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芙蓉岭对镜岭羊斗岭新岭塔岭赋短歌五首

作者:方回(宋代)

千钧巨石百十万,乱堆横峙塞山涧。

故今流水作呜咽,行人厌闻犹喜阚。

芙蓉非花镜非镜,无可充君耳目玩。

第一岭望二三岭,蜿蜒似作长蛇缓。

努力向前兮不须叹。

君不见老夫足垠斗天下,临危岂是趦趄者。

0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山岭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描述了巨石堆积、山涧纵横的景象。作者通过描绘流水的哀咽声,表达了行人对于这种阻碍的厌倦,但却依然对挑战充满喜悦。诗中出现的芙蓉与镜,既不是真正的花朵,也不是真正的镜子,无法满足君王的审美。诗人以此暗示,物质的享受和虚荣的追求并不能满足人的心灵需求,对于真正的美和价值要有更深入的体悟。

诗中的第一岭望二三岭,形容山岭连绵起伏,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缓慢前进。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前行的决心,努力向前,不再叹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态度。他自称“老夫”,自豪地说自己在足球比赛中垄断了整个天下,面对危险时,岂会像那些畏缩不前的人一样退缩呢?这表现出诗人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寓意了对于困难的克服和挑战的勇敢面对。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困难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寓含了一种追求真正美和价值的思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其他诗经

本来寺

本来寺,近现代,马一浮,

佛地人间有,心如万法忘。

山深无客至,坐久觉花香。

竹影寒相对,茶烟静不飏。

楼开弹指顷,何必羡西方。

96

鹧鸪天 题凝若小照

鹧鸪天 题凝若小照,清代,郑元昭,

偶坠禅花入世间。西风吹瘦上眉湾。黄昏萝石愔愔坐,瀹茗添香意思闲。

秋影淡,夕烟寒。披图依约梦中看。思量携手同明月,恨阻千山与万山。

98

春霁和子安

春霁和子安,明代,皇甫汸,

东墅春云敛,西岩霁景赊。因风疑拂柳,着雨似催花。

潭皎衔微月,江酣带落霞。陶芳非仗酒,何以度年华。

20

宫词

宫词,宋代,王仲修,

大晟修成六律新,铿锵雅韵格三灵。

殿前九奏人心悦,定有来仪凤舞庭。

92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

作者:王氏(唐代)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唐代,王氏,

江景萧疏,那堪楚天秋暮,战西风柳败荷枯。立夕阳,空凝伫,江乡古渡,

水接天隅,眼弥漫晚山烟树。

【醉春风】寂寞日偏长,别离人最苦。把一封正家书改做诈休书,冯魁不睹

是将我来娶,娶。知他是身跳龙门,首登虎榜,想这故人何处?

【红绣鞋】往常时冬里卧芙蓉ブ褥,夏里铺藤席纱忄厨,但出门换套儿好衣

服。不应冯魁茶员外,茶员外钞姨夫,我则想俏双生为伴侣。

【迎仙客】见一座古寺宇,盖造得非常俗,见一个僧人念经掐着数珠。待道

是小梨,却原来是老院主,俺是个檀越门徒,问长老何方去?

【石榴花】看了那可人江景壁间图,妆点费工夫。比及江天暮雪见寒,盼平

沙趁宿,落雁无书。空随得远浦帆归去,渔村落照船归住。烟寺晚钟夕阳暮,洞

庭秋月照人孤。

【斗鹌鹑】愁多似山市晴岚,泣多似潇湘夜雨。少一个心上才郎,多一个脚

头丈夫。每日价茶不茶饭不饭百无是处,教我那里告诉。最高的离恨天堂,最低

的相思地狱。

【普天乐】腹中愁,诗中句。问甚么失题落韵,跨胃骑驴。想着那得意时,

着情处。笔尖题到伤心处,不由人短叹长吁。嘱付你僧人记取,苏卿休与,知他

双渐何如?

【上小楼】怕不待开些肺腑?都向诗中分付。我这里行想行思,行写行读,

雨泪如珠。都是些道不出,写不出,忧愁思虑,了不罢声啼哭。

【幺】他争知我嫁人,我知他应过举。翻做了鱼沉雁杳,瓶坠簪折,信断音

疏。咫尺地半载余,一字无。双郎何处?我则索随他泛茶船去。

【十二月】无福效同俦并侣,有分受枕剩衾余。想起来相思最苦,空教人好

梦全无。擗飞了清歌妙舞,受了些寂寞消疏。

【尧民歌】闪得人凤凰台上月儿孤,趁帆风势下东吴。我这里安桅举棹泛江

湖,到不如沉醉罗帏倩人扶。踌躇,踌躇,天边雁儿遥,枉把佳期误。

【耍孩儿】这厮不通今古通商贾,是贩卖俺愁人的客旅。守着这厮愁闷怎消

除,真乃是牛马而襟裾。斗筲之器成何用,粪土之墙不可圬。想俺爱钱娘乔为做,

不分些好弱,不辨贤愚。

【三煞】娘呵你好下得好下得!忒狠毒忒狠毒!全没些子母情肠肚。则好教

三千场失火遭天震,一万处疔疮生背疽。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

在水面上遭徒。

【二】我上船时如上木驴,下舱时如下地府,靠桅杆似靠着将军柱。一个随

风倒柁船牢狱,趁浪逐波乘槛车。伴着这扌若人物,便似冤魂般相缠,日影般相

逐。

【一】他正是冯魁酒正浓,苏卿愁起初,下船来行到无人处。我比娥皇女哭

舜添斑竹,比曹娥女泣江少一套孝服。则怕他瞧破俺情绪,推眼疾偷掩痛泪,佯

呵欠带几声长吁。

【尾】比我这泪珠儿何日干?愁眉甚日舒?将普天下烦恼收拾聚,也似不得

苏卿半日苦。

72

【双调】清江引 春光荏苒如

【双调】清江引 春光荏苒如,元代,刘时中,

春光荏苒如梦蝶,春去繁华歇。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去也。

39

送李著作赴四明

作者:赵湘(宋代)

送李著作赴四明,宋代,赵湘,

暂辞芸阁伴,欲上海边城。

地近瀛州见,山连越水迎。

驻帆寒草动,移旆晓霞明。

到日新题出,登高待雪晴。

19

酬从弟惠连

酬从弟惠连,南北朝,谢灵运,

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峯。

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

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

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

夕虑晓月流,朝忌曛日驰。

悟对无厌歇,聚散成分离。

分离别西川,回景归东山。

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

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

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

洲渚既淹时,风波子行迟,务协华京想,讵存空谷期。

傥若果归言,共陶暮暮时。

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遨。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鸣嘤已悦豫,幽居犹郁陶。

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66

绝句 其二十八

作者:吕岩(唐代)

绝句 其二十八,唐代,吕岩,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

18

闻呼鹰

作者:王翰(唐代)

闻呼鹰,唐代,王翰,

九月清霜杀草莱,谁人出猎傍山隈。一声高向林边起,大翮翻从云外来。

秪为恋恩飞不去,岂因求食唤将回。当年亦有荆州牧,曾筑秋风百尺台。

78

高士咏。段干木

作者:吴筠(唐代)

高士咏。段干木,唐代,吴筠,

干木布衣者,守道杜衡门。德光义且富,肯易王侯尊。
魏主钦其贤,轼庐情亦敦。秦兵遂不举,高卧为国藩。

72

南圻游挕山得宋儒游文清公嘿齐题名于苔藓中洗而拓之

南圻游挕山得宋儒游文清公嘿齐题名于苔藓中洗而拓之,清代,全祖望,

乾淳薪火绍湖湘,白下登楼有漫塘。多少遗书都泯灭,谁寻心画到荒冈。

69

和原甫郓州乐郊诗

作者:刘攽(宋代)

和原甫郓州乐郊诗,宋代,刘攽,

人事有背向,胜游不长绝。闻公乐郊行,慷慨矜岁月。

东山翠屏秀,卢水寒玉直。尚有昔来人,借问宁异昔。

菱蕖乱幽芳,梧竹凝茂阴。始知秋意高,讵厌徂岁深。

因宜付乐妨,大巧当不为。岛鱼皆自欢,贤者能勿违。

华堂庇深沉,皋壤极虚旷。清池湛明辉,寒郊无近响。

公来会旌旆,公晏盛笳鼓。鲁酒若醍醐,齐讴艳巴楚。

采芹自胥乐,食葚怀好音。因成池上篇,为想思归吟。

63

庚午蛾眉亭

作者:张埴(宋代)

庚午蛾眉亭,宋代,张埴,

漠漠西淮云散,滔滔东海潮归。

鸥鸟飞来石壁,柳花扑上人衣。

23

某在洛中蒙朝请惠书促归兼录示赏家园芍药两绝比离洛中芍药已阑矣因次元韵追和二首 其一

某在洛中蒙朝请惠书促归兼录示赏家园芍药两绝比离洛中芍药已阑矣因次元韵追和二首 其一,宋代,毕仲游,

花开次第剪繁枝,先后争妍各是时。谩和新篇随尺素,何须亲见始题诗。

15

宫词 其五十七

宫词 其五十七,宋代,张公庠,

西苑池台驾幸时,内家朱毂尽陪随。满宫学士多题咏,不减词臣应制时。

45

子客昆山得荐严荐严长老时道人散朗开远不

子客昆山得荐严荐严长老时道人散朗开远不,宋代,敖陶孙,

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

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

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

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

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

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

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

计程南山北,托宿东院西。

绝怜维摩休,而置法喜妻。

是身於虚空,了不碍角圭。

四大师本无,客亦何所携。

颇闻弁山隅,髯松人儿啼。

山神喝连声,已受三十篦。

岂知沩山牛,未脱靶与犁。

去来同一云,未觉道理睽。

幸忽使竹归,留与老凤棲。

鉴齿恐无对,后期当噬脐。

78

春日杂咏二首 其一

春日杂咏二首 其一,元代,吴师道,

二月忽将半,一春能几时。寒随鸿雁别,雨赴杏花期。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登楼思无限,孤客在天涯。

32

题小景便面

题小景便面,元代,柯九思,

渚宫正在绿杨西,凤管龙笙法曲齐。宋玉赋成争讽咏,荷花深处起凫鹥。

76

屏风山

屏风山,元代,李溥光,

何年云母化苍颜,阖境居民尽仰瞻。应是山城春意少,天教遮断北风寒。

8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