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词牌名古诗文

声声慢·清漪衔苑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70

声声慢·六铢衣细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85

声声慢·莺围橙径

莺围橙径,鲈跃莼波,重来雨过中秋。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宿舂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52

声声慢(宏庵宴席,客有持桐子侑俎者,自云其姬亲剥之)

寒筲惊坠,香豆初收,银床一夜霜深。乱泻明珠,金盘来荐清斟。绿窗细剥檀皱,料水晶、微损春簪。风韵处,惹手香酥润,樱口脂侵。

重省追凉前事,正风吟莎井,月碎苔阴。颗颗相思,无情漫搅秋心。银台翦花杯散,梦阿娇、金屋沈沈。甚时见,露十香、钗燕坠金。

58

声声慢 题风木图

萧萧瑟瑟。惨惨悽悽,呜呜哽哽咽咽。一片秋阴,摇弄晚天如墨。

三丝两丝细雨,更助它、白杨风急。雁过也,遍寒林、尽是断肠声息。

有客天涯孤立。回首望、高堂更无人一。寒食梨花,麦饭几曾亲社。

空含两行血泪,洒枯枝、点点滴滴。待反哺,学一个、乌鸟不得。

97

声声慢 秋情

重重觅觅。坐坐行行,朝朝暮暮戚戚。万叶飞黄秋意,早传消息。

还添暗恨几许,有冷砧、和笳声急。向耳畔,诉幽情,此味阿谁能识。

蛩地鸿天愁积。冷露湿,篱花几回攀摘。未雨云沉,竹径已先觉黑。

银壶更催漏点,隔帘听、隐隐滴滴。独自那,拥絮被、眠稳不得。

91

声声慢 贼退经年,行次秀州破屋荒江,惨然弥目,孤舟夜泊,填此寄意。

寒旂日淡,苦角霜高,秋程一片黄昏。苇渚芦漪,孤艇剪烛谁论。

凄凉坠鸥梦醒,冷萧萧、晕出波痕。远望外、问荒灯破瓦,何处孤村。

十载真如塔火,向鸳湖夜泊,疏雨潺湲。古柳栖鸦,江路约略犹存。

重来落帆买酒,讶深宵、过客敲门。说乱定,有人归、无地招魂。

50

声声慢 听雪限九十七字仄韵,庚寅社题

闲庭向暝,叠幕生寒,天公散花无迹。洒户侵檐,瑟瑟凄凄戚戚。

香篝有人倦欹。尽猜疑晚来风力。怎禁得,怕竹梢梅蕊,被他横折。

往日曾听伊处,伴榆塞暮砧,柳边荒笛。而今却是,惊破小斋岑寂。

遥怜嚼毡客老,和悲凉笳吹于邑。乍梦醒又银壶残点滴沥。

97

声声慢

听残腊鼓。吹暖饧箫,凤城柳弄轻烟。检点春衫,宵来换了吴绵。

啼莺唤愁未醒,锦屏深、惯倚恹恹。朦胧语,问人间何世,月地花天。

还剩浮生几日,尽伤心付与,浅醉闲眠。无赖斜阳,为底红到楼边。

繁香又都吹尽,费冰毫、多事题笺。人空瘦,到明朝、怕启绣奁。

80

声声慢·閒步郊原,追念彊村翁,凄然成咏

碧将山断,红带霞分,登临何限沾衣。醉后羊昙,西园处处花飞。

芳洲已无杜若,便涉江、欲采贻谁。还解佩,甚楚兰盈把,都化相思。

怕听黄垆碎语,几夜窗秉烛,惊梦犹疑。旧隐鸥边,如今应怅人非。

飘零坠梅怨曲,尚泠泠、海上心期。愁更远,抚霜鸿、弹断素徽。

2

声声慢

人如花瘦,梦与云荒,清尊倦领残秋。坠叶风中,啼鹃唤起閒愁。

河山纵然无恙,莽烟尘、还怕登楼。书漫捲,甚白头诗酒,仍滞西州。

长望韬戈洗甲,奈鲸鲵乍静,萁豆还雠。佩委兰衰,谁哀无女高丘。

便教片帆归去,问故山猿鹤都休。情正苦,听创鸿声度蓼洲。

15

声声慢 题清微道人空山听雨图

贝经翻罢,檀篆薰残,山屏镇日潇潇。散遍天花,人间犹话灵箫。

门前涨添鸳水,问新来、谁系兰桡。瑶台畔,乍春云悄倚,写尽无聊。

还忆莲帷人病,渐佛妆慵整,闲了珠翘。梦怯清钟,分明身似芭蕉。

相怜画窗瘦影,倩留题、衫角裙腰。空费泪,又枫江、悽断暮潮。

53

声声慢 赋秋柳

鞭痕旧陌,篴语荒邮,斜阳处处堪怜。折尽风流伤心,如梦如烟。

蛮腰几番销减,甚相逢、偏是离筵。歌帘远,纵青青,好在回眼凄然。

谁信平生泥絮,笑江潭晚别,尔许缠绵。化作愁丝,他时断梦还牵。

殷勤好留霜影,印秋痕、心上眉边。阳关曲,倚西风、空诉锦弦。

29

声声慢 梦窗有梅兰水仙瑞香词,倚声和之,并写成图

烟消鸾散,月冷犀帷,灯前俊侣初逢。艳锦天机,万花争妒娇容。

仙乡自成清供,倒银瓶、且醉东风。胜情处,对文窗窈窕,香噀尘空。

遗佩江皋如在,怅玉龙吹夜,愁断孤鸿。暗结同心,温柔谁赋春浓。

临流旧时妆茜,写琉屏、惊坠鸳红。端正看,小腰支、还似镜中。

13

声声慢•履川、凫公见过,并招大壮饮村肆

荒波流梦,清角吹愁,秋林黄叶成堆。淡日平烟,闲门半掩苍苔。

山中更无车马,好风俱旧雨还来。十年事叹,卢沟月暗,钟阜云埋。

消得风光流转,对千家城郭,三峡楼台。老树经冬,重逢且约花开。

啁啾隔篱翠羽,地天心、教见寒梅。村店近,咏今朝、聊借蚁醅。

44

声声慢

石桥冰泮,屐路苔疏,还从岁晚相逢。细雨吴郎,几回梦想春容。

银屏夜凉初觉,引醉魂、低袅香风。铢衣软,向玲珑灯馆,弄影奁空。

前事故山愁绝,伴岩扉临水,目送飞鸿。漫道如今,相思人比花浓。

天涯料怜雅澹,有檀奴、俏染蛮红。凝恨处,伫崔徽、长在画中。

32

声声慢 白桃花

春心炼雪,腻靥凝酥,韶华淡到无痕。本色天然,清艳肯映朱门。

吟边又来瘦鹤,认疏香、应误黄昏。瑶台畔、问冰霜多少,酝酿仙根。

一任闲评轻薄,有澄潭明月,自证前身。梦断梨花,春去懒对芳樽。

瑶阶露华如画,正缟衣、孤立销魂。台洞远,付相思,流水冷云。

78

声声慢 雪珠

欬玉因风,跳珠似雨,骊宫舞碎珊瑚。窜入花丛,催他蝶梦红枯。

潇林又闻闹竹,怕湘妃冰绿单肤。沉吟久,怎钗梁敲断,消息都无。

依约乌篷密响,恰此身飘泊,如傍菰蒲。冷晕摇青,逼成灯影模糊。

空庭一声一点,算个侬心上秋余。还愁是,打妆楼帘眼太疏。

52

声声慢 秋声,用蒋竹山体

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残照霜芜,疏林尚剩蝉声。

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

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

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愁未了,上吴船,又听雨声。

17

声声慢 己卯除夕

钟声催句,笠像题图,消磨残剩光阴。腊鼓催年,山人庭户愔愔。

戎家约悭守岁,酒赊来、婪尾孤斟。寒不寐,想花街裙屐,阗溢江浔。

渡海东风旧织,著篱桃红笑,尚趁冬深。露布昆仑,先期有客关心。

故园绮窗梅竹,讯平安、镜听烟沈。书城夜,又蛮春、空老蠹蟫。

46

声声慢 木芙蓉,同六禾作

蜀垣围锦,孟帐渲罗,香薰气暖逾春。采涉江迟,芳搴木末湘魂。

宿妆脂残粉,剩倚阑干,总是娇颦。衣裳想,拟唐宫吴苑,醺醉晨昏。

何事颜客百变,学鹅黄装好,又换蛾螓。性本宜霜,拒霜错唤词人。

专城众仙有约,主群芳、何地移根。寒讯急,冷枝头、结子梦痕。

72

声声慢 袁江感怀赠江佩之

江淹老去,杜牧重来,尊前相对嗟歔。画里金城,沧桑一霎模糊。

饥鹰啄残战血,泣寒沙、燐火青芜。频怅惘、似苏台舞罢,太息句吴。

恨指堤边髡柳,问征人、别后还有春无?昔日笙歌,付与鬼唱呜呜。

休怨鹧鸪声苦,倚纯钩、犹紧珊瑚。君不见,抱枯枝、啼杀夜乌。

31

声声慢 夏景

作者:吴绡(清代)

莺啼柳外,燕到帘间,雨歇晚凉堪惜。永日迢迢,惟见石榴红折。

闲思个人千里,马蹄何处尘陌。新箨解,向数竿青玉,金钗愁画。

塘上荷钱泼露,还似我、相思泪珠常滴。怕点红妆,只写远山双碧。

怎生纱橱象簟,清光借、素秋消息。有如雪挂长空,此夜浩魄。

69

声声慢 西园逭暑。园在广州提学廨,余襄公武溪集注所谓庭际罗立九曜石者也

新花改岸,颓柳通波,旧家水石依然。小祓闻根,风泉响出琅玕。

虚堂嫩凉收雨,引秋心、催占鸥边。供昼永、有分茶火续,选石诗镌。

晼晚年芳空惜,被绿阴狼藉,催熟金丸。几日珍丛,南飞越鸟巢安。

沧洲梦痕,何处枕屏拖。一桁青山无路去,傍清阴、敷簟露眠。

97

声声慢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

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

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77

声声慢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48

声声慢 虎邱

林深隐塔,水静明楼,遥山夕照红边。霸业销沈,沙草尽带寒烟。

芳春冶游何许,但莺花、依旧年年。空怅望、向真娘墓上,短簿祠前。

一自尘空晋苑,换佛龛香火,结与因缘。消古今愁,分付酒国诗天。

玉笙不教吹彻,怕零脂、飘满阑干。人影远,泛清波、都是画船。

81

消夏九咏选六 声声慢 其六 山亭眺雨

作者:袁绶(清代)

雾羃檐牙,云堆屋角,苔痕绿满闲庭。乍密旋疏,无端又复盆倾。

新凉暗消溽暑,泛方塘、泡影晶莹。风过处,听竹敲清响,荷戛繁声。

那更萧萧飒飒,搅柔肠欲碎,愁损双成。水态山容,微茫望不分明。

遥峰瀑飞银练,映◇烟、一塔伶俜。凭画槛,盼何时、来眺晚晴。

55

声声慢 雨窗无寐,别绪盈怀,慢倚此解,并寄都门

作者:袁绶(清代)

绵绵密密。飒飒萧萧,悠悠飏飏日日。才入红蕉,似和乱蛩催织。

金铺夜深静掩,闪兰釭、玉虫明灭。翠袖薄,恁新凉如水,倚阑无力。

此际浑疑中酒,待说与、心期又谁知得。点滴西窗,不管有人凄绝。

欢场甚时再省,听高楼、一声横笛。漫凝睇,怕秋风、吹瘦倦客。

39

声声慢 内乡淅江上作

林间鸡犬,江上村墟,扁舟处处经过。袖里新诗,买断古木苍波。

山中一花一草,也留教、老子婆娑。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不待求田问舍。被朝吟暮醉,惯得蹉跎。百尺高楼,更问平地如何。

朝来斜风细雨,喜红尘、不到渔蓑。一尊酒,唤元龙、来听浩歌。

8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