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凤凰山怀子瞻

蜿蜒曲龙腰,山间隐楼观。

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修林霜雪余,落叶青红乱。

想见洞中人,不知时节换。

咳唾落江东,江东两眼中。

举头触浮云,失脚惊飞鸿。

逢人自笑谋身拙,坐使红尘生白发。

入山便欲弃人间,出山又与松筠别。

0

诗文译文

蜿蜒曲龙腰,

山间隐楼观。

山脉蜿蜒如龙腰,山间隐藏着楼阁。

这两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脉的曲折蜿蜒之状,隐约可见山中楼阁的景象。通过山脉和楼阁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宁静之美。

诗人通过\"蜿蜒曲龙腰\"和\"山间隐楼观\"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山脉的壮美景色。\"蜿蜒曲龙腰\"形象地描绘了山脉蜿蜒曲折的形态,给人以灵动的感觉;\"山间隐楼观\"则暗示了山中有一座隐秘的楼阁,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山水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

孤高伏龙角,

浮图刺云汉。

高耸如孤独的龙角,浮云像刺破了天空。

这两句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和浮云的飘逸。

\"孤高伏龙角\"形象地描述了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险峻而独特的感觉。\"浮图刺云汉\"则将浮云比喻为刺破了天空的图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峰和浮云的描绘,展现了山景的雄伟和壮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

修林霜雪余,

落叶青红乱。

山林中余霜雪,秋叶青红纷乱。

这两句描绘了山林中残余的霜雪和秋叶的景象。

\"修林霜雪余\"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残余的霜雪,给人一种寒冷和静谧的感觉。\"落叶青红乱\"则描绘了秋天山林中纷乱的落叶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律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感悟。

想见洞中人,

不知时节换。

渴望见到洞中的人,却不知时间已过。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某个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转的感叹。

\"想见洞中人\"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不知时节换\"则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无感,他沉浸在对那个人的思念之中,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人与时间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或友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的无奈和感叹。

咳唾落江东,

江东两眼中。

咳唾落在江东,江东两眼之中。

这两句意味深长的诗句暗示了一种隐喻或象征。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通过\"咳唾落江东\"和\"江东两眼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某种情感或思想的转变。具体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有可能是表达作者对某种境遇人际关系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举头触浮云,

失脚惊飞鸿。

抬头触摸浮云,脚步失足惊起飞鸿。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行走中遭遇突发事件的情景。

\"举头触浮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抬头触摸浮云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追求高远的心态。\"失脚惊飞鸿\"则描绘了作者因为突发事件而脚步失足,惊起飞鸿的情景,通过这一描写,诗人表达了在追求理想追求高远之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逢人自笑谋身拙,

坐使红尘生白发。

遇到他人自嘲志向平庸,坐在红尘中白发生。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岁月流转的反思。

\"逢人自笑谋身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谦虚和对人世间成功追求的看法。\"坐使红尘生白发\"则通过描写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两句诗通过对个人命运和世俗纷扰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追求的坚守。

入山便欲弃人间,

出山又与松筠别。

进山就想离开人间,出山又与松筠分别。

这两句表达了对山林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矛盾情感。

\"入山便欲弃人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厌倦之情。\"出山又与松筠别\"则表达了离开山林时与山中的松筠分别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进山和出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林自然和人世间的矛盾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挣扎。

总体上,《登凤凰山怀子瞻》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向

诗文简析

《登凤凰山怀子瞻》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心灵的归宿之旅,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纷繁的疑惑和对山林自然的向往。

诗文赏析

蜿蜒曲龙腰,

山间隐楼观。

:山脉蜿蜒如龙腰,山间隐藏着楼阁。

:这两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脉的曲折蜿蜒之状,隐约可见山中楼阁的景象。通过山脉和楼阁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宁静之美。

:诗人通过\"蜿蜒曲龙腰\"和\"山间隐楼观\"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山脉的壮美景色。\"蜿蜒曲龙腰\"形象地描绘了山脉蜿蜒曲折的形态,给人以灵动的感觉;\"山间隐楼观\"则暗示了山中有一座隐秘的楼阁,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山水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

孤高伏龙角,

浮图刺云汉。

:高耸如孤独的龙角,浮云像刺破了天空。

:这两句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和浮云的飘逸。

:\"孤高伏龙角\"形象地描述了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险峻而独特的感觉。\"浮图刺云汉\"则将浮云比喻为刺破了天空的图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峰和浮云的描绘,展现了山景的雄伟和壮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

修林霜雪余,

落叶青红乱。

:山林中余霜雪,秋叶青红纷乱。

:这两句描绘了山林中残余的霜雪和秋叶的景象。

:\"修林霜雪余\"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残余的霜雪,给人一种寒冷和静谧的感觉。\"落叶青红乱\"则描绘了秋天山林中纷乱的落叶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律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感悟。

想见洞中人,

不知时节换。

:渴望见到洞中的人,却不知时间已过。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某个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转的感叹。

:\"想见洞中人\"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不知时节换\"则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无感,他沉浸在对那个人的思念之中,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人与时间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或友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的无奈和感叹。

咳唾落江东,

江东两眼中。

:咳唾落在江东,江东两眼之中。

:这两句意味深长的诗句暗示了一种隐喻或象征。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通过\"咳唾落江东\"和\"江东两眼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某种情感或思想的转变。具体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有可能是表达作者对某种境遇、人际关系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举头触浮云,

失脚惊飞鸿。

:抬头触摸浮云,脚步失足惊起飞鸿。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行走中遭遇突发事件的情景。

:\"举头触浮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抬头触摸浮云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追求高远的心态。\"失脚惊飞鸿\"则描绘了作者因为突发事件而脚步失足,惊起飞鸿的情景,通过这一描写,诗人表达了在追求理想、追求高远之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逢人自笑谋身拙,

坐使红尘生白发。

:遇到他人自嘲志向平庸,坐在红尘中白发生。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岁月流转的反思。

:\"逢人自笑谋身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谦虚和对人世间成功追求的看法。\"坐使红尘生白发\"则通过描写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两句诗通过对个人命运和世俗纷扰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追求的坚守。

入山便欲弃人间,

出山又与松筠别。

:进山就想离开人间,出山又与松筠分别。

:这两句表达了对山林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矛盾情感。

:\"入山便欲弃人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厌倦之情。\"出山又与松筠别\"则表达了离开山林时与山中的松筠分别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进山和出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林自然和人世间的矛盾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挣扎。

总体上,《登凤凰山怀子瞻》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向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其他诗经

寄王鍊师

作者:胡奎(明代)

寄王鍊师,明代,胡奎,

安期入东海,采药三蓬莱。东窗绿玉树,岁岁见花开。

弭节昆丘圃,吹笙阆风台。翱翔綵云里,挥手招我来。

安期双黄鹄,相从凌九垓。

92

西江月

作者:汪东(清代)

西江月,清代,汪东,

秋草将衰转绿,暮云欲去翻还。旧时歌舞已阑珊。

新恨如何消遣。

把酒常思风月,登楼却见家山。眼前流水日潺湲。

中有啼珠无限。

52

【正宫】醉太平

作者:曾瑞(元代)

【正宫】醉太平,元代,曾瑞,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

100

日出东南隅行

日出东南隅行,南北朝,王褒,

晓星西北没。朝日东南隅。阳窗临玉女。莲帐照金铺。

凤楼称独立。绝世良所无。镜悬四龙网。枕画七星图。

银镂明光带。金地织成

72

示李叔时二首 其二

示李叔时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千山访我几摧辀,清坐来看十日留。势利白头何足道,古人倾盖有绸缪。

63

早发韦城

作者:韩琦(宋代)

早发韦城,宋代,韩琦,

北去川原极目平,修途尘敛雨初晴。岁丰禾黍高低积,天晓云霞散乱明。

宵露尚漙香草木,朔风时紧撼旗旌。病襟斗觉精神健,屈指乡邦近数程。

90

蜀郡范公景仁挽词三首 其二

蜀郡范公景仁挽词三首 其二,宋代,范纯仁,

伊洛相逢日,忠贤盛集时。游从敦气义,唱和若埙篪。

汉嗣资商老,尧章忆后夔。云亡时共惜,不独故人悲。

94

论语绝句 其七十五

论语绝句 其七十五,宋代,张九成,

一诺要之不可轻,古人于事贵能行。若还行得方为诺,不尔徒言未必诚。

74

伯氏自吴门来辇下再宿即别

作者:武衍(宋代)

伯氏自吴门来辇下再宿即别,宋代,武衍,

把酒论新事,移床问故山。

桑麻云已长,亲戚喜相安。

断雁江湖外,驰心梦寐间。

两年三度别,此别觉尤难。

88

钱秀才要社日呈汉宰诗书以予之钱以长句为谢饶秀才又用社日韵作诗见投因用韵并答二君

钱秀才要社日呈汉宰诗书以予之钱以长句为谢饶秀才又用社日韵作诗见投因用韵并答二君,宋代,刘辰翁,

知津积雨坡云尔,故并涪翁快阁晴。投赠更欣佳士识,眵昏宁待好山明。

浩然放逐缘多病,东野穷愁坐不平。万岁千秋有何得,一杯断勿换浮名。

75

再和雁湖十首 其三

作者:李壁(宋代)

再和雁湖十首 其三,宋代,李壁,

翠华南度几千馀,始见中原与闰俱。千载一时周历数,两河百郡汉舆图。

平南上策归诸葛,伐北奇功属寄奴。安得忠良负雄略,一清关洛到江湖。

30

雍千秋有东岩诗信师古和之矣次其韵

作者:侯宾(宋代)

雍千秋有东岩诗信师古和之矣次其韵,宋代,侯宾,

洼山插曾云,古诗荫修柏。琅玕缭疏垣,为供窗户碧。

地灵轻俗驾,尽扫尘埃迹。一新堂殿容,共诧今胜昔。

朅来厕嘉践,深衣曳方舄。荒□障□风,积润藓侵壁。

可人茶供甘,乳窦出寒液。□龛明石像,断碑摸铁画。

湍江激崩岸,道路几更易。群山碧参差,眼境多克获。

穷幽老不能,负我登山屐。狂歌击唾壶,醉墨纷狼藉。

47

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上寿用崇安之曲

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上寿用崇安之曲,宋代,崔敦诗,

凝旒肃穆,鸣佩舂容。

有酒伊醑,管磬其从。

典礼绚缛,威仪恪共。

颂尧之寿,与天比隆。

46

送韩存宝閤使

作者:冯山(宋代)

送韩存宝閤使,宋代,冯山,

君常慷慨论兵机,喜见韩侯定远归。将略无穷虽世出,秋毫不犯似君稀。

封侯气骨青春在,报主功名白日飞。龌龊簿书何所恋,拟投儒服换戎衣。

7

颂古二十四首 其十六

作者:释胜(宋代)

颂古二十四首 其十六,宋代,释胜,

一个铁额铜头,一人三头六臂。二俱借人鼻孔,却与洞山出气。

3

送月上人住宝积寺

送月上人住宝积寺,宋代,敖陶孙,

天竺应须老辨才,罗浮那得染尘埃。

试看出日朱明观,便是中天积翠台。

起废合归良匠手,安禅好住白云堆。

寄声旧日黄居士,九锁丹函请一开。

55

得告后用范以载侍御卢沟壁间韵

作者:鲁铎(明代)

得告后用范以载侍御卢沟壁间韵,明代,鲁铎,

病思无端鬓有华,乞身刚喜得还家。缘深云梦泽中水,心醉武陵溪上霞。

谙道岂真须老骥,入林聊复羡归鸦。东冈旧业堪衣食,种稻条桑更艺麻。

35

寄职方刘时雍同寮

作者:张弼(明代)

寄职方刘时雍同寮,明代,张弼,

我有故人职方刘,青鸾骨相悬珠眸。吐辞非劲亦非柔,东风吹春明月秋。

少年经义冠南州,时人错认文章流。拜官偶作司马俦,边陲万里劳谋猷。

高冠博带青缣裘,赢马彳亍前无驺。谁知身与庙廊忧,小窗健笔风飕飕。

剚蛟扼虎驱貔貅,事当疑义少冥搜。长僚可否进宸旒,睿谟圣断天地侔。

风行雷厉遍遐陬,顿令愁叹皆歌讴。乃知片言少绸缪,赎取沙场万髑髅。

貂蝉不觉生兜鍪,职方小臣不知由。丈夫济世机可投,冯唐郎署亦伊周。

何须金紫身公侯,我心如蚁才如鸠。也曾十载同君游,出守何能展一筹。

静坐饱餐恒自羞,摩挲老眼斗南楼。望君心事范苏州,悠悠富贵如浮沤。

89

寄王敬美参伯于南康分署时长公开府郧中

寄王敬美参伯于南康分署时长公开府郧中,明代,张元凯,

十载承明侍帝傍,一麾出守意难忘。少微只合居星子,太白谁教到夜郎。

署对匡山看瀑布,县邻彭泽好飞觞。亦知春草天涯绿,客梦先应入楚乡。

23

漫笔 其一

作者:吴琏(明代)

漫笔 其一,明代,吴琏,

三尺龙泉耀日光,深山韬历几星霜。试将磨洗岩前水,瑞气腾空鬼魅藏。

8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