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秋望

作者:谢复(明代)

一池寒碧浴晴空,满眼秋光夕照浓。又见桃花红两度,嫣然含笑妒芙蓉。

61

谢复

(1441—1505)明徽州府祁门人,字一阳。弃科举,与陈献章从吴与弼学。居家孝友,丧祭冠婚,悉遵古礼。主知行并进,以记诵诂训为余事。晚居西山之麓,学者称西山先生。有《西山类稿》。

其他诗经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宋代,晁补之,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93

鹊桥仙

鹊桥仙,明代,沈宜修,

轻花拂露,长空挂月,人在秋香院小。盈盈一水两相思,■能得、佩环声绕。

铢衣罗薄,翠蛾愁损,试向琼绡低告。无端窗外晓光催,掩泣望、星桥又杳。

2

【仙吕】赏花时 卧枕着床染

【仙吕】赏花时 卧枕着床染,元代,未知作者,

卧枕着床染病疾,梦断魂劳怕饮食。不索请名医,沉吟了半日,这证候儿敢

跷蹊。

【幺】参的寒来恰禁起,忽的浑身如火气逼。厌的皱了双眉。豁的一会价精

细,烘的半晌又昏迷。

【煞尾】减精神,添憔悴,把我这瘦损庞儿整理。对着那镜儿里容颜不认得,

呆答孩转转猜疑。瘦腰围,宽尽罗衣,一日有两三次频将带缋儿移。觑了这淹尖

病体,比东阳无异,不似俺害相思出落与外人知。

只为多情忒俊雅,月下星前拖逗煞。掩映着牡丹花,潜潜等等,不见劣冤家。

【幺】今夜相逢打骂咱,忽见人来敢是他。只恐有争差,咨咨认了,正是那

娇娃。

【煞尾】悄悄吁,低低话,厮抽抒粘粘掐掐。终是女儿家不惯耍,庞儿不甚

挣达。透轻纱,双乳似白牙。插入胸前紧紧拿,光油油腻滑。颤巍巍拿罢,至今

犹自手儿麻。春夜深沉庭院幽,偷访吹箫鸾凤友。良月过南楼,昨宵许俺,今夜

结绸缪。

【幺】两处相思一样愁,及至相逢却害羞。则是性儿柔,百般哀告,腼腆不

抬头。

【煞尾】你温柔,咱清秀,本是一对儿风流配偶。咫尺相逢说上手,紧推辞

不肯成头。又不敢久迟留,只怕奶母追求。料想伊家不自由,空耽着闷忧。虚陪

了消瘦,不承望刚做了个口儿休。

97

【中吕】普天乐 洞庭秋月(潇湘八景)

【中吕】普天乐 洞庭秋月(潇湘八景),元代,鲜于必仁,

水无痕,秋无际。光涵,影浸玻璃。龙嘶贝阙珠,兔走蟾宫桂。万顷沧

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洞箫谩吹,篷窗静倚,良夜何其。烟寺晚钟

树藏山,山藏寺。藤荫杳昔,云影差差。疏钟送落晖,倦鸟催归翅。一抹烟

岚寒光渍,问胡僧月下何之?逐朝夜时,扶筇到此,散步寻诗。江天暮雪

晚天昏,寒江暗。雪花<黑奄>々,云叶毵毵。渔翁倦欲归,久客愁多憾。浩

浩汀洲船着缆,玉蓑衣不换青衫。闲情饱,高眠醉酣,世事休参。潇湘夜雨

白洲,黄芦岸。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渔人罢钓归,客子推篷看。浊浪排

空孤灯灿,想鼋鼍出没其间。魂消闷颜,愁舒倦眼,何处家山?平沙落雁

稻粱收,菰莆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

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远浦帆归

水云乡,烟波荡。平洲古岸,远树孤庄。轻帆走蜃风,柔橹闲鲸浪。隐隐牙

樯如屏障。了吾生占断渔邦。船头酒香,盘中蟹黄,烂醉何妨。山市晴岚

似屏围,如图画。依依村市,簇簇人家。小桥流水间,古木疏烟下。雾敛晴

峰铜钲挂,闹腥风争买鱼虾。尘飞乱沙,云开断霞,网晒枯槎。渔村落照

楚云寒,湘天暮。斜阳影里,几个渔夫。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惊起沙

鸥飞无数,倒晴光金缕扶疏。鱼穿短蒲,酒盈小壶,饮尽重沽。

69

睡起二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睡起二首 其一,宋代,陆游,

睡起伥伥扇懒摇,枕痕著面未全消。山丹石竹俱零落,孤蝶飞来伴寂寥。

54

朝雨

作者:陆游(宋代)

朝雨,宋代,陆游,

中夜星照泥,平旦云行西。小屋古泽中,天昏雨凄凄。

避湿升我堂,垂翅闵老鸡。所欣园中蔬,冒土青满畦。

门无今雨客,路滑愁长堤。一杯且复睡,物理何足齐。

54

东关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东关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烟水苍茫西复东,扁舟又系柳阴中。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打篷。

99

秋山行旅图

作者:虞集(元代)

秋山行旅图,元代,虞集,

春夏农务急,新凉事征游。饭糗既盈橐,治丝亦催裘。

升高践白石,降观索轻舟。试问将何之,结客趋神州。

珠光照连乘,宝剑珊瑚钩。乘马垂苜蓿,纵目上高丘。

策名羽林郎,谈笑觅封侯。太行何崔嵬,日暮摧回辀。

古木多悲风,长途使人愁。羸骖见木末,足倦霜雪稠。

谷口何人耕,禾麻正盈畴。出门不及里,酒馔相绸缪。

壮者酣以歌,期颐醉而休。安知万里事,有此千岁忧。

94

过太康县此路入亳州云是先帝昔东幸时驰道也马上口占行二十里成三十韵

作者:刘攽(宋代)

过太康县此路入亳州云是先帝昔东幸时驰道也马上口占行二十里成三十韵,宋代,刘攽,

维昔东巡狩,天王景宅朝。金椎隐驰道,象载下招摇。

吕应青云近,关迎紫气遥。旄头前诏羿,陪乘后征侨。

奉引三司肃,中坚万马调。旂常乱辰象,剑佩杂琼瑶。

多士和相让,诸侯贵不骄。海神来积雪,仙驭会祥飙。

象帝初观妙,犹龙此见谯。强名大朴著,将隐德音昭。

上善泉仍洁,知常桧后凋。虚心明左契,闻道首参寥。

绛节宾閒馆,璇宫盛绮寮。洞天留白日,书法秘青霄。

瑄玉严禋祀,歌童采夜谣。众神如向座,佳气郁通宵。

陇麦闻重秀,房芝搴紫苗。醴泉甘愈疾,舞凤乐仪韶。

举翼王乔

48

和王弱翁白沙道中

和王弱翁白沙道中,宋代,范纯仁,

共驱羸马蹑寒芜,景色鲜明近洛都。出谷流泉春更绿,隔林幽鸟暮相呼。

伊川旧赏疑朝梦,少室重看胜画图。从此便穷山水乐,相从应不厌崎岖。

51

春前一日雪

作者:施枢(宋代)

春前一日雪,宋代,施枢,

历头只有今朝腊,犹雨霏霙满太虚。

六出试妆梅欲妒,万花飘絮柳难如。

云凝惨送玄冥旆,风舞欢迎青帝车。

始信春工多富贵,便堆白玉满前除。

9

宫词 其十三

作者:赵佶(宋代)

宫词 其十三,宋代,赵佶,

元宵三五竞芳年,十二都门沸管弦。鳌负缯山辉绛阙,龙衔宝炬撒金莲。

81

赠薜道士

作者:王遂(宋代)

赠薜道士,宋代,王遂,

觌面逢幽侣,装怀解吏纷。

曾敲筠户月,屡宿柳塘云。

离索知余恨,来过谢子勤。

山中新雨足,几处未耕耘。

入道犹将母,人心信秉彝。

每能图乐事,谁与写时思。

欲觅徽君笔,难当幼妇辞。

只应忧世切,聊此觉良知。

周诗山寺满,骑马□中寻。

淡泊人无识,吟嗟子独深。

动中观造化,静处养灵襟。

且学渠根本,篇章莫费吟。

98

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有感

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有感,宋代,毕仲游,

寒风切人骨,晴日淡无色。千里今又还,何时许安宅。

此身方龃龉,此地尤反侧。安得羽翼生,高飞离楚泽。

14

吴季谦侍郎送家酿香泉绝无灰得未曾有戏成报章

作者:岳珂(宋代)

吴季谦侍郎送家酿香泉绝无灰得未曾有戏成报章,宋代,岳珂,

义丰爱酒憎官壶,日长忍渴呼酪奴。自言畏灰如畏虎,有酒不向官坊酤。

当家香泉世无比,米洁曲甘醇且美。酿时不著一点灰,满酌寒泉挹清泚。

小槽滴沥竹笕承,冰渠夜溅真珠明。一泓澄澈玉无底,满瓮盎盎春风生。

酿成不肯饮俗客,浇著柴桑旧时宅,共此千年醉眠石。

更将馀沥走马军,来注吾家老瓦盆,许我自饮不许分。

老境宦游环轨辙,官酒遍尝随地别,何曾见灰能作孽。

饥来一腹大于蝉,鲸呿自觉吸百川。是灰是酒俱不辨,岂问他州并异县。

今夕何夕翻露浆,扣壶一洗灰土肠。君不见柴桑于酒特寓意,相逢不择贱与贵,要是醇醨均一致。

汝阳后来帝家子,路逢曲车不知味,流涎正复何所谓。

贫为田舍富天宗,遇酒随饮莫适从。岂如仙家居义丰,无怀自与造化通。

彼燧人氏初何功,酬君三语将无同。同不同,君信否。

黄花飘香石耐久,明日山行且携酒。

30

九华山

作者:袁甫(宋代)

九华山,宋代,袁甫,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诗词信是工。

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两融融。

44

张伯雨赠黄精

张伯雨赠黄精,元代,吾丘衍,

山中有灵草,乃云太阳精。况闻天老言,饵之可长生。

故人赤松意,分赠慰我情。玉津比玄芝,采采三秀英。

我愿服此久,飘然出寰瀛。绿发无秋霜,身如羽翰轻。

举臂入霄汉,丹台列高名。手把金芙蓉,与君游太清。

41

楚门述怀

楚门述怀,元代,李士瞻,

我昔放船日,乃在孟冬初。此时风寒竞,雨雪纷载涂。

是行死生别,妻子不得俱。江南地偏下,况复在海隅。

严冬如初秋,天气恒多殊。草木未摇落,布褐被体肤。

网工此邦人,室家念居诸。系舟楚门湾,一住十日馀。

我心如锋攒,从行念踟蹰。虽沐主家顾,志愿良未舒。

情虽公私牵,轻重亦异趋。君家素忠义,所望同吾徒。

王程已愆期,日夜畏简书。苟重君父忧,内省还何如。

愿君竟兹意,早发勿趑趄。

70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明代,李攀龙,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一装。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1

示学人三十首 其十六

示学人三十首 其十六,明代,释函可,

老人莫自伤,白发抵黄金。请看台下土,尽是少年心。

晓起若有待,晚来何处寻。

3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