兼草踏兰荪。

放牧的牧童们踩着青草行走,踏着芳香的兰荪。

壶觞笑咏随风去,

壶和酒杯中的笑声和歌声随着风吹而去,

唯有声声蜀帝魂。

只有蜀国的帝王声音依然在这里回荡。

寒莎野树入荒庭,

随着风雨的萧萧声音,寒莎和野树进入了这废弃的庭院。

风雨萧萧不掩扃。

风雨声此起彼伏,淹没了闭门不出的声音。

旧径已知无孟竹,

曾经熟悉的路径上已经没有孟竹,

前溪应不浸荀星。

面前的小溪也应该没有润湿荀星的时候了。

精灵消散归寥廓,

神秘的精灵已经消散不见,回到了广阔的虚空中,

功业传留在志铭。

而那些功业却留在了赞美的碑刻上。

薄暮停车更凄怆,

黄昏时停马车更加凄凉伤感,

山阳邻笛若为听。

山阳邻人的笛声仿佛何其悠扬动听。

诗文简析

《题故人废宅二首》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描绘了一片凄凉的景象,展示了故人废宅的荒凉和被遗忘的命运。

诗文赏析

《题故人废宅二首》一诗描绘了一个被荒废的废宅的景象,以及其中的一些生活细节。通过描述废弃的境况和一些生活琐事,诗人表达出对故人废宅命运的感伤和痛惜之情。

诗人用凄凉的语言描写了废宅的荒凉景象,以及其中那些被遗忘之物的形象,如闲花、怪石等。诗中还描绘了一些生活场景,如樵叟、巢、牧童等。这些描写都在衬托废宅的寂寞和凄凉,表达出岁月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无情。

诗人还通过描述樵叟、巢、牧童等人物和事物的形象,反衬了废宅的困境和遗忘,以及人们对之的漠视和忘恩。唯有蜀国的帝王的声音依然回荡在废宅中,为整个废墟增添了一丝可悲的宫廷气息。

最后,诗人通过形容废宅中的小溪和旧径,以及黄昏时的停马车和山阳邻人的笛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废墟命运的叹息。整首诗以凄凉和凄怆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废弃之地的冷寂和无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描写,传达出对故人废宅命运的感伤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废宅的景象和其中发生的琐事,诗人反映了生活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表达了一种无情和无望的感觉。这首诗以其深刻而凄美的意境,散发出一种苍凉的,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其他诗经

北京八咏 其二 玉泉垂虹

作者:王洪(明代)

北京八咏 其二 玉泉垂虹,明代,王洪,

碧嶂丹崖泻不停,翠微云净转分明。春风不散空中影,夜月偏闻树底声。

内苑分来瑶草合,御桥流出凤池平。仙源信与人间别,岁岁年年长自清。

29

自卫还徐憩永城王氏园

作者:贺铸(宋代)

自卫还徐憩永城王氏园,宋代,贺铸,

归路尘埃嬾著鞭,北窗仰枕碧云天。

柴桑此兴无人学,负尔清风七百年。

67

京口道中

京口道中,明代,黄淳耀,

微风山磬落,小艇与烟平。棹发鱼龙气,人随日月行。

四维形胜辨,一苇古今争。击楫知何向,洪涛薄暮声。

90

失题四首

失题四首,清代,曾国藩,

抽得闲身鹤不如,高秋酒熟鞠黄初。

便驱天驷识途马,归钓江乡缩项鱼。

往比已清随毂转,今来身世似舟虚。

不须更说知此早,且喜尘缘尽划除。

71

秋莲

秋莲,宋代,释元肇,

波面盈盈照影红,月寒露重怨房空。鹭鸶目趁鱼行急,惊得残妆散晓风。

73

木兰花(四之一·林钟商)

作者:柳永(宋代)

木兰花(四之一·林钟商),宋代,柳永,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衫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90

水调歌头(题舫斋)

水调歌头(题舫斋),宋代,李公昴,

郭外足幽胜,潮入涨溪流。舫斋小小一叶,老子日遨游。管领白苹红蓼,披戴绿蓑青箬,直钓任沈浮。玉缕饱鲈鲙,雪阵狎沙鸥。
个中眠,个中坐,个中讴。个中收拾诗料,觞客个中留。休羡乘槎博望,且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洲。日月汤双桨,天地一虚舟。

68

疏影

作者:吴潜(宋代)

疏影,宋代,吴潜,

佳人步玉。待月来弄影,天挂参宿。冷透屏帏,清入肌肤,风敲又听檐竹。前村不管深雪闭,犹自绕、枝南枝北。算平生、此段幽奇,占压百花曾独。
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梦断魂惊,几许凄凉,却是千林梅屋。鸡声野渡溪桥滑,又角引、戍楼悲曲。怎得知、清足亭边,自在杖藜巾幅。梅圣俞诗云:“十分清意足。”余别墅有梅亭,扁日清足。

59

水龙吟(别故人)

作者:曾协(宋代)

水龙吟(别故人),宋代,曾协,

楚乡菰黍初尝,马蹄偶踏扬州路。莼丝向老,江鲈堪脍,催人归去。秋气萧骚,月华如洗,一天风露。望重重烟水,吴淞万顷,曾约旧时鸥鹭。
惆怅别离无奈,整孤帆、依然回顾。玉龙节底,故人情重,欲行犹驻。敛散功多,澄清志遂,好回高步。看归鞍稳上,文鸳班里,五云深处。

25

哭欧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

作者:苏轼(宋代)

哭欧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宋代,苏轼,

故人已为土,衰鬓亦惊秋。

犹喜孤山下,相逢说旧游。

56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宋代,辛弃疾,

曲几蒲团,方丈里、君来问疾。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万事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最难忘、此语重殷勤,千金直。
西崦路,东岩石。携手处,今陈迹。望重来犹有,旧盟如日。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

54

病小减复作三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病小减复作三首 其二,宋代,陆游,

卫养元无术,衰残只自悲。扶行十步地,强坐一炊时。

枕藉漆园语,呻吟栗里诗。灾年未易过,那敢望期颐。

62

雪中

作者:陆游(宋代)

雪中,宋代,陆游,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闵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寒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89

百一诗 四

作者:应璩(魏晋)

百一诗 四,魏晋,应璩,

细微可不慎。

堤溃自蚁穴。

腠理早从事。

安复劳针石。

哲人覩未形。

愚夫闇明白。

曲突不见宾。

燋烂为上客。

思愿献良规。

江海倘不逆。

狂言虽寡善。

犹有如鸡跖。

鸡跖食不已。

齐王为肥泽。

28

织女怀牵牛

作者:曹唐(唐代)

织女怀牵牛,唐代,曹唐,

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封题锦字凝新恨,
抛掷金梭织旧愁。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
欲将心向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

17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唐代,阎朝隐,

管籥周移寰极里,乘舆望幸斗城闉。草根未结青丝缕,
萝茑犹垂绿帔巾。鹊入巢中言改岁,燕衔书上道宜新。
愿得长绳系取日,光临天子万年春。

71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唐代,陆希声,

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
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71

平吴诗

作者:王浚(魏晋)

平吴诗,魏晋,王浚,

茫茫禹迹,九域乃宾。庶士交正,无思不顺。马怠其衡,车曳其轮。

飞龙造造,天命有晋。

7

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

作者:王令(宋代)

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宋代,王令,

始闻定作阅古堂,又闻定有阅古诗。

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

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敞两壁无尘疵。

闲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

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命唯不辞。

左图守相父母吏,右状将帅熊罴姿。

长冠峨峨伟笏佩,斗以玄白为裳衣。

屹如丁宁立以议,逊若避让行而随。

图成俨毅色可讋,过吏不敢窃目窥。

仍令大笔署行事,写出黑胆朱肝脾。

死者有灵如不泯,合有英气来附兹。

故公之谋不知出,宜有神鬼阴助其。

茫茫九泉谓已朽,岂意一旦存形仪。

请留中壁素莫绘,待千岁後公以归。

当搜国匠第一手,状写公像存依稀。

要知文完武绳备,遗与万世瞻思资。

我知观者定堕泪,不复岘首羊公碑。

又闻当世大手笔,磊砢诗句相撑支。

手搏蛟龙拔解角,爪擘虎豹金脱皮。

郓州溪堂遂寂寞,韩诗尘蔽人不吹。

想应从此传万世,粹玉贯串珠萦累。

小戎何为尚缩伏,久滞公斧血不滋。

何时功成事业就,两手一扫清三垂。

归来天子喜以颔,泰阶辉焕平无欺。

次招当世草茅士,各仗呈露心腹披。

缔裾联缨上廊庙,留与後世图为师。

然後回谢阅古堂,彼合异代今一时。

71

夜宴

夜宴,宋代,钱惟演,

昨夜宴南堂,华灯烛九光。削青争落笔,举白斗飞觞。

祇觉辉裴玉,宁思梦谢塘。解烦多蜜勺,藉俎半兰芳。

促席风弦怨,开帘月露凉。酡颜君莫诉,西北转银潢。

7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