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

作者:方回(宋代)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0

诗文译文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诗文赏析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秋天的景象和人生的哀怨展开。诗人以屈原悼念芙蓉花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逝去事物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了胡人在秋天末期采摘的景象,暗示了秋天的临近。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秋树的变化之感,水花高高地堆积起来,给人以壮观之感。

诗人接下来以芙蓉花为比喻,描绘了秋树的美丽。他认为秋树虽然与莲藕不同,却仍然具备一定的姿彩。但是,诗人认为秋树的生长并不坚贞,它在早晨还沐浴在朝露之中,到了傍晚却已经枯萎。

接着,诗人以花草为喻,描述了人世间的浮华。他认为人们只看重外表,却忽略了内在的实质,因此容颜在美貌逝去后就如同凋谢的花朵一样。

诗人表示自己的宅院已经百废待兴,只有一两根树木依然存留。然而,他无能为力地面对子女的态度,他们对待他的爱如同芳茝一般,而非像对待荞麦一样实在。

整首诗词通过秋天的景象和对花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哀怨之情。诗人感慨人事无常,美丽易逝,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对外表的追求和轻视内在的现象。这首诗词在描绘秋天的壮丽景色的同时,折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深思。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其他诗经

偈六十三首

偈六十三首,宋代,释道宁,

春风习习,春日熙熙。

鸟啼东岭上,花发树南枝。

园林并紫陌,赏玩颇相宜。

行人半醉半醒,游客似憨似痴。

或歌或舞,或笑或悲。

头头尽是吾家事,处处全彰妙总持。

因甚把住,特地生疑。

辜他古德,努力披陈。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92

南窗遗教为刘道亨编修赋

南窗遗教为刘道亨编修赋,明代,程敏政,

南窗人去几朝昏,遗墨能看一卷存。素楮装潢皆手泽,缥囊舒卷半啼痕。

后生继述心良苦,先达流传道可尊。风散芸香沾剩馥,春回兰玉长芳根。

泉蒙养处占羲象,庭训闻诗企鲁论。策似董生还及第,经传刘向本专门。

玉堂绳武推严侍,紫诰貤封荷霈恩。弃简三年嗤伯鲁,书绅终日慕颛孙。

菑畬转觉名家盛,慈教堪令薄俗敦。祀典何当分里社,书声犹记出沙村。

23

题驴瘦岭马铺

题驴瘦岭马铺,宋代,黄叔达,

老马饥嘶驴瘦岭,病人生入鬼门关。病人甘作五溪卧,老马犹思十二闲。

1

癸未新正写怀二首 其一

作者:谢迁(明代)

癸未新正写怀二首 其一,明代,谢迁,

百年虚度四之三,往事悠悠祗自惭。林下身轻犹健步,口中舌在足清谈。

浮生漫讶星霜改,大造真承雨露覃。苦忆旧时行乐伴,舞雩何处试春衫。

55

美接兄从蜀中归知刺史五叔父宦况感赋二首 其二

美接兄从蜀中归知刺史五叔父宦况感赋二首 其二,明代,黎遂球,

新州当孔道,贼寇震邻过。廨壁挂戎服,家僮荷战戈。

孤城幸无恙,别袂泪如何。此后愁鸿雁,阴云燹火多。

16

【双调】寿阳曲 梅影

【双调】寿阳曲 梅影,元代,徐再思,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手帕

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春情

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醉姬

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柳腰

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69

五言诗三首 其一

作者:嵇康(魏晋)

五言诗三首 其一,魏晋,嵇康,

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茍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

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

4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仍邀游灵隐,因次韵答之

作者:苏轼(宋代)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仍邀游灵隐,因次韵答之,宋代,苏轼,

卧闻禅老入南山,净扫清风五百间。我与世疏宜独往,君缘诗好不容攀。

自知乐事年年减,难得高人日日闲。欲问云公觅心地,要知何处是无还。

84

和运使舍人观潮 其二

和运使舍人观潮 其二,宋代,范仲淹,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

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67

送魏广秘校同年

作者:刘敞(宋代)

送魏广秘校同年,宋代,刘敞,

羡君归著老莱衣,风雨纷纭欲别时。会是东堂许为友,自怜扶路不胜悲。

72

题湖山清隐

题湖山清隐,宋代,真德秀,

西湖南山和靖庐,西山东湖清隐居。

皇天从来具老眼,胜地不肯栖凡夫。

眼中西时风月景,胸次万古皇王书。

夫君岂是终隐者,要学川云时卷舒。

40

偈颂二十五首 其四

偈颂二十五首 其四,宋代,释普岩,

马头回,牛头没。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71

映雪斋

作者:郑洪(宋代)

映雪斋,宋代,郑洪,

八窗阑槛倚冰梁,四座图书贝月光。眼眩欲迷《黄竹赋》,神游疑在白云乡。

琼台花满潇潇下,石鼎茶烟细细香。想得哦诗清镜里,霜娥一夜泣潇湘。

50

赠冯参议贵冯以给事中从军交阯擢任其职

作者:王称(明代)

赠冯参议贵冯以给事中从军交阯擢任其职,明代,王称,

平芜古堞晚萧萧,秋尽炎荒草不凋。北望休嗟边徼远,南来已见瘴烟消。

受恩部节分清要,托顾专城协上寮。海国诸生多在席,中朝老将半回貂。

文雄惯草军门檄,地僻曾迂使者轺。万里正看抟羽翼,一枝从此诧鹪鹩。

座中论侠心逾壮,幕下延材气不骄。会见徵书还贾谊,未应投笔羡班超。

愧余感遇情初洽,念尔相逢意独饶。孤馆疗除频见过,遐方溽暑不辞歊。

呼童日午寻茶臼,隔壁时来问醴瓢。正喜词华泉倒峡,俄惊岁月斗旋杓。

星河耿耿当窗见,岛树依依入望遥。一曲剑歌何处写,不堪听尽海门潮。

68

老媪折山樱一枝观其开落

作者:赵鼎(宋代)

老媪折山樱一枝观其开落,宋代,赵鼎,

坐看馀香作雪飞,春风犹恋折来枝。何如就赏芳丛下,留到丹丸结实时。

44

舒彦升监簿挽诗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舒彦升监簿挽诗 其二,宋代,韩淲,

起家荣宦路,纪墓重乡闾。忍见交亲语,应求耆彦书。

成名常自美,遗范久何如。东阜田园在,西山县郭虚。

86

洞仙歌 石山

作者:姚燧(元代)

洞仙歌 石山,元代,姚燧,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73

咏新安许氏石潭

咏新安许氏石潭,明代,祝允明,

沈沈山下潭,粲粲潭中石。结宇子亦贤,喜作石潭客。

将同丘生栖,可有奇章癖。兹标本余契,遐咏亦驰适。

36

夏日游慈云寺

夏日游慈云寺,明代,祝允明,

命俦乘暇日,散步入慈云。野气能遥接,秋光自独存。

小山侵竹尾,细水护松根。众果都连苑,繁花杂植园。

废兴徵老衲,文字哭孤孙。却幸重来好,禅床许北轩。

87

寿林乔化明府

寿林乔化明府,明代,卢龙云,

早岁辞荣访赤松,林泉乐事得相从。归来正似陶彭泽,引去何惭邴曼容。

真率渐成耆社会,优游好袭醉乡封。閒居日就千秋业,翻笑尘游少定踪。

2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