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天象转,花月地痕虚。

0

诗文译文

泉石天象转,

泉水从天而降,岩石之上映现各种天象。

花月地痕虚。

花朵和月亮的印记在大地上犹如幻影般虚幻。

诗文简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泉水和岩石之间的关系,以及花朵和月亮在大地上的印记,表达了生命的变幻无常和世界的虚幻不实。它反思了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认识到现实世界的表象只是一种幻觉,而真正的本质需要通过思考和领悟来寻找。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泉水和岩石之间的联系以及花朵和月亮在大地上的印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幻觉的思考,探讨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通过融入自然景观,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使更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所展现的主题和意象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中很常见,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常性和存在的虚幻性的思考,与当时以佛教和道教为主要思想信仰的社会环境相契合。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现实世界表象和本质的辨析。

总而言之,这首诗从自然景观中抽象出了人生哲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索与反思。它以其深刻的哲学性和富有意境的词句,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探究和对于世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

释从垣

释从垣,号平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尝从释行元于平江万寿寺。以诗名。事见明正德《永康县志》卷七。

其他诗经

八关斋诗三首 其三

作者:支遁(魏晋)

八关斋诗三首 其三,魏晋,支遁,

靖一潜蓬庐,愔愔咏初九。广漠排林筱,流飙洒隙牖。

从容遐想逸,采药登祟阜。崎岖升千寻,萧条临万亩。

望山乐荣松,瞻泽哀素柳。解带长陵坡,婆娑清川右。

泠风解烦怀,寒泉濯温手。寥寥神气畅,钦若盘春薮。

达度冥三才,恍惚丧神偶。游观同隐丘,愧无连化肘。

3

题刘至诚行乐

作者:戴亨(清代)

题刘至诚行乐,清代,戴亨,

溪回荡云容,虬松势妖矫。日月摩高巅,石瘦青苔老。

科头信芒鞋,临风恣幽讨。箕踞憩云根,苍翠午阴悄。

触目与神谋,精理扩怀抱。得意已忘言,隔涧闻幽鸟。

邃壑古烟深,呼童觅瑶草。

18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其三

作者:王柏(宋代)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其三,宋代,王柏,

空里翻身透出,风前玉立精神。百草头边未觉,还他独占先春。

22

赵松雪承旨瘦马图

作者:董纪(明代)

赵松雪承旨瘦马图,明代,董纪,

将军老去已封侯,汗血功成百战秋。得放华阳春草里,黄金何必更笼头。

89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

作者:王氏(唐代)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唐代,王氏,

江景萧疏,那堪楚天秋暮,战西风柳败荷枯。立夕阳,空凝伫,江乡古渡,

水接天隅,眼弥漫晚山烟树。

【醉春风】寂寞日偏长,别离人最苦。把一封正家书改做诈休书,冯魁不睹

是将我来娶,娶。知他是身跳龙门,首登虎榜,想这故人何处?

【红绣鞋】往常时冬里卧芙蓉ブ褥,夏里铺藤席纱忄厨,但出门换套儿好衣

服。不应冯魁茶员外,茶员外钞姨夫,我则想俏双生为伴侣。

【迎仙客】见一座古寺宇,盖造得非常俗,见一个僧人念经掐着数珠。待道

是小梨,却原来是老院主,俺是个檀越门徒,问长老何方去?

【石榴花】看了那可人江景壁间图,妆点费工夫。比及江天暮雪见寒,盼平

沙趁宿,落雁无书。空随得远浦帆归去,渔村落照船归住。烟寺晚钟夕阳暮,洞

庭秋月照人孤。

【斗鹌鹑】愁多似山市晴岚,泣多似潇湘夜雨。少一个心上才郎,多一个脚

头丈夫。每日价茶不茶饭不饭百无是处,教我那里告诉。最高的离恨天堂,最低

的相思地狱。

【普天乐】腹中愁,诗中句。问甚么失题落韵,跨胃骑驴。想着那得意时,

着情处。笔尖题到伤心处,不由人短叹长吁。嘱付你僧人记取,苏卿休与,知他

双渐何如?

【上小楼】怕不待开些肺腑?都向诗中分付。我这里行想行思,行写行读,

雨泪如珠。都是些道不出,写不出,忧愁思虑,了不罢声啼哭。

【幺】他争知我嫁人,我知他应过举。翻做了鱼沉雁杳,瓶坠簪折,信断音

疏。咫尺地半载余,一字无。双郎何处?我则索随他泛茶船去。

【十二月】无福效同俦并侣,有分受枕剩衾余。想起来相思最苦,空教人好

梦全无。擗飞了清歌妙舞,受了些寂寞消疏。

【尧民歌】闪得人凤凰台上月儿孤,趁帆风势下东吴。我这里安桅举棹泛江

湖,到不如沉醉罗帏倩人扶。踌躇,踌躇,天边雁儿遥,枉把佳期误。

【耍孩儿】这厮不通今古通商贾,是贩卖俺愁人的客旅。守着这厮愁闷怎消

除,真乃是牛马而襟裾。斗筲之器成何用,粪土之墙不可圬。想俺爱钱娘乔为做,

不分些好弱,不辨贤愚。

【三煞】娘呵你好下得好下得!忒狠毒忒狠毒!全没些子母情肠肚。则好教

三千场失火遭天震,一万处疔疮生背疽。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

在水面上遭徒。

【二】我上船时如上木驴,下舱时如下地府,靠桅杆似靠着将军柱。一个随

风倒柁船牢狱,趁浪逐波乘槛车。伴着这扌若人物,便似冤魂般相缠,日影般相

逐。

【一】他正是冯魁酒正浓,苏卿愁起初,下船来行到无人处。我比娥皇女哭

舜添斑竹,比曹娥女泣江少一套孝服。则怕他瞧破俺情绪,推眼疾偷掩痛泪,佯

呵欠带几声长吁。

【尾】比我这泪珠儿何日干?愁眉甚日舒?将普天下烦恼收拾聚,也似不得

苏卿半日苦。

72

次郑校书左掖闻莺之作

作者:王褒(明代)

次郑校书左掖闻莺之作,明代,王褒,

白头著作文人行,左掖闻莺有短章。委佩乍分花外仗,停骖归滞柳边墙。

谪仙老去乡心切,贾至才高野趣长。自笑云泥踪迹异,无因倾耳接飞觞。

27

次韵韩康公二首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次韵韩康公二首 其一,宋代,刘攽,

叠石疏篁浅药苗,淡云清雨意寥寥。酂侯僻地规摹别,荀令西濠步武遥。

绕砌芝兰欢内集,满蹊桃李慰佳招。原情独恨飞鸿远,怅望三秋咏采萧。

78

黄觉东游

作者:杨亿(宋代)

黄觉东游,宋代,杨亿,

乡关迢遰数千里,场屋蹉跎二十年。三献犹垂卞和泪,几人先著祖生鞭。

风尘漫索长安米,禾黍全荒负郭田。关外贤豪遍投分,赵囊回日满金钱。

70

蕃欲为辰阳之行适寺簿先生以使事来武陵既获再侍又蒙俯用近者寄上鄙韵赐之辄复次韵叙别并呈子实百六丈

作者:赵蕃(宋代)

蕃欲为辰阳之行适寺簿先生以使事来武陵既获再侍又蒙俯用近者寄上鄙韵赐之辄复次韵叙别并呈子实百六丈,宋代,赵蕃,

岁事有丰俭,民情关悴荣。蓄储虽具数,郡邑颇空名。

为国深存虑,劳公作是行。违离频领引,邂逅复心倾。

有志空前躅,无成愧此生。匆匆还进棹,草草仅班荆。

对雨埙篪句,看云手足情。千林唤归去,一雨劝催耕。

52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二

作者:张栻(宋代)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二,宋代,张栻,

秋后冬前一月晴,小园佳处日经行。半山木落楼台露,几树霜馀橘柚明。

23

戏呈府公

作者:刘敞(宋代)

戏呈府公,宋代,刘敞,

残春亦无几,短夜不须眠。翠幕深灯烛,清风引管弦。

诙谐玩兹世,醉倒忘吾年。不作方外趣,安知濠上贤。

51

和江学士闻蝉

作者:刘敞(宋代)

和江学士闻蝉,宋代,刘敞,

微阴变潜律,浓雾引疏音。时化能无感,清吟独有心。

萧条映落日,断续响中林。秋风忽满眼,叹息岁华深。

55

十二月雷后作

作者:刘敞(宋代)

十二月雷后作,宋代,刘敞,

腊破春光逼眼来,暄风膏雨杂轻雷。黑貂已敝京尘里,兴发犹堪贳酒杯。

12

颂古三首

颂古三首,宋代,释宝印,

千尺丝纶直下垂,锦鳞拨刺上钩时。

斜风细雨歌归去,醉倒蓬窗百不知。

95

题适南亭呈程给事二首 其一

作者:陆佃(宋代)

题适南亭呈程给事二首 其一,宋代,陆佃,

子真仙去学乔松,华宇经营得我公。海近蓬瀛全彷佛,山经楼阁半虚空。

一千里地檐前月,九万程天座上风。从此鉴中登望好,却应浑胜水晶宫。

69

海月风帆

作者:卢宽(明代)

海月风帆,明代,卢宽,

仙岩瞰海涵真迹,古来却有人能识。舟行往来渺茫间,帆影分明印岩石。

潮生恶浪翻鱼龙,潮平千里如鉴空。夜深明月浸波底,隐映真如罨画中。

64

杂咏十首 其四 学圃

杂咏十首 其四 学圃,明代,张元凯,

芍药恣欢谑,桃李竞光华。吾本葵藿士,弃之等尘沙。

负郭开三径,言树桑与麻。兼之艺蔬韭,春雨生萌芽。

接竹引寒泉,薙草驱鸣蛙。绕畦白水流,傍屋青山斜。

浊酒聊自慰,劳力何须嗟。终作灌园人,且卖故侯瓜。

9

梦还濠弦草堂

梦还濠弦草堂,明代,方国骅,

草堂昨夜梦,了了见茅屋。画壁存龙蛇,去向月痕读。

破瓦盈蛛丝,短檐巢小鵴。直指当年题,日色照离陆。

侧户履花寮,兰芷香若馥。厨烟淩高霄,庶妇馐馨蔌。

出还理邺架,恍惚昔万轴。细雨湿庭阶,父老相过逐。

予亦冠盖迎,樽罍走童仆。山鸡觉蘧然,往事千行哭。

68

豫章陈生纪善堪舆诗以赠之

豫章陈生纪善堪舆诗以赠之,明代,王廷陈,

汝擅青乌术,频为黄鹤游。山川委情状,岁月傍穷愁。

善补神功就,能令鬼福酬。高踪何所似,漂泊一虚舟。

60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其八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其八,明代,李应祯,

竹幽补堂坳,树古嵌坳缝。窦黑炊烟熏,坎平钟乳壅。

盘盘栈道危,炜炜水泉动。

8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