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双橹咿哑摇不住,望中犹自是江南。

0

诗文赏析

篷窗倚坐酒微酣,

淮水无波似蔚蓝。

双橹咿哑摇不住,

望中犹自是江南。

【】

坐在篷窗边,微醺之中,

淮水平静如蔚蓝。

双桨沉闷地摇动着,

眼前的景色依然是江南。

【】

这首诗描绘了汪元量的所处环境和内心感受。诗人坐在篷窗边,微醺之中,眺望着淮水。淮水无波,宛如一片蔚蓝,给人一种宁静、宽广的感觉。他划动着双桨,但桨声沉闷,摇动力度不够,仿佛无法完全抵达远方的江南。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能够在远望的景色中感受到江南的气息,这让他心里充满了亲切和思念。

【】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汪元量以湖州为背景,借景抒发情怀的一部诗集。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诗人倚坐在篷窗边,饮酒微醺,眺望淮水。他发现淮水平静无波,蔚蓝的颜色给他一种宁静和广阔的感觉,仿佛他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然而,他划动双桨时,桨声却沉闷,摇动力度不足,无法完全抵达遥远的江南。尽管如此,他仍能在眼前的景色中感受到江南的气息,这种情感的连接使他心中涌现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交融,表达了对远方江南的思念和向往。尽管身处湖州,但诗人仍能从淮水的景色中感受到江南的韵味,这种情感的传递在读者心中也能勾起对故乡或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调,展示了汪元量细腻的情感和对江南乡愁的真挚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也能领略到江南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其他诗经

山居二十咏 其十三 双鱼

作者:洪适(宋代)

山居二十咏 其十三 双鱼,宋代,洪适,

犀角透鱼龙,石肌蕴星斗。亦有无情花,枝头鱼贯柳。

16

瑞莲诗赠李子才

作者:朱同(明代)

瑞莲诗赠李子才,明代,朱同,

昔年李青莲,嘉号何芳郁。所以闻孙池,娇红变冰玉。

方当移种时,莲房绽新绿。善政犹蒲卢,发达果神速。

旧染出污泥,亭亭起初浴。荒郊昔寥寥,里烟今簇簇。

趋事若子来,那复令頞蹙。瑞气集奇葩,双鸾并肩宿。

岂唯感淳风,政尔励浇俗。既清贵溪流,复浚练江曲。

勋名在朝堂,暂此淹骥足。谁当献斯歌,预拟汗青录。

68

寓言

作者:弘历(清代)

寓言,清代,弘历,

置方丈之屏于十步之前,而不能蔽九仞之山。一指当目,可使不见泰华巅。

画灰促膝,谓弗闻焉。书其后者,不啻耳属于垣。勿恃已之明,勿谓人弗聪。

吾谁欺乎,与时偕行。

91

连夕观女优剧

作者:黄节(清代)

连夕观女优剧,清代,黄节,

众里收身道已孤,忍寒来看舞红毹。世犹毷氉当如是,国与俳优本不殊。

擐甲上场成角戏,张灯连院为群姝。关怀独在闻歌后,可是旁观未察余。

87

江上有怀上官良

作者:严羽(宋代)

江上有怀上官良,宋代,严羽,

忆君怅不乐,立马大江边。塞雁来无际,惊沙度飒然。

客心悬日夜,书札断云天。莫作青山老,空为人所怜。

57

【南吕】一枝花 送人入道

【南吕】一枝花 送人入道,宋代,李致远,

白云留故山,晓月流清涧。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龙虎痴顽,正要别真

赝,都来方寸间。内丹成未饮刀圭,宦情远不登仕版。

【梁州】无中有娇儿姹女,有中无火枣金丹。温温铅鼎清光烂。一泓水静,

一片云闲。一轮月满,一点神安。断七情宝剑光寒,避三尸午夜更残。秘天真离

坎交驰,纵玄旨乙庚配绾,炼希夷金木间关。药阑,岁晚,黄精满地和烟拣,安

排净蚌珠灿。耿耿灵台照夜阑,去蕙留兰。

【尾声】辨清浊不在青白眼,夸悬解何劳道上肝。银海澄澄洞诸幻,快还,

九山,满地松风洞天晚。孤闷

花梢消杜宇魂,藕丝系鸳鸯足。春风丹凤只,夜月翠鸾孤。对景萧疏,空忆

如簧语,最添心上苦。冷清清沉水香残,昏惨惨灯花穗吐。

【梁州】东墙女空窥宋玉,西厢月却就崔姝。便休题月下老姻缘薄。风流偏

阻,好事多辜。蓝田隐璧,沧海遗珠。桃源洞山谷崎岖,阳台路云雨模糊。书斋

中勉强韩香,兰房中生疏郑五,泾河边不寄龙书。怨苦,自取。世间情知他是甚

娘般物,自嗟叹静思虑。直教柳下惠开门不秉烛,薄命寒儒。

【尾】一天愁寻杀裴生杵。千点泪啼斑湘女竹。一轮皓月当空正隐在云雾。

量半幅,素楮,诉不尽燕燕莺莺半分语。

79

熏炉铭

作者:刘向(两汉)

熏炉铭,两汉,刘向,

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57

淩虚台

作者:苏轼(宋代)

淩虚台,宋代,苏轼,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86

刘斯奋见赠长歌次韵

刘斯奋见赠长歌次韵,近现代,刘峻,

世有文章射雕手,我非其人空对酒。浮白常思椎博浪,悬弧终愧居蓬牖。

昨奉新诗快读时,天花灿烂五云驰。清思妙绪如泉涌,得句应嫌八叉迟。

丹心炯炯见衷曲,才调纵横不可束。小骥长鸣汗已红,新松作势霜犹绿。

停杯猛忆蓝塘道,缥缈飞楼迷海雾。剑履宵寒醉歌频,腰肢心碎霓裳舞。

衙役喧呼闹市头,三春骀荡似严秋。弃婴弱母终谁在,挥泪遗民何所投!

弱冠我亦投袂起,短兵接战笔阵里。七年驰骤赤旗风,夜夜梦饮珠江水。

归来喜比获万囷,往事如烟岂足陈。薄躬行健终无力,闭门惟与黄卷亲。

谁云交日浅,情真则已久。何必同怀乃手足,令尊吾师子吾友。

高才可使士衡服,早慧能令子安走。白云飞兮不可留,江水深兮浩浩流。

路迢迢兮千万里,愿与子兮永同舟!

9

题朱邸竹木

作者:虞集(元代)

题朱邸竹木,元代,虞集,

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94

占晴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占晴 其二,宋代,刘攽,

蒸湿何由解,暄和自不禁。片云常蔽日,小雨不成霖。

蚊蟆晴明地,蛟龙老病心。雄风不易得,无处可披襟。

4

诏赐御书稽古两字作口号示子弟

作者:刘敞(宋代)

诏赐御书稽古两字作口号示子弟,宋代,刘敞,

毛玠素屏非俗物,韩棱宝剑得龙渊。谟明敢与皋陶比,稽古虚参尧舜篇。

99

醉花阴 愁

醉花阴 愁,清代,范安澜,

天把閒愁都付我。惯与愁同夥。枉使酒浇愁,酒醒愁来,依旧含愁坐。

也苦愁多缠不过。欲把愁抛躲。不合更思量,眼角眉尖,又被愁关锁。

9

自赞

自赞,宋代,释普岩,

断杨岐正脉,灭临济纲宗。

猿啼碧嶂,月锁千峰。

影落于阗国,人在大辽东。

应缘淡泊,无分从容。

谓是运庵真面目,澄潭不许卧苍龙。

67

夏景 绿荷雨跳珠

夏景 绿荷雨跳珠,宋代,刘辰翁,

荷外雨潇潇,舟如泊断桥。忽惊红粉乱,又见绿珠跳。

万叶明苍水,轻风问步摇。疏疏沾羽盖,点点溅鲛绡。

玉露明金掌,红妆湿翠翘。佩痕留不得,立地使魂销。

15

水调歌头·不见古时月

水调歌头·不见古时月,宋代,刘辰翁,

不见古时月,何似汉时秋。朱陈村里新样,新妇又骑牛。欲脱参前氐後,又说河边河鼓,此会没来由。何处设瓜果,香动帻沟窭。郭郎老,谁为理,岂情流。人间□睡五日,五日复何悠。吾腹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玉友此时好,空负葛巾篘。

41

次陈仲文八月十二八韵

作者:潘牥(宋代)

次陈仲文八月十二八韵,宋代,潘牥,

痴云吹尽月行天,新琢冰轮欠半边。

须信缺中元不缺,便教圆处可长圆。

寒生沙渚雁初下,冷浸纱窗人未眠。

万事虚盈皆此类,几看如镜复如弦。

30

和王给事易简殿试举人五首 其四 考校

作者:程俱(宋代)

和王给事易简殿试举人五首 其四 考校,宋代,程俱,

金闺人静月华生,玉宇风微晓露清。深拱北辰三素远,静看东壁几星明。

嫱嫫岂易欺轩鉴,韶濩那容奏郑声。闻说壶天春日永,恍疑鳌戴欲番更。

23

春雨二首 其一

春雨二首 其一,金朝,冯延登,

山市人归暮雨飞,倚筇久立看檐霏。乍来势若悬麻密,暂止声如鼓瑟希。

砌下蚁归低赤帻,帘间燕入湿乌衣。今宵客梦知安稳,厌浥新凉到枕帏。

64

拗歌

拗歌,明代,卢若腾,

拗叟性拗好必天,天可必乎恐未然;若道天终不可必,何以今年异去年。

去年争构连云宅,去年争置膏腴田;去年二八娉婷女,明珠争买不论钱。

得陇望蜀意未足,营谋最巧祸最先;良田广宅皆易主,娉婷伴宿阿谁边!

狐死兔悲亦何益,后视今犹今视前;此翁留得记性在,虽无急性总无偏。

转祸为福固有道,惟应刻刻念好还;人敢欺天天必怒,人解畏天天自怜。

听我长歌泄天秘,莫笑拗叟拗而颠!

9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