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均骨肉谓尧民,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
情均骨肉谓尧民,
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
四海要知皆弟昆。
《送何叔信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何叔信的深情厚意,并通过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视。
诗词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何叔信的送别之情。诗的第一句“情均骨肉谓尧民”,表明作者将友情看作血浓于水的亲情,将友人视为自己的兄弟。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辈相仍敢不敦”。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间真诚相待的期望,暗示了友情的稀缺和难得。
接下来的两句“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这里的“越人”指的是越国的人,意味着外邦之人。作者认为外邦之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看法是可笑的,因为他们忽视了这种纯粹而珍贵的情感。而“盟车笠”则是指借助权势和势力来维系人际关系的做法,作者将其视为可笑和不值得效仿的行为。
最后一句“四海要知皆弟昆”,表明作者认为亲情和友情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何方之人,都应当珍视亲情友情。这句话传递出一种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强调了情感纽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送何叔信三首》这首诗以深情厚意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别离之情,并通过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视。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友情和亲情的共鸣和思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用广陈君以画徵题,两汉,张衡,
陈君昨从江右归,元龙豪气如虹霓。清晨访我叙契阔,手持锦轴徵余题。
远山近山凡几簇,三两人家住溪曲。酒旗摇曳朝日晴,渔舟来往烟波绿。
属玉鵁鶄聚暖沙,疏篱老屋带烟霞。竹边有客烧新笋,林下何人扫落花。
景趣无穷来宛转,一抹岚光见平远。斯图精致非寻常,妙笔原知归北苑。
君家旧住桥子东,森森乔木含清风。颍川世系年应远,使节勋名孰与同。
君视黄金犹土苴,好画如逢不论价。何当乘兴去相寻,索看新收古名画。
初去郡,南北朝,谢灵运,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妨周任,有疾像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垧。
遡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声!
清涟阁,宋代,刘攽,
平湖侵危台,天水相竞入。萦回古屿间,空阔众境集。
大邦屏东南,开府记百十。胜游虽日来,面势忍遗葺。
能声绍岂弟,敏政常暇给。喜闻栋梁新,甫见规模立。
横空眩藻丽,构迥愁嶪岌。居然心意会,似匪人谋及。
草树亦增华,神明非旧习。青凝夕霏翠,冷激回风湿。
去鸟指暝飞,潜鳞视幽蛰。达生贵夷旷,外物辞妄执。
皋壤正欣然,苍波仍可挹。虽云吏隐最,世复登贤急。
徒使棠树诗,千秋意相袭。
后园寒步,宋代,韩琦,
如何天地举寒令,独将杀气凌边遐。公园跬步亦难往,试来举目成吁嗟。
长空黯淡作愁色,日光似透云还遮。朔风刮面不吹雪,徒扰万窍掀黄沙。
园中索寞不可状,唯视众木攒枯槎。有如汉将肃行阵,远涉大漠平番家。
貔貅冻列树营壁,巨矛长戟何交加。老松一二柯叶在,外皮皴裂埋僵蛇。
幽禽声好久绝听,孤城远近号饥鸦。斋中酒热忍自酌,几何贫户无纤麻。
冥官持权因意恶,直欲万类歼阴邪。穷严极烈势未已,不知泉底生阳芽。
道逢新婚者,宋代,罗公升,
时危家如寄,生离恨终天。
称家毕婚姻,岂必齐宋贤。
白首未可期,乐此桃李年。
畸人感雉飞,七载操断弦。
三年扬州梦,化作空中烟。
大义古有制,私情岂云牵。
命也我所安,抚事增怅然。
谢馀干陆宰惠李廷圭墨,宋代,郭祥正,
集仙昔与文忠游,文采声鸣喧九州。鲲鹏未化忽拓翼,地老天荒云海幽。
箧中尝秘上赐墨,紫金泥印双脊虬。名题廷圭姓氏李,此物未省何年留。
纹如坚犀刮不动,铿铿触砚苍烟浮。蜀笺洒落黑胜漆,欲论所直真难酬。
麟儿字法肖家学,珍绨宝匣深藏收。并刀截断辄分我,始信明珠今暗投。
嗟予吟笔久已阁,辩舌倒卷刚肠柔。书陈北阙上印绂,志乐南亩亲锄耰。
得君赐墨竟安用,捧玩反覆增予羞。况君绿发眸子莹,才业自副朝廷求。
研磨煤麝染谏草,扶擿世病苍生瘳。名成功遂取上笏,世阀光焰垂千秋。
莫如老钝默将死,再拜谢贶长江头。
仲远龙图见邀学射之游先寄五十六言,宋代,范镇,
几年魂梦寄西州,春晚归逢学射游。十里香风尘不动,半山晴日雨初收。
指撝武弁呈飞骑,次第红妆数胜筹。夹道绮罗瞻望处,管弦旌旆拥遨头。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