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

作者:张栻(宋代)

惟天之心,矜我下民。

民不违天,使尔有成。

0

诗文赏析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乃作熙熙阳春之诗二十四章章四句以示父老俾告于乡之人而歌之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张栻拼音读音参考

张栻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

其他诗经

时人为张周刘三姓语

作者:佚名(隋代)

时人为张周刘三姓语,隋代,佚名,

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

80

春日郊行杂咏 其八

作者:弘历(清代)

春日郊行杂咏 其八,清代,弘历,

掩映耕云种雨家,金吾行处不教哗。豳风图画谁传得,海子门西十里斜。

58

郊外醉题嘲徐子一首

郊外醉题嘲徐子一首,明代,黄省曾,

兰塘翠苑春游赊,笑指平康卖酒家。我把苏台一片月,樽前照尔颜如花。

吴宫西子枉倾国,綵云已□归尘沙。红妆对汝不衔酒,徒看宝镜生嗟嗟。

32

东风第一枝 立春日,和竹屋韵

作者:姚华(清代)

东风第一枝 立春日,和竹屋韵,清代,姚华,

碧盌分浆,雕盘荐饼,江梅初过寒雨。酒花香泛新情,烧痕远连故土。

皇都绝胜,怎约束、东风情绪。渐老怀、辜负春归,懒赋庾郎愁句。

冰解冻、鲤泉试吐。刀罢剪、燕钗低舞。草尘青候飞葭,柳蘖翠回败缕。

北云辇素,早梦破科名佳遇。莫秉烛、从此沉酣,肯浅淡容春去。

32

【中吕】朝天曲 沛公,大风

【中吕】朝天曲 沛公,大风,元代,薛昂夫,

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子牙,鬓华,才上非熊卦。争些老死向天涯,只恁垂钩罢。满腹天机,天人齐发,武王任不差。用他,讨罚,一怒安天下。

伍员,报亲,多了鞭君忿。可怜悬首在东门,不见包胥恨。半夜潮声,千年孤愤,钱塘万马奔。骇人,怒魂,何似吹箫韵?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邵平,不平,楚汉争秦鼎。将军便去作园丁,软了英雄性。瓜苦瓜甜.秦衰秦盛,青门浪得名。此生,本轻,不是封侯命。

假王,气昂,跨下羞都忘。提牌不过一中郎,漂母曾相饷。蒯彻名言,将军将强。良弓不早藏。未央,法场,险似坛台上。

叔孙,讨论,早定君臣分。礼成文武两班分,舞蹈扬尘顺。拔剑争功,垂绅消忿,方知天子尊。武臣,勇人,也被书生困。

丙吉,宰执,燮理阴阳气。有司不问尔相推,人命关天地。牛喘非时,何须留意?原来养得肥。早知,好吃,杀了供堂食。

子陵,价轻,便入刘郎聘。等闲赢得一虚名,卖了先生姓。百尺丝纶,千年高兴,偶然一足横。帝星,客垦,不料天文应。

董永,卖身,孝感天心顺。谁知织女是天孙,同受为奴困。自有牛郎,佳期将近,书生休认真。本因,孝亲,不是夫妻分。

老莱,戏采,七十年将迈。堂前取水作婴孩,犹欲双亲爱。东倒西歪,佯啼颠拜,虽然称孝哉。上阶,下阶,跌杀休相赖。

董卓,巨饕,为恶天须报。一脐然出万民膏,谁把逃亡照?谋位藏金,贪心无道,谁知没下梢!好教,火烧,难买棺材料。

杜甫,自苦,踏雪寻梅去。吟肩高耸冻来驴,迷却前村路。暖阁红炉,党家门户,玉纤捧绿醑。假如,便俗,也胜穷酸处。

洞宾,道人,未到天仙分。岳阳三醉洞庭春,卖墨无人问。欲斩黄龙,青蛇犹钝,纯阳能几分。养真,炼神,却被仙姑困。

伯牙,韵雅,自与松风话。高山流水淡生涯,心与琴俱化。欲铸钟期,黄金无价,知音人既寡。尽他,爨下,煮了仙鹤罢。

则天,改元,雌鸟长朝殿。昌宗出入二十年,怀义阴功健。四海淫风,满朝窑变,《关雎》无此篇。弄权,妒贤,却听梁公劝。

孟母,丧夫,教子迁离墓。再迁市井厌屠沽,迁傍芹宫住。如此三迁,房钱无数,方成一大儒。问猪,引取,好辩长于喻。

弄玉,度曲,只道吹箫苦。谁知凤只和鸾孤,吹到声圆处。明月台空,萧郎同去,秦王一叹吁。假如,嫁夫,明白人间住。

采鸾,怕寒,甲帐无人伴。文箫连累堕人间,卖韵供烟爨。谁使思凡,尘缘难断,羞还玉女班。紫坛,犯奸,误了朝元限。

禄山,玉环,子母肠难断。何须兵变陷长安,且向宫中乱。赶得三郎,鸾舆逃窜,连云蜀道难。内奸,外反,误却霓裳慢。

老矣,倦矣,消减尽风云气。世情嚼蜡烂如泥,不见真滋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便得来真做的,布衣,袖里,试屈指英雄辈。

好官,也兴阑,早勇退身无患。人生六十便宜闲,十载疏狂限。买两个丫鬟,自拈牙板,一个歌一个弹。醒时节过眼,醉时节破颜,能到此是英雄汉。

12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其二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掖门相对敞铜镮,䡾䡾飞甍在两间。润色平生知地禁,登临此日愧身闲。

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忽忆初来秋尚早,紫微花点绿苔斑。

13

去岁得一联“岂敢燕台矜马骨,颇同安邑嗜猪肝”,今足成之

去岁得一联“岂敢燕台矜马骨,颇同安邑嗜猪肝”,今足成之,近现代,刘雄,

贫居早觉此心安,惟触流光感万端。岂敢燕台矜马骨,颇同安邑嗜猪肝。

十年望去遽如许,千里归来春已残。世事乘除能几剩,好从黄卷觅清欢。

55

魏京诗 其二十

作者:刘敞(宋代)

魏京诗 其二十,宋代,刘敞,

翼翼之土,天子国之。穆穆原庙,圣人则之。

55

答卓民表送茶

作者:朱松(宋代)

答卓民表送茶,宋代,朱松,

搅云飞雪一番新,谁念幽人尚食陈。髣髴三生玉川子,破除千饼建溪春。

唤回窈窈清都梦,洗尽蓬蓬渴肺尘。便欲乘风度芹水,却悲狡狯得君嗔。

41

金陵

金陵,宋代,郭祥正,

洗尽青春初变晴,晓光微散淡烟横。谢家池上无多景,只有黄鹂一两声。

17

满江红 其三 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

作者:管鉴(宋代)

满江红 其三 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宋代,管鉴,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

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时不再,欢难屡。心未老,杯频举。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

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1

牛渚曲

作者:王遂(宋代)

牛渚曲,宋代,王遂,

岷江赴东海,牛渚镇中流。

古来济渡处,落日迷沧洲。

江东名胜士,清谈付悠悠。

氛埃更五闰,毒烈遍九州。

六龙起当天,爝火不敢留。

长绳系佛塔,铁缆济王舟。

执玉朝群后,职方登九丘。

民生三代后,不数李与刘。

太平二百年,内宁忘外忧。

一马飞渡江,王气东南浮。

谁为逆胡计,敢作明神羞。

饮水昧佛狸,投鞭效坚头。

萧萧杨林渡,寒日风飕飀。

烟雨出蒙冲,霜雪挥戈矛。

夜半虏帐惊,明日无胡酋。

笑谈折樽俎,心胆落毡裘。

诸夷戒谋夏,三边罢防秋。

时从老枝问,吃吃谈不休。

创业道何盛,中兴德几侔。

禹绩渺千载,武功待人收。

天方厌此虏,吾忍忘其仇。

偷安固大患,幸胜非良筹。

外防固难驰,内政何当修。

两山点蛾眉,攒此千古愁。

小臣乏长策,何以裨前流。

请因受邑地,为赋艰难由。

87

遣兴十首 其一

遣兴十首 其一,宋代,员兴宗,

好在青山成独往,无端赤县拥清曹。会须披草对田叟,岂问无豪即易高。

96

赠老禅

赠老禅,宋代,沈与求,

霜根刺刺猬圆颅,犹倚禅床听木鱼。底事世缘能老我,到头尘事不关渠。

磨砖几日能成鉴,闭户何人欲造车。若有小参重问讯,试寻消息向真如。

86

三峰草堂 其一

作者:程俱(宋代)

三峰草堂 其一,宋代,程俱,

庭前双梧一亩阴,禅房萧森花木深。清霜脱叶空山响,梦觉寒窗松月林。

24

野鹘行

野鹘行,宋代,萧立之,

空山落日见野鹘,千仞峰尖巢嵂屼。脚根不受绦旋萦,眼底熟知狐兔窟。

翻云掠草惊万人,招呼不来难可驯。不来未必非君福,饥啄君家鸡与鹜。

80

夜色

夜色,宋代,游九言,

夜色正幽悄,梦回常自悲。

悠悠节物改,冉冉心事非。

儿嬉意不足,搔首忽成丝。

炎寒扇洪罏,橐籥日煎治。

冥鸿对云路,蜗蝇蚀昏卑。

功名难力致,志勉与心期。

旦昼多营营,至此盍停思。

谁能澄夜气,一息存端倪。

五更百虑起,嘹嘹听啼鸡。

84

荅寄余德甫

荅寄余德甫,明代,李攀龙,

当年草奏柏梁台,此日漂零浊酒杯。伏枕春阴三楚合,拂衣秋色大江回。

含冤夜识双龙气,作赋时推二马才。极目中原诸子尽,豫章城里一书来。

7

岳阳晚兴四首 其四

岳阳晚兴四首 其四,明代,叶子奇,

长天秋水一色,落日青山半衔。雁浦烟波渔笛,龙阳风雨归帆。

22

送柯季和司榷扬州

送柯季和司榷扬州,明代,卢龙云,

春至凝寒已渐收,邮程一望古扬州。江乡可奈分南北,王事尤难任去留。

跨鹤腰缠迹未拟,索梅诗动兴偏稠。舟车在处无遗算,军国于时待借筹。

财赋东南昔陆海,江淮上下此襟喉。贤劳自合资分理,清赏还兼事胜游。

景物依然存夜市,烟花何用忆迷楼。潮通瓜步樯俱集,月照芜城骑若流。

琴调广陵音尚续,诗篇斗野句堪酬。琼花观想看春乐,皂角林奇破虏谋。

萤苑终宵明达旦,雷塘五月迥生秋。使君别有通商惠,榷吏宁同裕国忧。

物力操嬴卑仅晏,诗盟契阔念应刘。莫疏音信传云翼,肯使浮沉付石头。

二十四桥箫并发,怀人遮莫动羁愁。

61
古文诗经

诗经标签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