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词牌名古诗文

洞仙歌(上寿)

梅窗雪屋,还赋蓬仙寿。闻说今年胜于旧。有芝书催下,竹史颁春。山好处,留待文章太守。
商霖消息近,缥缈闲云,一笑无心又出岫。纵高卧十年,八帙初开,天未许、闲向人间袖手。问西州千骑几时来,对月鹤霜猿,也教知否。

100

洞仙歌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萦断千丝为谁恨。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

23

洞仙歌(留春)

花恨月恼。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闲事不关心,算四时皆好。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须痛饮,莫放欢情草草。年少。
尚忆瑶阶,得隽寻芳,骖驔东城,适见垂鞭,酕匋南陌,又逢低帽。莺花荡眼,功名满意,无限嬉游,荣华事、如梦杳。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为春醉倒。愿花更好。春休老。开口笑。占醉乡、莫教人到。

6

洞仙歌

深庭夜寂,但凉蟾如昼。鹊起高槐露华透。听曲楼玉管,吹彻伊州,金钏响,轧轧朱扉暗扣。
迎人巧笑道,好个今宵,怎不相寻暂携手。见淡净晚妆残,对月偏宜,多情更、越饶纤瘦。早促分飞霎时休,便恰似阳台,梦云归后。

30

洞仙歌(赵史君送红梅)

作者:陈造(宋代)

蝶狂风闹,不到凝香地。谁见飞琼巧梳洗。厌孤标冷艳,不入时宜,银烛底,酒沁冰肌未睡。
东君怜索寞,分寄寒齐,闹耐残醒嗅芳蕊。费西湖东阁,多少诗愁,援彩笔、重与江梅品第。算肯容、丹杏接仙游,又却要蕊宫,侍香扶醉。

36

洞仙歌

作者:蔡伸(宋代)

莺莺燕燕。本是于飞伴。风月佳时阻幽愿。但人心坚固后,天也怜人,相逢处、依旧桃花人面。
绿窗携手,帘幕重重,烛影摇红夜将半。对尊前如梦,欲语魂惊,语未竟、已觉衣襟泪满。我只为、相思特特来,这度更休推,后回相见。

70

洞仙歌

年时此际,向扁舟同载。风送征帆暮天外。对沙汀宿鹭,与波上轻鸥,双双处,相唤相呼自在。
如今重整棹,烟景依然,谁念轻分绣罗带。向蓬窗独坐,不觉徊徨,鸥与鹭、想一齐惊怪。怎生得、今宵梦还家,又譬如秉烛,夜阑相对。

84

洞仙歌

作者:曾纡(宋代)

相如当日,曾奏凌云赋。落笔纵横妙风雨。记扬鞭辇路,同醉金明,穷胜赏,不管重城已暮。
旧游如梦觉,零落朋侪,遗墨淋漓尚如故。况神洲北望,今已丘墟,伤白璧、久埋黄土。但空似、灵光岿然存,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

45

洞仙歌

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赪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
连环情未已,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淡秀色,暗寒香,粲若春容,何心愿、闲花凡草。但莫使、情随岁华迁,便杳隔秦源,也须能到。

78

洞仙歌(庆县宰)

洪崖仙裔,接武浮丘袂。佩玉长裾下尘世。东寻山水,独抱一琴来锦里。不犯人间宫祉。
城山堂宇静,百丈楼高,湖海元龙浩然气。初度启初筵,昼永堂垂,笙鹤铿、轰出云际。问雅乐、何时献三雍,待汉殿明年,日长风细。

97

洞仙歌

芙蓉院宇,露下秋容瘦。龟鹤仙人献长寿。问蓬山别后,几度春归,归去晚,开得蟠桃厮勾。
人间游戏好,鲸背风高,那更相将凤雏九。事苹蘩,工翰墨,才德兼全,人总道、古今稀有。尽从他、乌兔促年结,看绿鬓朱颜,镇长依旧。

65

洞仙歌

为胜概。攻愧辞荣念归而未护也,赋此寿之
东楼佳丽,缥缈风烟表。幻得楼山更深窈。有苍崖乔木,石磴鸣泉,尘不到,掩映十洲三岛。
平生丘壑趣,圭衮何心,自是清时重元老。想月下云根,鹤唳猿吟,人犹道、作计归游太早。待他年功退学商颜,却旋种木奴,缓寻瑶草。

27

洞仙歌(寿外舅)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胜轺车驾边地。爱官尘不到,书眼争明,称寿处,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闲,天亦徘徊就归计。想叠嶂双溪,千骑弓刀,浑不似、白石山中胜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时,又飞诏东山,谢公催起。

11

洞仙歌(刘守之任)

作者:詹玉(宋代)

银菟分竹,是君王亲付。州在扶舆最清处。紫云楼、记取天语丁宁,襦绔手,好好为吾摩拊。
望公如望月,见说郴江,父老多时问来暮。旌旆试初凉,紫马西来,青丝络、秋风满路。早橘井丹成入仙班,有乔木前芳,事须公做。

52

洞仙歌

作者:刘弇(宋代)

凄凉楚弄,行客肠曾断。涛卷秋容暗淮甸。去年时、还是今日孤舟,烟浪里,身与江云共远。
别来丹枕梦,几过沧洲,皓月而今为谁满。薄幸苦无端,误却婵娟,有人在、玉楼天半。最不愤、西风破帆来,甚时节,收拾望中心眼。

31

洞仙歌(姑苏旧台在三十里外,今台在胥门上,次潘紫岩韵)

作者:黄载(宋代)

吴宫故墅,是天开图画。缥缈层云出飞榭。隐隐楼空翠巘,水绕芜城,平畴迥,点染霜林凋谢。越来溪上雁,声切阑干,似觅胥门怨吴霸。属镂沈,香溪断,梦散云空,千年外、等是渔樵间话。但极目荒台郁苍烟,衰草里、又还夕阳西下。

72

洞仙歌令

情知须病,奈自家先肯。天甚教伊恁端正。忆年时、兰棹独倚春风,相怜处、月影花相映。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后约与新期,易失难寻,空肠断、损风流心性。除只把、芳尊强开颜,奈酒到愁肠,醉了还醒。

22

洞仙歌

作者:葛郯(宋代)

风摇丹髻,叶翦西岩树。岁律峥嵘又如许。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

80

洞仙歌

碧城风物,有湖中天地。长笑义娥不停轨。记蟠桃枝上,金母嗔尝,回首处,还又三千岁矣。
料仙人拊顶,曾授长生,名在云琼赐书里。懒上郁萧台,应厌高寒,飘然下,赤城游戏。且山泽留连作臞仙,不要管蓬莱海中尘起。

91

洞仙歌(寿刘帅)

春逢花好,一笑长相见。令似当年徊仙苑。况歌翻桃叶,香绕莱衣,须信道,人与千秋共远。
不妨留绛节,看即沙堤,玉笋班高侍金辇。问人间、缘底事,犹欠河清,须妙手、鸿钧一传。待整顿乾坤、却归来,唤舞鹤翔云,洞天游伴。

49

洞仙歌(七夕)

作者:黄裳(宋代)

世间言笑,天上谁欢聚。河汉涵秋静无暑。望丹霄杳杳,云幄俄开,缘会远,空引时情万缕。彩楼人送目,今夕无变,巧在灵丝暗相许。爽气御西风,众乐难寻,乘槎看、鹊桥初度。过几刻良时、早已分飞,向月下何辞,十分芳醑。

95

洞仙歌(寄刘令君潜夫)

风餍雨足,也解为花地。收拾浮云放新霁。爱调亭小翠,点滴猩红,新妆了,妃子朝来睡起。
遥知春有主,整顿欢娱,兴在新亭锦围底。便选歌燕赵,授简邹枚,须记作他日,城山盛事。笑东君不用管杨花,任飞去天涯,在东风里。

86

洞仙歌

何人不爱,是江梅红绽。雪野寒空冻云晚。照清溪绰约,粉艳先春,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
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想乘云、是在玉皇前,粲蕊佩明珰,侍清都燕。

42

洞仙歌

天然黠艳,是薰香佳侠。放诞卿还用卿法。正落梅妆罢、堕马梳成,同心带,双绾红绡尺八。

鸳鸯生怕捉,隔著芙蓉,未许相亲便相狎。讔语故嘲伊、浅笑佯嗔,腮涡畔、红潮一霎。

只病酒、心情可怜生,便小盏当花、忍教轻呷。

24

洞仙歌

推枕秋怀断。乍梦阑徙倚,初寒池馆。绕空廊露叶,远楼风雁。

冥冥月气镫辉乱。问几度、安排平圃宴。閒箫管。甚叠遍霓裳,翻恨新生懒。

辗转。酹愁酒醒,殢睡香消,易感难拚,漫与短发飘箫,冷却故园心眼。

良天好夜终须见。要舞袖、联翩花底换。回醉眄。向当筵、击筑哀歌未辞晚。

忍坐看。看点拍、江南怨。奈碧云无信,旧丛霜老谁家苑。

78

洞仙歌 舟行晓望

橹枝摇绿,坐平潮天半。笑指疏星出低岸。晓钟声、欲湿更带寒烟,遮望眼、暗把遥山敲断。

过桥才数转。芦荻花疏,飞起无声三两雁。水色上红楼,临水人家窗儿静,湘帘半卷。

念霁景澄鲜称诗情,甚坠句零星,拾回都懒。

16

洞仙歌 吴江晓发

澄湖淡月,响渔榔无数。一霎通波拨柔橹。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离根绽点点牵牛花吐。

红楼思此际,谢女檀郎,几处残灯在窗户。随分且奇眠,枕上吴歌,声未了梦轻重作。

也尽胜鞭丝乱山中,听风铎郎当,马头冲雾。

76

洞仙歌·迂翁年丈属题王石谷田居图,图为龚蘅圃侍御作

清晖圣趣,一抹风光好。梦堕玲珑玉峰老。想山庄、红藕染遍前汀,香密处、酝酿诗情多少。

主人今健者,自拭缥题,时复裁冰写孤抱。似向画图中,商略烟云,描摩出、田居新稿。

也著个、茅庵傍西畴,倘容我其间,伴公吟啸。

51

洞仙歌 湖天望月

柳家井畔,感传书无路。雾阁荒唐吊龙女。便一枝、横竹吹入湖烟,平波上、惊起老鱼秋舞。

下界忒无聊,我劝银蟾,飞到人间最空处。身世玉壶中,诗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风露。

都说道今宵月朦胧,偏照出离愁,者般清楚。

32

洞仙歌 春尽日有感

绿阴台榭,是东皇前地。百折离心付流水。廿四番风讯,总付闲过,浑未减、几点看花清泪。

梦华千万态,成碧看朱,槛外芳菲更何世。故国后归人,老尽光阴,怕明日、欢盟顿委。

待料理,钿筝旧歌尘,怕指冷弦哀,伤春容易。

7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