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篷窗坐似禅,景州城外更凄然。
官河宛转无风力,马曳驴拖鼓子船。
这首诗以湖州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外的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一种凄凉、贫困的情绪。诗中的高楼窗前坐者如禅修者,静谧的氛围与景外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生活的孤寂和压抑。官河无风,船只被马和驴拉拖,揭示了人们的生活艰辛和贫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湖州城外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民的真实生活,呈现了一幅朴素而真实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它也可以引发读者对社会贫困、城乡差距等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种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通过简约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使读者在品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某种共鸣和情感共振。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海若累许惠漳茶未见践约是日见其斋中已放径取其佳者以归诗以释言,清代,全祖望,
殷红粹白成连理,天巧人功各到头。宿诺未应长见款,责言亦复更谁尤。
曹柯返地知何术,楚客忘弓且莫愁。从此漳茶添典故,巧偷豪夺总风流。
偕学子游都峤,宋代,高登,
甲子岁秋杪,负罪西南驰。
脚历山万重,身坠天一涯。
茅茨蔽聚落,培塿围孤埤。
何处有洞天,玄真之所栖。
维南颇挺拔,隐隐浮修眉。
采菊东篱下,悠然一见之。
欲往觉旌摇,兀坐嗟黏黐。
彼美二三子,知我多爱奇。
□□□□□,□□登翠微。
天公喜我来,阁雨云垂垂。
坤灵喜我来,林壑回春姿。
山禽喜我来,上下鸣嘤咿。
江梅喜我来,蓓蕾敷南枝。
高兴□幽寻,绝□□□□。
□□□如许,郁葱琐烟□。
谁遣衢聃徒,列此怪状为。
□冯贤主人,痛□弥年非。
我生逢百罹,不慕太庙牺。
况从夺袍简,欣若脱马羁。
投荒得胜践,□与□分宜。
清芬追六逸,余龄寄三危。
明时甘自誓,敢□□□词。
暂游已难得,短畧仍易移。
山脚趣回驭,□□□□□。
□□意默契,欲下思惧迟。
准拟供冥搜,草木□□□。
□气知多少,凄入诗人脾。
暮途双迳松,归马四□□。
出没山光里,乌帽风波披。
雪中检故书见王深甫书因寄,宋代,刘攽,
积雪閟穷巷,天寒四岑寂。常时能来人,今兹亦绝迹。
探囊理文书,卷轴浩堆积。岁序往不留,其人或成昔。
忽如二三子,共此笑言适。我游皆可人,回也实莫逆。
诗句何轩轩,有若风中翼。使我多闻知,令我手不释。
闻君不作官,作官固无益。由来全生士,不以时世激。
请问紫芝翁,宁知五鼎食。开门望四野,天地漫无隙。
老鹰冻不飞,何由寄消息。
腊日出猎近交,宋代,韩琦,
悲风吼林霜草白,杀气棱棱惨空碧。因畋讲事比其时,况值嘉平农已隙。
暂整和门出近郊,猎猎旌旗原烧赤。狩场一望天四垂,貔虎意豪犹恨窄。
鼓动围开翼复箕,人知部分如刀划。飞刊窜伏不得暇,狡兔幸生徒奋掷。
饥鹰眼捷翅头健,下鞲风发无虚搦。鹘拳交击或未仆,继嗾韩卢追以咋。
忽穿丛薄失所捕,耻焉便纵摩霄翮。不似寒鸱得腐鼠,傲然直视鸳雏嚇。
乌鹑鹊雉曷足数,亦有晨风竞搜索。其间骇兽欲陵突,焊卒争趋矜手格。
前驱返旆弗及舍,邱山大委虞中获。翻车泻酒犒士众,万刀刲肉恣燔炙。
塞防寓令岂徒然,不在诗人刺荒癖。王者设官犹取众,大奸宿猾许擒扼。
乘时废职莫自效,勿谓鸷鸟无全策。别有老狐智计巧,只就高城营窟宅。
疑冰识扱行步稳,此日胡由见踪迹。雕兮雕兮未得志,将军愤懑如何释。
泛泛水中凫,宋代,李昭玘,
泛泛水中凫,上下声相呼。徜徉信波浪,澡濯羞泥污。
晴洲漾蘋荇,雨岸眠菰蒲。饮啄亦自足,飞游谁我拘。
侯门大池籞,富屋夸庖厨。何惭久垂翅,未愿轻投躯。
虽非黄鹄举,幸与白鹭娱。逃烹笑穷雁,啄腐嗟饥乌。
三秋熟粱稻,万里开江湖。寄言泽中子,何用张罗□。
社中延李本宁先生同集承见赠四章答和如数 其二,明代,卢龙云,
留都实旧邦,万年等丰镐。钟山接石城,长江复环抱。
太平多欢娱,曹务亦稀少。眷焉心所知,相与事幽讨。
慕类情每殷,结盟以为好。休浣迭命觞,意气恒倾倒。
篇翰各自雄,聊此谢尘扰。服义畏友朋,群疑互质考。
次韵答丘时雍太守二首 其二,明代,张弼,
轻风细雨晚凉馀,摵摵庭梧叶渐疏。念我此时来手笔,爱公何日举肩舆。
欺人岁月翩翩尔,随世功名碌碌如。矫首番湖几千里,伤心归雁一行书。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