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思二首

饥饿未必死,甘腴能杀人。

憔悴未必殒,逸乐能丧身。

所以岩欲槁,以俭全其真。

秉耒自耕野,腰斧躬采薪。

亦复育书史,自负亨经纶。

兵寇幸无恙,委蛇保天民。

0

诗文赏析

饥饿未必死,甘腴能杀人。

饥饿并不一定会导致死亡,而过度富足却能使人堕落。

这两句呼应,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作者认为饥饿并不一定是致命的,因为在贫困中人们可以通过坚持奋斗来生存下去。然而,过度的享乐和富足却常常导致人们的道德败坏和堕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警惕,提醒人们保持节制和谦逊。

憔悴未必殒,逸乐能丧身。

憔悴不一定会导致灭亡,而纵情享乐却可能使人丧失志向。

这两句诗词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观点。憔悴是指身体憔悴、疲惫不堪,但即使在困苦中,人们仍然可以保持生命的力量。然而,过度的逸乐和放纵可能使人失去目标和追求,导致精神上的堕落和道德败坏。

所以岩欲槁,以俭全其真。

因此,山石即使想要干枯,也能通过节制来保持真实。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节俭的推崇。岩石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能通过节制自身的生长来保持真实的本质。作者借用岩石的形象,寄托了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赞美,认为节制能够保持人的纯真和真实。

秉耒自耕野,腰斧躬采薪。

执耒耕种田地,弯腰用斧采集柴薪。

这两句诗词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传递了勤劳和朴实的价值观。秉耒自耕野表示农民自己握着犁耒耕种田地,腰斧躬采薪则形象地描述了农民弯腰劳作的场景。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劳动的敬重和对朴实生活的赞美。

亦复育书史,自负亨经纶。

同时还培育书籍和历史,自豪于丰富的经纶。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推崇。作者不仅注重实际的劳动,还重视文化的培养。育书史意味着培养学问、研究历史,自负亨经纶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广博知识和卓越才能的自豪。

兵寇幸无恙,委蛇保天民。

兵乱和暴徒幸好未能伤及,坚守保护天下百姓。

最后两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兵寇幸无恙意味着没有兵乱和暴徒的侵扰,委蛇保天民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以坚定的意志保护百姓的安宁和福祉。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康的关切。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生活和价值观的思考。作者通过描述饥饿与甘腴、憔悴与逸乐、岩欲槁与节制等对立的概念,表达了对节制、朴素和劳动的推崇。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知识、文化和社会秩序的重视。这首诗词呼吁人们保持节制、勤劳奋斗,追求真实和纯粹,同时关注社会的和平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其他诗经

奇台

奇台,清代,史善长,

远树千堆合,平沙万井开。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台。

日落明驼走,风声驿骑来。紫狐求不易,高阁且徘徊。

86

梅,清代,张问陶,

冻禽塌翅飞,模糊见人影。林寒夜开未,一院古苔冷。

86

【双调】庆东原 江头即事低

作者:曹德(元代)

【双调】庆东原 江头即事低,元代,曹德,

江头即事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几句杜陵诗,-幅王维画。猿作怪,鹤莫猜,探春偶到南城外。池鱼就买,园蔬旋摘,村务新开。省下买花钱,拚却还诗债。闲乘兴,过小亭,没三杯著甚资谈柄。诗题小景,香销古鼎,曲换新声。标致似刘伶,受用如陶令。

92

善哉行 其二

作者:曹操(两汉)

善哉行 其二,两汉,曹操,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11

赠蔡子笃诗

作者:王粲(两汉)

赠蔡子笃诗,两汉,王粲,

翼翼飞鸾。

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

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

以泝大江。

蔚矣荒涂。

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

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

乱离多阻。

济岱江衡。

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

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

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

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

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

归雁载轩。

茍非鸿鵰。

孰能飞飜。

虽则追慕。

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

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

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

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

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

言赋新诗。

中心孔悼。

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

如何勿思。

40

赠周散骑兴嗣诗二首 其二

赠周散骑兴嗣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吴均,

昔贤当路者,声名振华夏。朱轮玳瑁牛,紫鞚连钱马。

朝花舞风去,夜月窥窗下。想君贵易朋,居然应见舍。

71

姚家寨道中逢李谏议

作者:刘敞(宋代)

姚家寨道中逢李谏议,宋代,刘敞,

萧萧归骑历崔嵬,一见尘中耳目开。授玉同为万里使,望云先识二星回。

北荒鹏跃南溟去,西极马循东道来。世上应无此别远,留连彊尽手中杯。

96

作者:张缜(宋代)

句,宋代,张缜,

两岸更无通步路,四时常有避风船。

77

赠张御史

赠张御史,宋代,郭祥正,

我爱张御史,酒船打拍浮。欲邀天下贤,尽向酒中愚。

世人虽饮酒,只知酒味不知酒意胡为乎。又闻夜归东海头,抚掌唤月当金壶。

须臾虾蟆蚀月黑,公起磨刀代天诛。虾蟆吐月入地走,玉兔还家,桂树不枯。

公方醉卧,嫦娥惊呼。且语东方苍青龙,迟迟推出赫日车。

自然月光不灭,公饮不彻,是时应笑高阳徒。

20

大泉洞

大泉洞,宋代,蒋之奇,

涓涓石含泉,扁舟过其下。大旱日望尔,神功一飞洒。

92

余四一隐君挽诗

作者:韩淲(宋代)

余四一隐君挽诗,宋代,韩淲,

季蜕竟观化,忘机岂冯生。闲亭非故步,佳叙是修名。

有子庶绵远,无官底重轻。遥怜小水寺,松路郁深清。

96

大涤翠蛟寺

作者:韩淲(宋代)

大涤翠蛟寺,宋代,韩淲,

山以水而胜,水以人而清。人水亦何事,乾坤无限情。

酒好满杯饮,诗到一篇成。杜鹃风外啼,青林开晚晴。

8

中秋夜偕朱表侄题月

中秋夜偕朱表侄题月,宋代,金朋说,

晴空光溢玉盘鲜,银汉斓谝斗柄旋。

此夕共为攀桂问,嫦娥着付与谁先。

31

寄所知

作者:谢翱(宋代)

寄所知,宋代,谢翱,

何处识君面,青天云雾裾。携琴上衡霍,玄发向风梳。

别去看流水,三年此踌躇。偶同海鸟梦,为致空中书。

5

晚凉

晚凉,元代,张弘范,

绿阴庭院半昏黄,月窟风来桂子香。好挈一壶呼李白,扁舟归去醉沧浪。

74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明代,李攀龙,

春生仙令鹔鹴袍,风雪褰帷拥佩刀。忽忆鸣珂双阙迥,翻然飞舄五云高。

朝堂不改燕山色,计吏宁分汉主劳。为政只今多异迹,须知帝力到秋毫。

55

丁酉元旦

丁酉元旦,明代,释函可,

自信分明两道眉,瓣香拈起更何辞。死经万后生方重,春到边来远不迟。

属国宁堪九岁待,衡阳无复五年移。还家自是儿孙事,谁道今年未可知。

3

潞河

作者:张弼(明代)

潞河,明代,张弼,

买棹潞河头,南风麦浪秋。正当人欲去,恰值雨初收。

长剑终须试,寒毡且自留。旧时陈仲子,情逐水东流。

43

短歌与一二僚佐登城楼作

短歌与一二僚佐登城楼作,明代,张元凯,

吴钩锈涩不能鸣,匣中隐隐青苔生。高天九月霜华白,草木黄落夫差城。

夫差城中谁作苦,摧眉折腰在行伍。父书徒读亦何为,投笔十年无比数。

藏活曾栖广柳车,沉酣屡谪西曹簿。男儿肮脏安足叹,世上纷纷鼠变虎。

卫青亦是主家奴,须臾功成享茅土。出无知己仕无媒,不如将身隐屠沽。

丈夫空自羡雄飞,今日登临对落晖。满目山川非异国,仲宣何事泪沾衣。

46

思忠

作者:吴琏(明代)

思忠,明代,吴琏,

天恩深似海,无计答埙埃。岁月侵寻去,头颅老大来。

蚁蜂惟主恋,葵藿向阳开。忠悃施无地,新吟只自裁。

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