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耳萧萧天欲霜,冬深门巷意苍凉。
一筇径为梅花出,独立斜阳影正长。
耳朵冻得嗡嗡作响,天空即将结霜。
深冬时节,门巷之间弥漫着一片凄凉的意境。
一片梅花从狭窄的小径中绽放出来,
我独自立在斜阳下,身影投得很长。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之感。首句以形容词\"冻耳\"来描绘寒冷的天气,使读者感受到了严寒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诗中的\"冬深\"、\"门巷意苍凉\"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冬天的寒冷和凄凉。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片梅花从狭窄小径中绽放出来的景象,这是作者对生命力和希望的寄托。梅花是冬季中少有的花朵,能在严寒中开放,象征着坚韧和勇气。梅花的出现犹如一线希望,给冬天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温暖。
最后一句\"独立斜阳影正长\"描写了作者独自站在斜阳下的身影,形成了长长的影子。这一景象与前文的凄凉和孤独相呼应,强调了作者的孤独感受和内心的独立坚强。
整首诗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寒冷、凄凉和孤独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梅花的出现,诗人传递了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和思索。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洞仙歌·旧交贫贱,宋代,辛弃疾,
旧交贫贱,太半成新贵。冠盖门前几行李。看匆匆西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
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任掀天勋业,冠古文章,有几个、笙歌晚岁。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
【中吕】朝天子 道院中碧桃,元代,张可久,
道院中碧桃
翠蛾恨谁?青鸾信迟,题诗记清明日。泪弹红雨笑邻姬,同立苍苔地。萼绿仙人,玄都观里,怪刘郎不记得。今春又归,花能几回?且自吹笙醉。
访九皋使君
槿篱,傍水,楼与青山对。一庭香雪糁荼蘼,松下溪童睡。净地留题,柴门还闭,笼开鹤自飞。看梅,未回,多管向西湖醉。
春思
菱花破两边,瑶琴断四弦,恩又翻成怨。黄云孤雁褪花钿,羞掩双鸾扇。归燕年年,离恨绵绵,又西湖拜扫天。寺前,上船,试照我伤春面。
赠司隶傅咸诗,魏晋,张载,
皇灵阐曜,流英敷醇。苞光含素,以授哲人。于赫洪烈,实子厥真。
虑该道机,思穷妙神。汪穆其度,焕蔚其文。实茂成秋,华繁荣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德风云畅,休声响震。
侔踪古昔,越轨曩朝。外骇方域,内冠皇僚。峨峨峻极,谁其能超。
出莅宰守,播化丞苗。入毗帝猷,翼赞均陶。道殊颜孔,勋拟伊皋。
太上立本,至虚是崇。猗欤清规,允迪斯冲。韬纳无方,以光徽融。
嗟我昏曚,怀贤仰风。
思存豫属,厕于末徒。沐浴芳源,仪形训模。重仞幽秘,愿陟其涂。
彼海汤汤,涓流所归。鳞宗龙翔,鸟慕凤飞。瞻顾高景,曷云能违。
未见君子,载渴载饥。
解语花·风销绛蜡,宋代,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送宋前之赴调,宋代,郭祥正,
东冈送终毕,北堂待荣养。短箠跨羸驴,西风吹祖帐。
玉盘堆鲙缕,金船倒新酿。劝君当勇去,回首勿悽怆。
胸中五千卷,立事须少壮。扬名永不灭,孝节乃可尚。
长安集纷华,出处慎所向。肯为声色惑,一婢百金偿。
不知粉黛蠹,血气迷凋丧。胡为发斯言,期予以相将。
满江红 郝仲纯使君守坊州,枉道过予於登封,元代,元好问,
往山中,仲纯留兵骑见候,且约别於洛阳。明日大雨三日,辕辙不可行,行此寄之。使君以贵胄起家,风流有文词,仕至凤翔治中南山安抚使,先保陕州有功,故篇中及之画戟清香,谁得似、韦郎诗笔。还又见、从容车骑,待州西北。竹马儿童应有语,使君姓字人人识。是往时、曾护国西门,金汤壁。千日醉,三更席。事已去,寻无迹。对暮凉灯火怅然如失。万里功名知未免,中年离别万堪惜。恨洛阳、风雨暗旌旗,空相忆。
怀知诗 其十二 吴文定公,明代,祝允明,
穆穆文定,渊渊金玉。风被四远,誉髦归淑。伊余小子,钦承在夙。
籋云骏附,潜泥蠖伏。嗣林衔恤,閟息茅庐。扣户请益,拱肃趋隅。
教曰勖旃,竭景劬书。默尔富获,单辞靡馀。选曹展丘,俾书皇纶。
山房接夕,返楫同津。永言夙好,傍谂前闻。虚膺秪受,充然万珍。
公耆后先,三四及门。一瞻百益,矧曰终身。望之如日,就之如云。
大雅既丧,悼霣徒纷。
与元美登郡楼二首 其二 得云字,明代,李攀龙,
摇落高楼此对君,天涯不复有离群。衔杯大麓来秋色,倚槛邢台过白云。
树杪人家漳水出,城头风雨太行分。极知今日同王粲,赋就还应邺下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